链家网自2014年成立后,全面推进020战略,打造线上线下房产服务闭环,公司业务迅速增长,覆盖全国28个地区,门店数量超过8000家。随着链家集团积累数据的不断增多,在2015年专门成立了大数据部,推进集团内各公司数据资产的整合,以数据驱动公司业务的发展。
链家将房地产交易大数据分为物的数据、人的数据、行为数据三大块来进行研究。
物的数据,主要是构建了全国的楼盘字典,拥有专业的摄影测量团队实地勘测,收录了7000万套房屋的详细信息,包括小区周边、人文素养等等。
人的数据,包括买家、业主、经纪人三方,目前在全国有13万经纪人,对经纪人的背景、从业年限、资历、专业能力、历史行为有详细记录,给客户更加精准的参考。目前链家网服务的买家和卖家超过两千多万,对用户进行画像,然后推荐更加合适的房屋。
行为数据,包括线上行为和多样的线下行为,譬如线上的浏览日志,线下的看房行程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找到与业务的结合点,目前大数据在链家网具体的应用场景有房屋估价、智能推荐、房客图谱、BI报表。
大数据部成立以后,借鉴业界成熟的数据仓库方案,设计的早期架构图如图1所示: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搭建hadoop集群,初期只有10多台机器,随着业务的发展,集群规模也在不断增长。
采用HIVE构建数据仓库,数据仓库里的数据来源于业务方的mysql数据库和log日志。
定制化报表开发,按照业务方的需求,case by case做一些BI报表展示,满足业务方对数据的分析。
这个架构简单清晰,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具体讲讲HIVE数据仓库的模型,该模型一共分为5层。
最下面是STG层,用来存储源数据,保持与数据源完全一致;
第二层是ODS层,会进行数据清理等工作,譬如不同业务系统的城市编码不一致,有的001代表北京,有的110代表北京,在ODS层进行维度编码的统一处理。还有不同业务系统的金钱单位不一致,有的是元、有的是分,在此统一采用分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最上面是报表层,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加工处理,产出报表数据。至于数据仓库遵循的范式结构,目前没有严格一致地规范,星型模型和雪花模型都有采用。
早期的大数据架构落地后,支撑了将近一年时间,从2015年初到2016年初,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大数据平台化体系的建设
为什么要做平台化?
主要原因还是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数据需求迅速增多,早期的大数据架构遇到一些新挑战。
链家业务增长到全国多个城市,各个城市的报表需求很多,而且由于各个地方的政策不太一样,报表需求也有所差异,此外还有大量的临时统计数据需求。为了能快速响应需求,我们提出平台化,通过提供各种数据处理和探索工具,让用户自助高效地获取一些数据。
各条产品线的数据都进入仓库以后,由于需求很急迫,一些建模规范未能有效执行,导致仓库里数据冗余繁杂,wiki更新维护不及时,难以清晰掌握数据仓库里数据整体概况。指标定义不清晰,一些数据需求人员按照自己的理解制定指标含义,结果上线后,发现不同的人对指标理解不一致,导致返工。
对数据的申请需要进行集中的审批管理,对数据的使用需要进行持续的追踪备案,防止数据泄露。
为了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新的平台化架构图。平台化架构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
对比新老架构图可以看出,首先是多了红色的实时数据流部分,日志log采用flume对接Kafka消息队列,然后使用SparkStreaming/Storm进行日志的分析处理,处理后的结果写入到Hbase供API服务使用。
另外,在OLAP部分,引入了Kylin作为MOLAP处理引擎,会定期将Hive里面的星型模型数据处理后写入Hbase,然后Kylin对外提供数据分析服务,提供亚秒级的查询速度。
图中右边是数据治理相关组件,有数据权限、数据质量、元数据等。在新的平台化架构图中,我们将大数据工程平台分为三层,由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工具层、基础层,如图3所示:
3.1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面向数据开发人员和数据分析师,重点解决三类问题:
BI报表产出速度如何加快,缩短业务方从提出数据需求到报表产出的时间周期。
数据治理,对公司的核心数据指标进行统一定义,对元数据进行管理,集中数据的审批流程。
数据流转集中管控,数据在各个系统间的流转统一走元数据管理平台,能很方便排查定位问题。
为了加快BI报表产出,我们开发了地动仪自助报表,在数据源已经就绪的情况下,目标是5分钟完成一个通用报表的配置,得到类似 excel表格、柱状图这种图表效果,目前已经支持 mysql、presto 、kylin等各种数据源。另外,如果需要定制化的Dashboard报表,自助报表也支持复用一些图表组件。
元数据管理系统
元数据对公司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管理维护,通过数据地图,可以看到公司数据仓库里的所有数据以及数据信息的变更情况,方便用户进行搜索查询。指标图书馆对指标进行详细的描述定义,而且可以对每个指标关联的维度进行管理,维度表以及维度取值的描述。另外,基于元数据我们还可以做数据血缘关系,方便追踪数据的上下游关系,能够快速定位排查问题。
元数据管理系统上线后,取得了以下三个成果:
所有表的创建修改都经过元数据系统,可以实时清晰掌握仓库里的数据情况。
成立了公司级别的数据委员会,统一制定公司的核心指标,各个部门可以自定义二级指标。
数据的接入和流出都通过元数据系统集中管控,所有的日志接入、mysql接入通过元数据来配置,数据申请也是走的元数据,方便集中管理运维。
● 3.2 工具层
工具层定位于通用工具组件的开发,为上层应用提供能力支撑,同时解决用户在使用大数据计算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譬如ETL作业任务很多、追踪排查问题比较麻烦、数据修复时间长、Hue hive查询速度比较慢、一个sql需要等待几分钟。
图4是实际工作中一个典型的数据任务链路图,抽取了作业链路中的一部分。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信息:
对于这种复杂的数据链路,之前我们采用oozie+python+shell解决,任务量有5000多个,维护困难,且遇到数据修复问题,难以迅速定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参考了oozie、airflow等开源软件,自主研发了新的任务调度系统。
在新的任务调度系统上,用户可以自助运维,对任务进行上线或者重跑,而且可以实时看到任务的运行日志。以前可能要登陆到集群机器上上查看日志,非常麻烦。
调度系统上线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任务配置简单,在图形上简单的拖曳即可操作。
提供常用的ETL组件,零编码。举个例子,以前发送数据邮件,需要自己写脚本,目前在我们界面只需配置收件人和数据表即可。
一键修复追溯,将排查问题修复数据的时间由一人天缩减到10分钟。
集群的资源总是紧张的,目前我们正在做的智能调度、错峰运行,保证高优先级任务优先运行。
Adhoc即席查询,之前我们使用的hue,速度比较慢。通过调研市面上的各种快速查询工具,我们采用了Presto和Spark SQL双引擎,架构图如图5所示:
3.3 基础层
基础层偏重于集群底层能力的建设和完善。遇到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基础层做了一些改进。
在集群性能优化方面,通过划分单独的账号队列,资源预留,保证核心作业的执行,同时与应用层的权限管理打通,对不同的目录按照用户归属限制不同的权限。随着集群数据的膨胀,不少冷数据无人管理,我们在梳理后,将冷数据迁移到AWS S3存储。
本文作者:李小龙 来源:壹佰案例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