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杂志开出“名家专栏”已有半年多时间,令人高兴的是“中国最富的教师”——俞敏洪先生谈人生感悟的“论语”,颇得读者青睐。一位已退休不愿意上网的中学老教师对我说,“‘玉米糊’(对老俞的昵称)既会教书,又会育人,更会赚钱。他在《中关村》发表的励志灵性小品,我每期必读,受益匪浅。”毫无疑问,俞敏洪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名人,他“从草根到精英的完美奋斗历程”,给我们启迪鼓舞,催人奋进,感人肺腑。今天的俞敏洪头上罩有许多耀眼的光环,诸如“成功的商家”、“民间教育家”、“知识英雄”、“时代骄子”……可是,我们感到最亲切的还是让人景仰的“俞老师”这三个字。因为“老师”的涵义更能体现俞敏洪的核心价值观——“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认为,俞敏洪的“灵魂深处”,闹的是“教育革命”;实现“科教报国”理想的手段,玩的是“商贾”运作。市场经济时代,“一分钱难道英雄汉”。俞敏洪,从一个初中毕业的拖拉机手,闯进高等学府北京大学;从一个被北大扫地出门的违规教师,成为名冠神州大地培训界的领军人物;从开“夫妻店”大街小巷刷广告的个体户,成为登陆纽约交易所具有亿万家资的上市公司老总……俞敏洪太知道“孔方兄”的重要性了!俱往矣,“百年北大”不乏诸如蔡元培那样的伟大教育家、陈独秀那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胡适那样的世界著名学者、梁漱溟那样的国学大师、厉以宁那样的经济学教授……然而,像俞敏洪这样实施“教育报国”“商贾赚钱”的奇人,至今还绝无仅有,首屈一指。
我们敲开俞敏洪的博客之门,又拜读了郭亮、黄晓编著的《俞敏洪传奇》和《赢在中国》项目编著的《俞敏洪创业人生》,益发感到——“俞敏洪就是一部演绎人生还没有结尾的大著作”,高潮还在后头,我们期许俞敏洪有更精彩的人生故事奉献给读者。
醉眼中的朦胧
古人云“世人皆醉我独醒”,“李白斗酒诗百篇”都是一种境界。俞敏洪的“贪杯”早有传言,当我们读过他的《2008,记忆中的畅饮》,算是得到了一点印证。“杯中物”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酒后吐真言,“在半醉半醒”之间,让人们看到了“硬汉子”内心的软弱。
借酒浇愁
出国无望,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于是想起了自己对于托福考试的深刻研究,就背上书包到各个培训机构开始教书谋生。1989年的夏天特别漫长和沉闷,我为了打发时间,和一所民办学校商量,以承包的方式办了个外语补习班。当时王强刚好在国外进修了一年后回到国内,我们俩一唱一和,居然招到了一些学生来上课,这个班应该算是新东方最初的雏形。后来北大认为我办班是非法行为,是不尊重北大的一种表现,就给了我一个行政记过处分。处分在北大高音喇叭播出的时候,刚好外面下着大雨,我和王强在房间里喝酒,结果喝得不省人事。后来王强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又偷偷出国去了,我收到他的明信片后才知道他已经到了美国,而我的第一次办学热情也从此夭折。到了1990年夏天,我觉得呆在北大的生活变得愈加沉闷无聊,于是痛下决心告别了希望成为北大教授的梦想,把全部行李装上一辆三轮车,在月光之下推出了北大南门。酒水传祸
新东方在改革时期,内部矛盾错综复杂,非常突出。今天跟这个人喝酒,明天跟那个人喝酒,互相谈论到另外一个人的时候,因为心中有怨气,就不免说出一大堆对他人不利的,甚至贬低那个人的话。结果,第二天他们两个人会在一起喝酒,喝酒喝多了就会控制不住,其中一个人就会说,昨天俞敏洪说了你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我就变成了一个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的领导。实际上,在背后议论别人是一个人的本性,而且会带来快感。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权利在背后去议论别人。但是在一个特定位置上的人,比如说在我这个位置上的人,要在背后去议论别人,就会变成说别人的坏话。后来,我才发现,我之所以在新东方的改革过程中遇到很多艰难,是因为很多人认为我在背后说过他们的坏话,而实际上他们在背后说我的时候并不比我说他们的时候少,但是我不能和他们计较,因为我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没有权利去和别人计较。我明白这点之后,就开始收敛自己的习惯,结果发现新东方人对我的尊重开始提高。
酒后真言
在新东方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和员工、老师、管理者们喝酒。随着新东方的发展,大家平时见到我都变得毕恭毕敬,至少表面上如此,至于背后是否骂我不得而知。原来那些敢于骂我的元老们不少都退出了管理一线,也不好天天闯到我的办公室骂娘,结果我就变得很孤独了。只要大家一喝酒,热闹劲儿就会上来。我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做新东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聚人”。“聚人”不是为做事业,不是为赚钱,而是为热闹,因为想要一直热闹下去,就要通过做事业和赚钱来维持热闹。但后来发现事业做大了,也赚钱了,却不热闹了,这就违背了我的初衷。所以我要创造一些热闹的场面让大家热闹起来。我出生在农村,特别喜欢村庄的感觉,喜欢全村人红白喜事聚在一起喝酒的热闹,所以喝酒就变成了调动新东方情绪的重要方法之一。
