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礼有勇言退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作者:佚名

朱新礼用了近17年的时间演绎了40岁下海创业的奇迹,不仅创造了一个知名品牌,更是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朱新礼的成功已经超出了汇源品牌的范围

 

 

 

 

 

 

 

 

    每天上午10点,是汇源办公大厅员工出操跑步的时间。操场的队列中,跑在前面的总会是汇源的掌舵人朱新礼,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只要他在北京,一定参加。

    自政府体系下海创办汇源以来,无论在勤奋程度上,还是在思想观念上,56岁的朱新礼始终都走在前面。创业初期的热情和干劲,丝毫没有因为时间和成功而减弱。

    9月2日,汇源宣布将被可口可乐收购,全国上下满城风雨,各种言论纷纷踏来。

    面对各种质疑,朱新礼说的最多一段话就是:“为什么李嘉诚卖公司很正常,我就不能卖呢!我们看看李嘉诚,他自己说在投资这个企业之前,先会看看它能不能卖掉,先要为自己找退路,所以说做企业一定要想到进退自如,我们很多人不知道退,总是一个劲往前闯,不知道拐弯。有时候你退就是为了进,舍是为了得,我们为什么就不以退为进呢?”

    发布被收购公告的当天晚上,朱新礼把手机扔在办公室里,离开汇源,一个人前往密云基地果园的一间小屋。

    “我想要清静一下。突然间,我的脑子里一下子空白了,我看到了北京蓝蓝的天,我看到了原来的山,原来的树,我不知道到底是喜悦还是悲伤,那几天我感觉已经木了。”

    朱新礼对《中国新时代》说:“16年半了我就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是时候休息一下了。”

    应该说,汇源的成功让朱新礼实现了自己作为企业家的所有梦想——在不惑之年,从一家濒临倒闭的水果罐头厂重新起步,打造出中国最大的果汁饮料巨头。在此之前,中国市场还没有果汁的概念。

    从山东到北京,从北京到全国,从国内到国外,汇源每年都以100%的发展速度递增,他为这个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2007年上半年,汇源果汁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受到了香港及全球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融资24亿港元超过预期,至今市值已过百亿。

    “汇源能存活下来,而且发展到今天,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人的性格,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的性格。”朱新礼说。

    “再一个就是选择的项目非常好。我在创业的时候选择这个项目,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感觉到有一种责任。那时候,作为一名公务员,压力小一点,收入也可以。从农村出来的人,能够在政府有一份工作,已经不错了。但是,我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为社会、为果农做点实事。1992年之前,沂蒙山区有很多的水果都烂在山里,烂在树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太大的资源浪费。同时,我也了解到这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所以一开始就选择了水果加工的项目。”

    在朱新礼看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估计汇源这个项目也长不大。这个项目能解决农民卖果难的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符合老百姓的利益,也符合国家利益。

    从在业界崭露头角,到如今果汁行业的企业领袖,朱新礼用了近17年的时间演绎了40岁下海创业的奇迹,不仅创造了一个知名品牌,更是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朱新礼的成功已经超出了汇源品牌的范围。

    危机中成长80年代,朱新礼曾任山东省沂源东里集团总经理,这个体制内的总经理当时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卖水果。“我为了当地农民拉着沂蒙山的水果到大城市去,眼睁睁最后卖不掉,卖不掉烂掉了还要交罚款,再拉回来还要交运费,在路边卸你也要交罚款,那时候真是叫天天不应。”这段特殊的经历最早打开了朱新礼的商业思维。

    朱新礼投入到水果加工产业,为这些果树找到了出路。1992年6月,担任过农村党支部书记、县外经委副主任等职的朱新礼辞去公职创业。接手的是一个负债千万元、停产三年、已经倒闭的县办罐头厂。

    “工人吃饭的钱都没有,去银行贷款更是困难,因为人家看不起你,不信任你。我们就用补偿贸易的方法,用外国人的设备去挣外国人的钱。”

    汇源的第一桶金是由国外市场赚来的,这与大多数民营企业先国内后国际的做法背道而驰。说到为何先做国际市场,“在90年代初,国内根本没有‘果汁’这一概念,而国外它早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就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来说,打进国际市场会更容易。”朱新礼解释说。

