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Label
      编辑: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企业创业40年的历程,可以按照时间线分为四个阶段。不仅仅如此,中国企业的创新模式,也是一部从1.0版到4.0版的进化史。已经到来的2019年,正是“创新4.0”大幕拉开的第二年。

创新1.0(1982-1992):用“跟进式创新”挣脱束缚

全国第一波草根创业的火苗,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点燃的,这也激发了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们。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近日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球浙商创新创业论坛”上,将1982年~1992年,划分为中国创业40年的第一阶段。

当年的那些创业者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政策不健全、法律未成熟时,他们在兼顾顾客、竞争者、政府等多个利益相关群体的需求中,完成了自己第一阶段的创业。

最具代表性的娃哈哈,出身于1980年代的校办企业,丝绸创意公司万事利集团在当时只是一家不起眼的笕桥绸厂,还有后来创立方太集团的茅理翔,当时还在研究煤气灶自动电子点火器。

1987年,杭州市政府在为一家连年亏损的校办企业经销部寻找承包人,42岁的宗庆后,以年创利润10万元的承诺成为其负责人。在瞄准了刚刚萌芽的独生子女市场后,宗庆后推出了娃哈哈口服液,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中国绸王”沈爱琴,在笕桥绸厂内部的服装车间发现了商机。当时这一小作坊只为内部员工制作工装,但其产品受到友厂的追捧,沈爱琴尝试用它给附近的工厂生产服装,逐步孕育出了万事利集团。

声势浩大的制度变革,让企业家释放了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必须用最快捷的“跟进式创新”,在市场的缺口处突击,迅速打下江山。

娃哈哈在早期阶段主打果奶,就是模仿当时日本市场中明星乳类产品“益力多”。在丝绸受全国统一经营管理时,万事利作为乡镇企业处境艰难,而国有企业常常订单丰厚却来不及生产,沈爱琴捕捉到这一需求,和几家国有绸厂形成稳定的关系,为其代为加工。

此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中国企业家的目光已经延伸到制度还未抵达的前路上,用企业家精神披荆斩棘。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如同池里鱼、笼中鸟,发展与创新受到很多限制,始终无法彻底舒胸达意。

创新2.0(1992-2008):多元化扩张的“黄金年代”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之后,一大批公务员、大学老师、知识分子等精英人士,如王石、冯仑等纷纷下海创业,属于中国民营企业的黄金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上一阶段的“跟进式模仿”逐步被他们抛弃,“中国品牌”在混沌中萌芽。

《浙商传奇:书写创新创业史诗》丛书中记载,茅理翔、茅忠群父子摈弃了技术门槛低、效仿者众多的自动电子点火器,将飞翔公司改名为“方太”,借着住房改革的势头,将目标锁定走进千家万户的抽油烟机。当时市面上大部分油烟机产品都在模仿欧美,他们在1996年上线了符合中国人烹饪习惯的第一代大圆弧流线型深型抽油烟机。

为了和同行拉开竞争差距,沈爱琴在国外交流回来后,以5000万美元的巨额投入,为公司引进了108台喷水织机。在技术能力飞跃了几个台阶后,为了一改过去的“大路货”形象,笕桥绸厂逐步发展成为万事利集团,将80%的服装产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曾经禁止民营企业涉足的产业也逐步开放,房地产热、证券股票热、开发区热轮番出现,新产业的崛起让企业有了多元化扩张的条件,中国企业家变身为各种商机的“捕捉者”,猛烈地撬开过去被湮灭的业务版图。

娃哈哈为自己制定了 “产品上档次、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水平”的“二次创业”目标,与法国达能集团合资共同组建5家合资公司,推出两款拳头产品——娃哈哈纯净水和娃哈哈AD钙奶,尝试打造中国的民族可乐品牌非常可乐,推出针对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营养快线……万事利也不再只聚焦于服装产业,它开始谋划向房地产、医疗、物流市场发起进攻。

创新3.0(2008-2018):转型再造的生死战

2008年到2018年,是中国企业发展的转折节点。

一方面,大众创业的浪潮席卷全国。遍地都是“互联网+”,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企业迅猛生长,给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个体创业提供了契机,每个人都可以做老板、开网店,做B2C、C2C。

另一方面,经过了近40年的改革开放,很多行业从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靠旧模式取得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很多企业甚至因无法适应新态势而消失。从1992年一路活过来的中国企业,纷纷转型,与“早衰”抗争。

究竟是开拓疆土更有利可图,还是回归主航道发展更长远,竞争中没有定论。海尔等企业因为多元化成为业内的学习标杆,巨人集团却因为跟风这一潮流经历了溃败,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受益于专业化,口碑、盈利双丰收,而乐视的“商业生态模式”从获得资本热捧到彻底崩盘,经历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为了给自己找到下一个航道,娃哈哈开始试水全新产业,从童装到商场,再到白酒市场,屡栽跟头。

转型阶段的一个趋势愈发明显——中国企业家都开始重视自己的核心技术。

这一系列的动作,其实也在为创新模式的下一阶段——创新4.0做准备。

创新4.0(2018-2049):技术创业掀起决战高潮

2018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中美贸易摩擦、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等都给中国企业过去的创新模式敲响警钟——低成本模仿不是出路,创业必须在继承前40年的资产之外,谋求核心技术的爆发。万事利现任董事长李建华在全球浙商创新创业论坛上提到:“40年前,我们买机器学技术,帮人家做加工,改革开放40年后,我们要卖设备、输出技术、和国际品牌平起平坐”。

方太集团将年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技术研发,在德国、日本等地建立了设计研发体系。万事利在研究用大数据颠覆传统服装印刷技术,凡是使用了该公司技术的全球各大品牌产品,如今标牌上必须加上“万事利”的标识。

魏江说,在这股汹涌而来的创新浪潮中,创业只有以创新和核心技术为基础,才能从竞争的迷雾中,拨开一条看见日出的道路。


本文作者:刘怡君 来源:界面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
我们推荐的
主题最新
看看其它的
收藏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