醉翁之意
2008年,我喝了很多酒,有几次比较畅快的记忆。一次是6月份和新东方的管理干部徒步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大家顶着烈日走完30公里路程以后,在黄昏的草原上大碗喝草原烈酒,大块吃烤全羊,唱歌跳舞骂娘,直到满天繁星,意犹未尽,一路高歌到达宿地,已经午夜时分。再一次是和新东方元老们聚会,我们来到长城脚下,住在一个小客栈里,刚好是阴历7月15,月亮从长城上面爬起来,大家一起回顾往事,感慨万千,不能自已,一醉方休,击缶而歌,响彻长城内外,和村庄里的狗吠声此起彼伏,直唱得泪流满面,和衣倒地而睡。又一次是阴历8月16,新东方在京机构的干部聚会,在“江南赋”饭店,一百六七十号人,饭没吃人已醉,我醉眼朦胧看到大家兴高采烈的样子和摇摇晃晃的身影,内心充满喜悦。饭后,又相约到颐和园南宫门边的运河桥上,赏月放歌,直到明月西斜才尽兴而去。当然还有很多次这样的沉醉,回忆起来余味无穷,这毫无疑问成了我愿意把新东方做下去的原因之一。当然,我还要喝很多不得不喝的酒,平均每个星期2到3次的应酬,有时候也会喝得酩酊大醉,但却很少有愉快的回忆。有时候和新东方之外的朋友们一起喝酒,也能体现出喝酒的意味。有一次,我和一个知心朋友、某个报社的社长一起喝酒,酒后还要去某个网站做访谈节目,因为“臭味相投”,两人都喝得舌头转不过弯来。后来居然还去做了两个小时访谈,对方一看我们话语不对,本来要直播的节目改成了录播。等我们酒醒了,对方让我们审稿,我被自己的讲话吓出了一身冷汗,语言“放肆”到了没有边际的地步。我赶紧央求采访者不要发表,幸亏对方真诚厚道,避免了一场口舌是非;从此凡是做节目之前,我再也不敢喝酒。冷静中的思索
俞敏洪有一个“不安分的灵魂”,“注定要过一种在路上的生活”——“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极限,人生终将辉煌”。当你认识一个近距离的俞敏洪,不难发现:沉思者的俞敏洪为读者描绘出“新东方的未来蓝图”。
播种激情
所有来到新东方的学生,都感受到新东方有一种精神存在。学生来新东方的初衷,都是为了英语考试或者语言能力提升;一旦走进新东方教室,就能够收获一种激情、一种奋进、一种热爱生命的态度。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新东方从一开始就把两种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轻松幽默的语言和充满煽动力的励志教育。正是这两种元素造就了新东方的魅力,使新东方显得与众不同。尤其励志教育,十几年来已经成为了新东方的一种传统,很多学生在百无聊赖和迷茫之中走进新东方,在听完老师讲课之后,常常眼前一道亮光闪过,发现生命可以过得远比自己想象的精彩,更发现只要坚持奋斗,人生终将辉煌。
让失败者成功,让成功者更加辉煌,是新东方励志精神的重要内核。我们不断强化这一信念: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是走向成功的惟一法宝。这一励志教育的源头主要来自我自己的经历:我在连续高考3年后走进北京大学,在北大因为肺结核病休学一年,毕业后联系出国3年未成,后来峰回路转创立了新东方。正是这一次次面对失败和疾病的抗争,让我变得越来越坚毅,也越来越相信天地之间终有我一席之地。当我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讲给学生听,当我说出那些让人心潮澎湃的豪言壮语时,我能看到学生的脸色变得熠熠生辉,眼神中流露出对未来强烈的渴望。
灵魂宿命
新东方的未来是什么?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新东方从过去走到现在,一直是顺其自然发展而已,我从来没有设计过她的未来,更没有“五年计划”之类的宏图。商界瞬息万变,制定计划也不一定管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从新东方诞生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新东方永远不会做教育之外的东西。说得好听点,叫“术业专攻”;说得直白点,就是别的领域我不懂,所以也就不愿意去碰。这一特点,让新东方无意之中一直走在正道上,不管是新东方的语言培训,还是远程教育,图书出版,基础教育,或者现在正在开拓的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教育”两个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教育行业。我想,在未来可见的时间里也不会离开。所以,新东方可见的未来,一定是在教育领域里风雨兼程,勇往直前。至于说最后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已经不在我们应该担心的范围之内。只要方向是对的,那怕道路再曲折,也终将能够走到我们梦中的目的地。
