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从移民到美商务部长

来源:网络 作者:不详
黄皮肤、黑头发的骆家辉,和黑人总统奥巴马一样,是“美国梦”的鲜活体现:出生在穷苦的少数族裔家庭,凭着个人的不懈奋斗,当选美国第一位华人州长和商务部长,不少人认为,奥巴马政府选择骆家辉执掌商务部,是重视对华关系的表现。人们相信,他上台有助缓解中美贸易摩擦,使两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实现双赢。
  华人身份,俨然已成为骆家辉最显赫的头衔以及最有力的砝码。
 
 
  百年一里
  奥巴马在白宫宣布提名骆家辉时,不无感慨地说:“有时候,美国的故事就发生在一英里之内。”
  现年59岁的骆家辉是第三代移民,祖籍广东台山。当地是著名的侨乡,自19世纪中叶美国西部发现金矿,便有大批怀揣“金山梦”的台山人漂洋过海来到美利坚,他们中就有骆家辉的祖辈。
  100多年前,骆家辉的祖父骆世泽,乘坐蒸汽船抵达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他在当地举目无亲,不懂半句英文,只得给奥林匹亚市一户有钱的白人当杂役,以换取上英文课的机会。奥林匹亚市是华盛顿州州府所在,这户人家距离州长官邸只有不到一英里路程。终日埋头为主人家扫地、刷盘子的骆世泽也许不曾奢想,这短短的一段路对其家族将有怎样的意义。
  和祖父相比,骆家辉的父亲骆荣硕向美国主流社会走近了一步。二战期间,他应征加入美国陆军并随军开赴欧洲战场,在巴顿将军麾下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是参与此次战役的21名华人之一。然而在四五十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的问题仍十分严重,退役后骆荣硕一直无法找到工作,只能以经营餐厅和杂货店——这一华人的传统行当为生。骆氏家族在美国奋斗了半个世纪,直至第三代才真正融入美国。
  1950年,骆家辉出生在西雅图,在五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富足,一家人住在政府为退伍军人所建的公共房屋里,附近是一个多种族混居的社区。也许正是这段经历,使他日后在处理种族事务时游刃有余。儿时的骆家辉只会说台山话,直至5岁才有机会学习英文。有一次,纽约唐人街街头一位算命先生告诉骆荣硕:他其中一个儿女会成为著名人物。骆荣硕不以为然:“开玩笑!一个身在美国的华人,怎么可能成为著名人物?”
  父亲艰辛创业、勤勉持家的精神使骆家辉深受影响,但他并没有继承父亲悲观的宿命论,而是以优异的学业证明:华人也能得到和其他人种均等的机会。1968年,他以荣誉学位从富兰克林高中毕业,考入耶鲁大学主修政治学,靠半工半读和奖学金完成了大学学业。1975年,他又从波士顿大学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和多数华人父母一样,骆荣硕有着“不过问政治”的传统观念,他寄望儿子经商、从医或从事其他技术行业,骆家辉却偏偏选择走上了一条鲜有华人踏足,成功者更是凤毛麟角的道路。毕业后,他进入华盛顿州金县检察院,先后担任助理检察长和副检察官。5年后,进入政界的契机出现了。1981年,他为金县议员、华人社区领袖周马双金站台助选,虽然最后周马氏落败,但他从而萌生了“何不自己上阵”的念头。
  1982年,他当选华盛顿州众议院议员,并连任长达11年之久。期间他的政绩卓越,被当地媒体选为州议会年度风云人物,使他在选民中积累起极高的人气。
  此后,骆家辉的仕途一路青云直上。1993年,他以54%的得票率,毫无悬念地击败对手,当选金县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县长,该县是全美第13大县,为其施展政治才能提供了更大的舞台。1996年,骆家辉创造了华人的又一个“第一”,他以高达58%的得票率当选华盛顿州第21任州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此时距离祖父骆世泽登陆美国,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
  骆家辉在多个场合说过:“我的家族用100年时间,走完了一英里的路程。”这句饶有深意的感言,为“美国梦”写下了又一个生动而真实的注脚。
  从oriental到asian的身份认同