    1993年,第一批浓缩苹果汁生产出来了,朱新礼只身一人带着样品,背着煎饼去德国参加食品展。请不起翻译,就请朋友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客串帮忙;没钱吃饭,每天在宾馆用煎饼充饥。优质的产品连同朱新礼的真诚,终于打动了外国公司。第一批价值500万美元的订单拿回来时,许多人仍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1994年,朱新礼进北京创业,旋即得到了北京顺义区(当时的顺义县)的大力支持,但当时汇源的经营压力非常大。当年,“三角债”现象全面发酵,搞得很多企业资金紧张,汇源身陷其中,难以抽拔。不过,头脑聪明的朱新礼“创造”了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

    有一次,朱新礼去山东一个大学讲演,山东人李健在门口等了他两个多小时。李健对朱新礼说:“朱总,我能帮你把汇源做大,我不需要你给我钱,你给我产品就行。”后来,李健如愿成为汇源的经销商,再后来,他通过易货方式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在广告的强力拉动之下,汇源果汁很快火了。

    “易货”成为汇源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时至今日,广告圈的人大都知道,和汇源谈广告,很难拿到现金,汇源专门有个“易货部”,主要是利用库存货物整合广告资源。

    2001年,为了解决汇源发展急需的资金问题,朱新礼不惜出让51%股权引入德隆,尽管后来以对赌的方式在德隆崩盘前惊险跳出,德隆对汇源的关键一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1年3月,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以5.1亿元现金出资控股51%,汇源则以资产出资持股49%,双方组建合资公司北京汇源。

    2003年,朱新礼与已经陷入资金链危机的德隆就分手进行了谈判。当时,德隆并不愿意放掉这块“肥肉”,因此提出全面收购计划,以7倍于合资公司年利润的价格收购汇源集团所持的北京汇源49%股权。但朱新礼也不甘落后,针对德隆提出了3年后支付收购资金的建议,朱新礼提出在最短的时间里现金收购德隆股权。

    在上海经历了一周的谈判后,朱新礼在两天时间内筹到了7亿元的收购资金,重新将汇源收入怀中。汇源也因此成为最早,也是唯一“全身而退”脱离德隆系的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业内对于朱新礼敏感的危机触觉和果断的回购行动感到惊叹。

    据朱新礼事后的回忆,早在2003年春节前夕,他已经感觉到德隆多元化发展造成了资金链问题。“很多钱它(德隆)说什么时候给你,却一直不到位。”与此同时,有银行朋友私下告诉他,当时银行方面对德隆系企业已经严加控制,只收不贷了。于是,朱新礼便开始操作与德隆分手的事宜。

    在德隆时期高速扩张两年后的汇源,即便摆脱德隆,却还是负债累累。重新引资成为朱新礼的新命题。

    在这一轮引资中,有意者不乏达能、统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外资巨头。据悉,当时汇源门庭若市,前往与朱新礼商讨的各路人马络绎不绝。当时,汇源投资发展部总经理路长青每天甚至要接待6批投资人。

    然而,因为有了德隆经历,朱新礼这次变得更为小心翼翼。他甚至提出,“合作先于上市、产业投资人先于财务投资人”的思路。在乐观的朱新礼的记忆中,2003年是让其最为难熬和痛苦的一年。他公开表示,那一年汇源遇到了两难:一是与德隆分手后,汇源大部分的钱用于偿还回购所借资金,二是又遇到了“非典”和国际形势不好的情况。

    然而,朱新礼最终选择的却是来自台湾的统一。2005年3月,汇源与统一组建汇源果汁控股公司。统一以约2.5亿人民币的代价,持有合资公司5%的股权。

    出售汇源2008年,中国水果总产值将达到1亿8000万吨,按照欧洲、美国水果的加工量大约占到40%到60%计算,意味着每年将有9000万吨水果进入加工环节,“但目前中国连10%都没有,根本没有这样的加工能力。谁能好好消化中国的水果,谁能为这1亿多吨水果,为农民找出路?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商业的蓝海,而且将大有作为,这对企业、对果农、对农村的贡献将远远大于汇源这个品牌。”朱新礼说。