新东方当下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千千万万希望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的人去实现梦想,就是鼓励千千万万经历了失败和挫折的人重新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我们希望并坚信新东方是一个不平凡的地方,一个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灿烂的地方,一个让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充实的地方,一个让人们变得更加充满自信和坦然淡定的地方,一个让人们更加懂得人性、懂得大爱、懂得珍惜的地方。
新东方的未来,就是让千千万万的人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我的宿命。百年育人
新东方学校并没有做高等教育,做的是夹缝中承上启下的培训,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附加培训。后来,市场经济把新东方“逼”成上市公司,“教育界”上市公司,在中国算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拿美国人的钱,整合中国的教育”。
高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广度系指大学数量多,深度系指教学质量高。这一点,在欧美包括日本这些经济发达国家体现非常明显。美国之所以能“百年强盛”,不仅是政府效率高,也不单是人才众多,关键是人才的得失。怎么得的?教育培育出来的。这次金融风暴,美国依然向外国留学生发放奖学金,这是国家的远见卓识,如果没有人才,那就什么都别谈了。在美国,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并为世界培养大学生,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学业有成后就留在美国,为美国做贡献。当然,许多学子身在美国心在祖国。也有像新东方徐小平这样的才子,“抛弃”美国,归国创业。还有我们新东方的副总裁柯宇涵,他是纯粹的美国人,为中国教育做贡献,更令人钦佩。
为民请命
国家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即公立教学和民办教学。这不单是民办教育的举足轻重,而是形成与公立教育竞争的态势。就像国有企业,倘处于垄断状态,服务、价格都没有优势可言;倘教育形成垄断,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教授队伍优劣,都无所谓,国家给名额就招生,形成官办独揽局面,结果是中国高等教育只有“一枝”,但不是“独秀”,因为没有“秀”起来。加拿大就有这个问题,都纳入公立教育体系,只知道一个多伦多大学,别的都没有了,导致有真知灼见的教授都跑到美国去了,教育难有发展。中国大学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竞争性。我访问过几所大学,似乎没有一个校长为教学着急,着急的都是招生数量能不能多,欠的钱能不能还。
孔子办教育是典型的“私立学院”,延续几千年,书院一直在中国存在,私立教育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全的,解放前也是私立和公立两种办学制度并存。北京大学在解放前就是私立的,南京大学、燕京大学为了跟北大竞争,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质量。“十年浩劫”,一下子就把私立学校革掉了,切断了中国教育三千年的命脉,后果就是:虽然现在已经开始支持民办教育,但是继承的难度太大。教育的千年命脉,切断后想用30年续上,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还患有“偏爱症”——“大公无私”。公办教育国家给钱,民办教育分文不给,还时有难题,我们生发“庶出”的感觉。公立大学一枝独秀的局面使中国高等教育陷入困境。教育需要资金,中国是典型的穷国办大学,要请著名学者或者教授教书,“没钱是不行的”。知识分子耻于谈钱,但“没钱免谈”。新东方也能体现出来,“友谊永远战胜不了利益”,原来我给老师的工资比较高,教师质量自然也很高。
为公把脉
大学严重缺乏竞争意识。比如大学评估,我亲临其境,眼见为实——学校忙的是怎么安排饭桌,先让让评估的人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然后才能对学校评价好。吃得喝得迷迷糊糊的时候拿文件签字,你能不签字吗?大学评估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属于体制内的,任何体系的东西在评估中都可以摇摆,政策是人制订出来的,也可以随意取消,所以只要在管理层面上有自己的实力,就不需要面对学生和教授。教授缺乏归属感,那个大学给钱多就到那里去,少有人把学校当成生命一样的事业来对待。“晓之以理”,莫如“动之以利中国高等教育30年走了崎岖漫长的道路,改革的良苦用心人人认可。毋庸讳言,增加大学数量的同时降低了大学的质量。我参加过大学的贷款调查,少则欠款行几万,多则欠款上亿。这些钱,如牛负重,如芒在背,校长天天就想着怎么样还钱。还有大学校长说,我借得越多,教育部对我越重视,我这里有4万学生,如果关门,定然引起社会动荡,所以不用担心。于是就形成了大学欠钱,教授无法进行学术研究、科研项目无法承担的状况。在这样的状态下,培养高素质人才岂不成了天方夜谭!