  和很多少数族裔的后代一样,骆家辉曾挣扎于自我的身份认同。尽管去国多年,骆荣硕一直坚持以传统的道德观培养儿女。骆家辉在成长过程中,一方面是父亲用台山话传授的谆谆教诲,一方面是从外界社会接触到的西方价值观,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使他产生了困惑。“我觉得自己一只脚立足在中国的传统,一只脚立足在美国的文化。”然而,他很快在两者间找到了平衡,在积极融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他从未忘却自己的华人身份,把自己和亚裔族群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从法学院毕业后,骆家辉曾立志成为律师,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华人解决诸如移民、平等、劳工民主等问题。从地方法律工作者到州长,他从不讳言自己的出身,并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亚裔权益的关心。
  在州议员任内,他积极为少数族裔,尤其是处于弱势的亚裔谋求福祉,以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他先后在州府内设立了亚太裔事务委员会、少数族裔与妇女创业办公室,并通过了批准针灸医师独立执业的法案。这些前所未有的举措,使州内少数族裔的诉求得到了伸张。
  在亚裔最关心的移民政策方面,他认为,移民不仅为美国带来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更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内涵。任州长期间,他大力反对削减移民配额,主张应该把家庭团聚作为移民政策的宗旨。他尊重不同族裔的文化传统,大力推行针对移民的英语和母语双语教育,并在州政府的官方网站增加了中文、俄文、越南文、韩文等版本,方便新移民获取选民登记、保险、失业津贴等信息。当美国联邦政府在福利改革中中止了针对新移民的优惠政策时,华盛顿州是唯一仍提供这类优惠的州。他2002年还签署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在政府公文中使用带有歧视意味的“东方人(oriental)”字眼,全面改用“亚裔(asian)”一词。
  七八十年代的美国政坛,华人参政者寥寥无几,华人选民只好退而支持较能体察亚裔心声的白裔或非裔候选人,但这些候选人毕竟无法真正代表华人权益,有的人甚至在当选后违背承诺,让华人大失所望。因此,骆家辉宣布竞选州长后,得到了全美华人不分党派、地域和背景的支持。很多一向“老死不相往来”的华人社团,此时也摒弃了门户之见,同心戮力为其助选。在远离华盛顿州的洛杉矶,100多个华人社团联合为他举行了盛大的筹款会,一时轰动,大大增强了华人世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回忆起自己从政的初衷,骆家辉说,作为少数族裔,华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惟其如此,才能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的现状,使本族群的权益得到关注。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为后来人铺平道路,鼓励更多的华人参与社区工作或竞选公职。
最晚熄灯的州长办公室
  在美国这个种族多元的大熔炉里,相比骆家辉的华人身份,人们更关心的是他的管理才能。“在我的政治生涯中,种族从来不是问题,”骆家辉说,“我希望人们把焦点放在我的政策和管理哲学上。”在亚裔人口比例只占5%,当中华人不到一半的华盛顿州,骆家辉1996年初次参选州长及2000年竞选连任,均取得了近60%的选票,说明他不仅深受华人拥护,也得到了全州选民的普遍认可。
  执政8年来,骆家辉办公室的灯永远是最晚熄灭的,他洁身自好,从来没有传出任何工作或道德上的丑闻。在他身上,融合了东方的勤勉耐劳和西方的精准高效。
  出身中下阶层的骆家辉深信,是教育使他的“美国梦”得以实现。他认为,政府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成功,但应该让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实现梦想。骆在任州众议员期间,推动了教育经费改革,并增加了学生贷款的数量。改进教育系统更成为他竞选州长的主要政纲,他当选后兑现了诺言: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的普及,解决校园潜在的治安问题,并致力于增加师资,推行小班教育,为了每个学生都上得起大学,他在财政预算中增加了2万7千个大学奖学金名额。除了正规教育,他亦十分注重通过各种在职培训,提升劳动人口的竞争力。
