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聪明更重要的,是你的底层思维逻辑

来源:孤独大脑 作者:老喻在加
01


如果一个蠢方法有效
那它就不是蠢方法

要想成为厉害的人,你并非要像世界上最聪明的那些家伙一样,事事都做到完美。

恰恰相反,你应该学习的,是他们面临困境时的秘密武器:

“胶带纸思维”。

这个听起来有点儿奇怪的思维方式,看起来笨拙、临时、凑合,但是非常管用。

而且,“胶带纸思维”真的就像胶带纸一样,拿来就能用,看起来简单,却能解决大问题。

正如传说中的《美国士兵守则》第二条所说:

“如果一个蠢方法有效,那它就不是一个蠢方法。”

胶带纸思维不仅能解决难题,走出困境,还能帮助你创造成功的奇迹。

本文要讲的是:

每个人都能像聪明人那样,掌握这种最厉害的笨办法--胶带纸思维。


02
最厉害的人
也会用笨办法

厉害的人也会用笨办法吗?

没错,即使是乔布斯这样以完美著称的人,在第一代iPhone的产品发布会上,也是靠用胶带纸思维逃离险境的。

直到发布会前夜,用于演示的手机还总出问题,要么断网,要么打不通电话,甚至无故关机。

后来工程师想了个办法,就是要求让乔布斯按照一个特定的操作顺序演示,比方说先发个邮件,再上网,要是顺序反了,就会死机。

还有一个要解决的麻烦是网络信号。

于是,他们在现场放了一个移动信号塔,以保证乔布斯有足够信号来打电话。

不光如此,工程师团队还干了件事儿:

“为了安全起见,工程师将所有演示机的屏幕上的信号强度条全部写死,都是5格信号满格,管他真假。”

你看,这不就是胶带纸思维吗?

追求完美主义的乔布斯都敢用“胶带纸”,你怕什么?


03
随手能用的东西
比很厉害但不顺手的好100倍

“胶带纸思维”的灵感,来自《火星救援》。

《火星救援》讲的是高科技的科幻故事,然而,里面数次救下主角性命的东西,却是貌似不那么高科技的“胶带纸”。

太空面罩裂了,拿胶带纸糊上;

栖息舱炸了,也拿胶带纸来补;

后来用帆布罩着敞篷的返回舱升空,也是胶带纸思维的运用。

且不论电影与小说的差异,也不谈硬核的技术细节,《火星救援》给我们的启发是:

关键时刻,随手能用的东西,比虽然很厉害但不顺手的东西好100倍。

有人可能会说了,“胶带纸思维”看起来也有些明显的缺点,例如:

1、太不像样了;

2、看起来不高级;

3、有点儿“一次性”。

难道胶带纸思维讲的就是乐观态度和务实精神吗?

绝非如此。





接下来,我想通过三个故事,来与你分享胶带纸思维厉害的原理。


04
以快制胜
抓住窗口期,获得反馈

“胶带纸思维“的原理之一,是以快制胜。

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正处于智能手机的关键窗口期,稍纵即逝。

即使是不断追求完美的乔布斯,也不得不抓住这个窗口期,哪怕样机还不完善,哪怕不得不使用“胶带纸思维”。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做事、做生意的关键,是快速获得反馈,形成网络效应。

这个时候,追求速度的胶带纸思维,要比追求效率和完美更重要。

微信的诞生,正是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张小龙是半夜给马化腾发了条消息,提及打造一款为智能手机准备的社交软件。

马化腾迅速作出决策。

张小龙组建了一个10人团队,在两个月内开发出微信。

16个月后,微信迎来了第1亿位用户。

又过了6个月,它的用户数量已增长到2亿。

时至今日,月活跃用户超过了12亿。

最早版本的微信很简单粗糙,然而不争最快,就没有活路。

假如你在微信的“胶带纸”时代买10万块钱的腾讯股票,现在大约值200多万。


05
从目标倒推路径
不在乎眼前的“可能性”