    然而,就在人们期待汇源有更大发展的时候,朱新礼却选择了激流勇退。

    对于这柱交易额接近25亿美元的收购,香港市场的反应迅速而直接,当天汇源果汁股价上涨1.64倍,蜂拥而入的投资者将汇源果汁当天的成交量推到了24.8亿港元高峰,成为当日港股成交榜首。

    最先使朱新礼动心的是可口可乐的出价——25亿美元,接近50倍市盈率的价格,对任何企业家来讲都不可能不动心。

    9月2日下午,在公告即将发出的前一天,朱新礼召开电话会议,向汇源集团全国300余位管理人员宣布可口可乐收购上市公司消息,“我们的股份经过几位股东的商量卖给可口可乐了,但是要等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详细情况等大家回来开经营分析会的时候告诉大家。再具体的内容你们看公告。”

    在电话会议上,朱强调了六点:第一员工会得到更好的保障;第二中层会得到更大的实惠,提前获得股权、期权;第三汇源上游业务进入可口可乐全球采购系统;第四收购汇源让美国公司了解了中国公司,了解中国的民营企业;第五汇源的品牌将继续保持使用;第六管理团队不变。

    9月6日晚,在汇源营销经验分析会结束后,朱新礼设宴款待来自全国的300余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在饭桌上朱频频举杯,大声叫着下属的名字喝酒——“汇源没有离别的气氛。”有员工这么说。

    榜样的力量朱新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我创业前后,有两个榜样,一个是成功的榜样,一个就是失败的榜样。我更注重从一些失败的案例上发现教训。”

    改革开放30年,前15年成功的创业企业家榜样不多,很多的人是靠政策发家、靠胆子大出来,其中一些人辉煌过后纷纷倒下了。大浪淘沙,挺过来的人都已经脱胎换骨,朱新礼最为推崇的是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他的特征是善学和擅变。他比我年龄大,但比我更擅变。他自己说过,在公司里每年一个小折腾,两年一个大折腾,5年又一个小折腾,甚至折腾回去。折腾,实际上是一种创新的精神。”

    和中国很多企业家一样,朱新礼最欣赏王永庆、李嘉诚和松下幸之助这些企业家,“很喜欢看他们的创业故事,正是他们唤起了我的创业激情。”

    尤其对于李嘉诚的待人处事的风范,朱新礼最为钦佩。

    朱新礼回忆,曾经与李嘉诚见面的前一天晚上,每一位企业家都收到了李嘉诚的请柬,请他们第二天到长江中心大厦午餐;午餐之前,企业家们分成四桌,按事先抓号的顺序落座;用餐时,李嘉诚每桌坐半个小时与企业家们进行交流。

    “在交谈的过程中,李嘉诚不时拍拍我的肩膀。”朱新礼说,“就像是两个老朋友。多年稳居首富宝座的李嘉诚,身家百亿却仍保持着创业初期的品性。他榜样的力量已经超越了他的事业,成为对谦逊、细致等人性的坚持。”

 

相关文档推荐

新零售行业Agent解决方案.PDF

1742957777  6.72MB 34页 积分5

B2B市场人DeepSeekAI提示词手册.PDF

1742949832  2.93MB 26页 积分6

AIGC如何助力工作和学习.PDF

1742949482 尹健 10.53MB 93页 积分8

DeepSeek政务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PDF

1742949439  3.03MB 34页 积分6

2025年央国企信创数字化研究报告.PDF

1742809441  4.72MB 55页 积分5

2024年中国营销行业AI应用发展研究报告.PDF

1742803952  2.8MB 29页 积分4

AI落地应用最新工具集.PDF

1742450890  1.7MB 8页 积分4

DeepSeek完全实用手册.PDF

1742450791  3.62MB 114页 积分10

离散制造破局之道主数据管理平台重构.PDF

1742450737 詹慧超 4.6MB 37页 积分6

DeepSeek提示词设计、幻觉避免与应用.PDF

1742351308 程希冀 2.5MB 47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