  骆家辉更为人称道的政绩来自经济方面。位于西北沿海的华盛顿州,又名常绿州,虽然常住人口只有600多万,却是波音、微软、星巴克、亚马逊网站等多个跨国大公司的总部所在。执掌这样一个商贸和科技大州,并非意味着坐等丰厚的税收,而是要以强有力的手腕保持州内经济的活力与规模。骆家辉在任内曾多次以州长身份,率领企业到世界各地推销商品,当中既包括波音客机等大宗工业产品,也包括苹果、马铃薯、小麦等农副产品。他有项政绩为当地媒体津津乐道:当波音公司有意将生产线外移时,他通过减税政策,成功使787型客机的装配线留在华盛顿州。虽然政府短期税收减少,却为州内居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他的任内,华盛顿州增加了25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降至历史低点,企业利润屡创新高,专为老人、儿童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则降至全国最低水平,华盛顿州被评选为全国管理最完善的5个州之一。前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发表的国情咨文中,特别提到了骆家辉,他说:“骆家辉是亚裔移民值得骄傲的儿子,他代表着我们能够实现的未来。”
  骆家辉的政治定位是温和派的民主党人,乃至偏向实用主义的中间派,面对冲突议题时,他往往会抛开党派之见,采取有利大局或多数人的政策,有观察家曾评价他是“穿着民主党人外衣的共和党人”。在执政风格上,他表现出东方人温良谦厚的品质,媒体说,他从来不会公开批评或指摘别人。但是,在重大的危机或原则性问题面前,骆家辉却往往表现得十分强硬:他曾对全国性的医疗部门提出起诉,原因是对方对待华盛顿州有失公平;他对立法机构或议会提案使用否决权的次数之多,更是创下了纪录。
  2002年布什总统发表国情咨文后,作为民主党的政治新星,骆家辉被推举出面回应。他罕有地发表了一番措辞强硬的讲话,指责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本末倒置”,不把财政用于创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而是为高收入人群和大财团大幅减税。其政策使各州遭遇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预算危机,被迫减少教育、医疗、治安、消防等开支,削弱了国家未来的竞争力,也使美国失去了国际社会的尊敬。在外交方面,他批评政府出兵伊拉克的政策是“一意孤行”,应寻求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州长的任期是有限的,
  父亲的责任是永远的
  20世纪上半叶,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华人很难在美国找到结婚对象,于是骆世泽和骆荣硕都选择了回乡娶妻。骆家辉的母亲是香港人,刚来美国连英文也不会说。骆家辉曾在公开演说时,动情地回忆道:“我进入幼儿园学习英文时,我的母亲也和我一起从ABC开始,学习成为一名美国公民。”和祖父、父亲不一样,骆家辉在美国找到了他的爱情,更为妻子和儿女中断了如日中天的政治生涯。
  骆家辉年轻时,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后因双方性格不合分手。此后十几年他一直过着单身生活,直至现任妻子李蒙的出现。同为第二代华裔的李蒙,曾经当选1986年全美亚裔小姐,时任西雅图第五电视台记者,知名度并不在骆家辉之下。骆家辉向她求爱的过程,被当地民众传为佳话。性格稳重的他,有着不为人知的浪漫的一面。几番求爱未果后,他租了一架小型飞机,在李家上空盘旋,机尾拖着一幅长长的布条,上书“李蒙,我爱你!”终于打动了李蒙的芳心,两人于1994年10月共结连理,生下了女儿艾米莉和儿子迪伦。
  2003年7月20日,骆家辉在妻子陪同下,公开宣布放弃竞选连任。根据华盛顿州法律,州长一职可以连任三届。骆家辉在几乎没有对手的情况下退出选举,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人说政府的管理出现问题,他不堪其扰,因此挂冠而去;有人说他沦为党内倾轧的受害者;也有人说他以退为进,以达到更高的政治目标。对此,骆家辉只是付诸一笑。外界众说纷纭地揣测都不着边际:其一,当时华盛顿州管理日臻完善,并解决了前任政府遗留的许多问题;其二,他是民主党内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还一度有望成为克里副总统的候选人,受排挤一说根本站不住脚;其三,他在卸任后的5年里,并没有寻求出任任何公职。以上流言可谓不攻自破。