“胶带纸思维“的原理之二,是从目标倒推路径,找到关键节点。

2013年,今日头条正在找出路,决定尝试一下“个性化推荐信息流广告”。

说起做个性化推荐引擎,今日头条当时可谓是什么都没有。

一没“基因”,二没能力。

创始人说,推荐引擎我们不会,但可以学啊。

问题是:

连广告客户也没有。

接下来,就是“胶带纸思维“大展身手的时候:

1、没有客户,找到国美的一家店来验证广告效果;

2、没有广告系统,在信息流直接编码,把广告的素材数据和地理位置范围投放硬编码写到了业务代码里面。

3、设计闭环,刷到广告,点收藏,到店里买满200元东西就送食用油。

4、开始设定推荐半径为3公里,结果没人去。

怎么办?

把半径扩大到10公里,有十几个用户。

然后再扩大。

5、总算实现了移动互联网定向闭环LBS广告。

你看,是不是很笨、很低效、很临时?

对于这家初创公司而言,重点不是用“胶带纸思维“实现了他们的第一个信息流个性化推荐广告,而是他们认定:

只有做个性化推荐引擎,才能实现商业模式的根本突破。

有了目标,再倒推路径,找到关键节点,定义关键任务。

也就是说:

知道“要做什么”,比知道“如何做”更重要。

这大概也能解释当下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局面:

为什么外行出身的造车新势力,目前比资深的汽车巨头更厉害?

因为:

造车新势力更明白“要做什么”。

根据目标倒推路径,就能够知道,哪些节点可以绕开。哪些非拿下不可。

如果这个时候,发现非拿下不可的节点“可能性”不完备,该怎么办?

拿出胶带纸,先粘上再说。

从目标倒推路径,并非是说要一步步把什么都规划好,而是指要对行业有深刻的洞见。


06
大胆使用”一次性“手段
回头再想”大规模重复“

“胶带纸思维“的原理之三,是:

先用一次性手段,回头再看是否需要重复化。

“民宿平台”爱彼迎,在创业之初看起来是件毫无希望的事情。

那时,他们没多少客户。

创始人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

照片好看的房间好租。

于是他们马上亲自动手,去找朋友借来相机,一个个敲开所有房东的门,拍下照片。

看起来这是很不靠谱的事情,难道创始人要去干这种低级的、一次性的事情?

记得我有一次去“得到”的办公室,发现有个人躺在公共区域的沙发上睡觉,估计是加班很晚的缘故。

过了一小会儿,那人起来,心事重重地走向自己的办公室。

一看,那人是罗胖。

罗胖的“每天60秒”,也有点儿像“胶带纸”,看起来简单,工作量极大。

他自己接受采访时也说:这事儿太不可持续了。

爱彼迎创始人对房屋拍照“亲测有效”之后,再开始外包。

随着业务发展,“一次性手段”开始“大规模重复”,爱彼迎建立了自动化系统管理来自全球的摄影师队伍。

罗胖的“每天60秒”一直坚持着,可是他的个人IP和生产方式,却通过平台化的方式复制开来。

面对关键问题,胶带纸思维主张:

不要害怕使用一次性手段。

回头再看是否需要大规模重复。

爱彼迎创始人布莱恩·切斯基的秘密是:

“对每件事都亲力亲为直到做不下去,然后实现自动化。”


07
有什么就用什么
能做什么就先做什么

什么是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大科学家费曼给出的答案是:

任何管用的方法。

胶带纸思维告诉我们:

遇到关键问题,立即解决;

如果不会,马上去学;

根据目标倒推,要么绕过去,要么攻进去;

如果条件不成熟,就有什么用什么。

我们来看看航天巨头SpaceX的胶带纸思维。

火箭领域竞争的关键,是每千克载荷的发射价格。

为此,SpaceX打出自己的王牌:便宜好用。

为了实现“简单、可靠、低成本”,SpaceX创始人马斯克打破了各种条条框框,在管理和技术上都运用了胶带纸思维。

这里的胶带纸思维,不止是指临时应急的解决办法,也不是一代演示iPhone上假的满格手机信号。

在保证高可靠性的前提下,SpaceX公司会放弃成本高昂的航天级硬件,转而采用价廉物美的普通用品。比方说:

用更便宜更舒适的赛车安全带,替代专门定制的航天员专用安全带等。

SpaceX龙飞船主控系统的芯片组,仅用了2.6万人民币,传统方式需要1.4亿,成本相差5384倍。

除了用便宜好用的东西替代,更需要科学思维与工程手段。

例如,“猎鹰”系列火箭梅林发动机应用“简单即可靠”的新理念,将结构设计得非常简单,以消除复杂结构带来的不稳定隐患。

光简单还不行,梅林发动机具备推力补偿技术,能在大范围内调整推力。

2012年10月,“猎鹰”9火箭发射“龙”飞船向国际空间运送货物时,第一级的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停机,其他8台发动机立即自动补偿了推力损失,最终成功将“龙”飞船送入预定轨道。(上述案例来自网络。)

再说回电影《火星救援》。

男主角打算种土豆的时候,还没想明白怎么样弄到足够的水,算来算去都觉得不靠谱。

那该怎么办呢?

我实在是受够了不停地推算,与其颠来倒去地琢磨怎么弄到那250升水,还不如干点实际的。

就算它们现在既干燥又没用,我还是得想办法把这么一大坨土弄进栖息舱。

没错,反正只有种土豆才能活命,先把想明白的事情做掉,其它的一步步来。

航天事业,科技突破,往往都是要去实现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

从科幻电影,到现实传奇,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胶带是思维是:

1、不要因为一个无解的问题而耽搁另外一个有解的问题;

2、先做能做的,别为缺失的板块烦恼。

3、别被看起来很严重的东西吓到,随时操起你手上有的家伙。


08
不怕弄脏双手
在混乱中快速进步

胶带纸思维,对于中国孩子而言,尤其重要。

在教育的范畴里,胶带纸思维的反义词,是一百分思维。

胶带纸思维,鼓励孩子大胆犯错,不要惧怕混乱。

因为现实世界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明确的ABCD选项。

我女儿喜欢做糕点,经常把厨房弄得一塌糊涂,而且特别浪费原材料,家里人看着有点儿心疼有点儿烦。

我却积极鼓励。

你看,要做糕点,就需要上网研究配方,要去超市采购各种原料,要做各种尝试,要经受失败,这是多么好的体验啊。

看起来浪费了不少材料,可是对比起各种昂贵的培训班儿,便宜多了。

而且,只有在这种亲自动手的混乱局面下,孩子才能真正学到胶带纸思维。

有时候,女儿从烤箱里拿出来的作品不够成功,我也会尝一下,说:

还不错呢。

倒不是给她灌鸡汤,而是想让她知道:

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

不怕弄脏双手,不必在乎脸面,才能在混乱中解决问题,快速进步。

这就是胶带纸思维的真谛。



相关文档推荐

AIGC如何助力工作和学习.PDF

1742949482 尹健 10.53MB 93页 积分8

面向办公自动化领域的Al Agent建设.PDF

1741936428 欧阳小刚 2.34MB 32页 积分6

DeepSeek赋能职场.PDF

1739405448  4.45MB 33页 积分5

跨部门沟通与有效合作.PPTX

1739245218 邓梅 4.49MB 0页 积分5

推倒部门墙跨部门沟通与有效合作.PPTX

1739245187 邱明俊 1.49MB 73页 积分10

大模型+数据智能分析应用发展趋势及标准化工作.PDF

1738713468 韩晓璐 7.14MB 24页 积分4

1688AI助手源宝的成长之路.PDF

1737424547 程亦曲 2.43MB 29页 积分6

PPT演讲七宗罪.PDF

1736925080  15.5MB 68页 积分8

时间管理技能.PPTX

1736902056  18.8MB 56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

值得培养的实用领导技能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 

乌卡领导力 | 高绩效组织背后的“武器”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 

工作能力强的人有哪些特征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