荷戟彷徨
中国高教改革,比较失败的一笔是对民办教育支持不够。民办教育刚起步的时候,曾出了一个政策,叫“公办民校”,一个“公”字,就把“民校”压下去了。然后又出台一个政策,叫“公办独立学院”,看似民间力量在操作,其实还是“看得见的手”在操纵,戴上“公”帽子,立竿见影,能发文凭。而像西安欧亚学院这样的真正民办学院,奋斗了这么多年才弄了些许名额,可见对民办教育明显歧视,结果就是民办学院彻底陷入困境。而像新东方这样的培训学校,既不是基础教育,又不是高等教育,尚有一条夹缝,我们就在夹缝中奋然匍匐前行。
民办教育的困境,一是没有相应政策支持,二是资金严重缺乏。事实上,大学学费只能够支撑办学开销的25%费用;民办大学的学费,除了花销还必须有利润,用来还贷款,发工资。试想,民办大学那还有钱搞教育研究!坦率地说,中国没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
国人投资民办大学,都有强烈的盈利目的,有的是圈地,有的以教育为幌子做商业,有的同大学合作以求分利。最后发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还没有出现。现在有很多企业家,说年纪大了花不了这么多钱,还是想投入到民办大学中去的,但是他们发现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民办大学,怎么投?美国民办大学的起因,也是一两百年前很多有钱人没有地方花钱,最后把钱拿过来办起了一座座大学。
中国教育发展,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即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窃以为,中国排名前100位的大学中间,要有40所左右的民办大学出现,那才是中国教育的健康状态。这个过程至少100年到150年才能完成,但是只要国家支持往这个方向走,光明在前,一定能实现。
新东方上市,我个人的财富倍增,但我的钱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还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我还是下定决心,成立了基金会,梦想来办一所人文大学。目前,这所大学的征地工作已经开始,建筑设计也在着手进行,但是我还不知道国家什么时候能认可我们办大学的资格。如果不承认我的资格,我就继续在那块土地上办培训学校。
俞氏“雷语”
黑格尔曾嘲笑孔子的《论语》不过是“处世格言”而已。在当今“国学热”热得有些让人发昏之际,引用“洋人”的话似嫌背时。不过,我们读些经过“高手”筛选后的俞敏洪的“新论语”,却可看出俞老师的“心魂”。借几条俞氏“雷语”作为本文的结语。 做人像水,做事像山,这是我做人的原则。一是在任何时候一定要知道如何停止;第二就是转弯做事情,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条直线能够做成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永远不是最短的距离;第三就是在任何时候一定要维护力量平衡,这样一来容易形成稳定的局面。
谁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新东方相信,个人奋斗制胜、攫取成功的精神财产将永远贫富不均。在浩瀚的生命之岸,你应该自豪地告诉世界:你追求过,你奋斗过,你为辉煌的人生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从来没有停止过拼搏。而这个造就了万物的世界也将自豪而欣慰地回答你:只要奋斗不息,人生终将辉煌。
成功没有尽头,生活没有尽头,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在艰苦奋斗后我们所得的收获和喜悦也没有尽头。当你完全懂得了“成功永远没尽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时,生活之美也就向你展开了她迷人的笑容。
商人和教育家,是两种可以改变世界的人,为什么要把他们对立起来?新东方要“成为中国优秀的英语培训机构,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典范单位,成为中国企业化运作教育的示范单位”。
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本文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