  骆家辉事后表示,家庭是他当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他承认当时收到了种族主义者的恐吓信,信中声称不能再让任何华裔或亚裔当州长,威胁他退出选举,否则便加害他的妻子和儿女。但他否认这是他退出的原因,更重要的理由是,随着儿女一天天成长,他不得不错过他们生命中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时刻,“州长的任期是有限的,而父亲的责任是永远的。”他决定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
  对于这个艰难的决定,他轻描淡写地打趣说:我的妻子刚怀上第三个孩子,我们开了4小时的家庭会议,商量究竟是要第三个孩子呢,还是第三任任期。最后,我们选择了孩子。”2004年,55岁的骆家辉如愿得到了第三个女儿梅德琳。
  血浓于水的维系
  骆家辉和中国的联系不只限于血统。
  1961年,父母带他到香港探亲。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中国。“通往大陆的边境刚刚封锁,关口、山坡上坐满了成千上万的难民,当时连饮水都要实施管制。”在他成年后,这段经历仍然记忆犹新。正因为亲眼目睹了中国的苦难,他理解这个古老民族要发展、自强的决心,而不是别有用心地把它误读为对立和威胁。“骆为他的血统感到非常骄傲,他强烈主张我们应该和中国保持正面关系。”曾在金县与骆家辉共事的共和党人克里斯·万斯说。
  众所周知,工会一向是民主党的主要票源,因此民主党人一向在自由贸易的议题上态度暧昧,然而骆家辉却旗帜鲜明地支持自由贸易。他多次强调,华盛顿州是全国最依赖贸易的州之一,对外贸易创造了超过1/3的工作岗位,并为人们提供了更优质、更廉价的生活。
  他特别指出,美国经济的未来,很大程度有赖于对华贸易,美国不应把中国的崛起看做威胁,而应看做一次重大机遇。他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认为应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他曾三度以州长身份,率领商贸团访问中国,先后与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会面。在他的任内,中国成为华盛顿州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对华出口的1/7来自该州,微软、波音、星巴克等跨国企业均成功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扩张。华盛顿州亦在他任期内,和中国的四川省结成了“姊妹省”。
  卸任州长后,很多企业和高校纷纷邀请骆家辉担任高层职务或校长。骆家辉最终选择了美国戴维斯律师事务所,负责其中国业务和政府关系业务部。他认为戴维斯的经营理念与他的想法相符,因为事务所的其中一项主要业务,便是帮助中国企业开拓在美业务。骆家辉说,作为前州长,他拥有许多资源,可以帮助中国客户处理一系列问题,包括选址、介绍税收优惠政策、以何种形式打入美国市场等。虽然经历了从政到从商的转变,骆家辉仍充当着中美关系桥梁的角色。“我现在所做的,就是当初做州长的部分工作的深化和拓展。”
  2006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首站在西雅图停留一天,骆家辉领衔的特别筹委会负责接待。这是胡锦涛主席前往华盛顿与布什总统会面前,停留的唯一一站。大西雅图贸易发展联盟主席斯塔福德说:“这意味着骆有特殊渠道接近中国的上层领导人,向他们表达意见。”
  对于美中关系的走向,骆家辉表示,美中两国未来更应携手合作,创造双赢局面,“而不是把我们自己的过错推到中国身上,破坏这种关系”。以中美贸易逆差为例,他认为症结不在中国,而在美国的签证批核体系。日趋严格的体系,使很多有意到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家难以进行实地考察和投资,双方贸易才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
  近几年来,一方面是出于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也许是出于血缘的感召,骆家辉和中国越走越近,他每年都至少要来中国四五趟。汶川地震后,他深入都江堰灾区,慰问受灾家庭。在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成都站中,他应邀成为其中一名火炬手。在素未谋面的普通民众当中,“我受到了摇滚明星般的欢迎”,骆家辉为此深受感动。
履新商务部长
  白宫公布提名骆家辉为商务部长后,美国媒体开玩笑说:骆家辉和奥巴马都不是对方的“首选”。
  骆家辉与克林顿一家向来关系良好,民主党党内初选时,他不遗余力地为希拉里拉票,是希拉里华盛顿州竞选委员会的主席之一。后来希拉里落败,他从民主党的大局出发,方转而支持奥巴马;而奥巴马最早的人选则是新墨西哥州州长理查德森,后来因为对方涉及合同丑闻撤回,其后又提名了新罕布什尔州的共和党籍参议员格雷格,后者因为与奥巴马的政策“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放弃提名。两度提名失败后,奥巴马团队经过审慎考量,最终把橄榄枝伸向执政纪录和个人品行均无可挑剔的骆家辉。
  有分析指出,在全球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环境下,奥巴马起用一贯支持自由贸易的骆家辉,正是向世界释出了反保护主义的信号。对于目前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国际贸易顺差最大的中国来说,华人部长上台更是个利好消息。人们普遍认为,骆家辉可以利用其双重背景,减少中美贸易摩擦,促进双方经贸往来。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骆家辉是美国的商务部长,他首先要对美国的利益负责,当两国产生冲突时,他对中国的了解反而会成为中方潜在的威胁。在出席参议院的提名听证会时,骆家辉便明确表示,相比促进自由贸易,他更重视和中国等国家建立“公平贸易”关系,承诺会加强执法,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和工人竞争优势。美国工商理事会评论员艾伦·托尔逊指出,新任商务部长有必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迫使人民币升值以减少贸易逆差。
  不论骆家辉在主观态度上是否“亲华”,作为商务部长,他对中美关系产生影响,仍然受到不少客观因素的左右。
  首先,在奥巴马的班子里,骆家辉并不是唯一的“知华派”,国务卿希拉里作为两届总统夫人,对中国的熟悉自不待言,财政部长盖特纳80年代曾到北京留学,是个会说一口流利中文的“中国通”,而且两人都对中国事务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骆家辉治下的商务部的政策,必须与国务院和财政部取得平衡方可放行;
  第二,美国《商业周刊》指出,在严峻的就业情况和经济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甚嚣尘上,在奥巴马政府新推出的刺激经济方案中,甚至把“购买美国货”写入了条款。在这种氛围下,骆家辉的操作空间十分有限,单凭其个人力量很难扭转贸易大局;
  第三,从克林顿时期的洛·布朗到布什班子的罗纳德·伊文斯,商务部长的地位往往被边缘化,奥巴马此前亦有削弱这一职位的倾向。评论员乔恩·奥尔顿甚至尖锐地指出,商务部长管辖的事务繁多且混乱,从转换高清电视信号到监控气候暖化等等无所不包,但大多无伤政经大局。骆家辉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在关键议题上做出成绩。
  骆家辉面临的第一项重要任务便是主持2010年人口普查,其结果将影响选区重新划分,进而波及从地方官员、国会到总统的选举根基,不可避免地牵动着两党神经。在人口普查中,最容易漏算的是穷人、年轻人和新移民,这部分人口往往是民主党的支持者。因此曾有消息指奥巴马有意增加明年的预算,并加强白宫的监督权,却引来共和党的不满,这也是格雷格放弃提名的原因。在这个充满争议的焦点问题上,骆家辉能否做到独立于白宫之外,抛开党派因素,在有限预算内做到普查的透明化、精确化,便成为了他执掌商务部长的第一场大考。
  骆家辉接受提名后,他家乡的《西雅图时报》刊发评论:“作为前州长,骆家辉成功地推销了波音和微软,作为商务部长,他能否成功地推销全美各地的产品?对此我们毫不怀疑,但光会推销还是不够的,商务部长的职责远不止于此。”
 

相关文档推荐

2025工业大模型白皮书.PDF

1743986041  3.6MB 142页 积分6

Step Video 视频生成基础模型.PDF

1743985545 段楠 4.72MB 36页 积分6

大规模真实人口池驱动的大模型社会仿真框架.PDF

1743985501 魏忠钰 5.53MB 35页 积分6

大模型驱动的手工测试用例生成的探索与实践.PDF

1743985422 张克鹏 3.12MB 17页 积分5

构建全球领先的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PDF

1743985391 丁振赣 4.65MB 22页 积分0

高质量仿真数据集助力智能驾驶量产落地.PDF

1743985339 徐环玉 4.43MB 22页 积分5

数字普惠金融智驭服务.PDF

1743985285 金琦 0.67MB 6页 积分0

视觉感知低成本高效泛化.PDF

1743985186 范琦 5.8MB 31页 积分6

大模型深度推理.PDF

1743985151 邱锡鹏 3.91MB 27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