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中制造业的物流策略

来源:万方数据 作者:网友

1 引 言

    1.1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经历了亮相阶段、交互阶段和交易阶段后,正处于转型阶段,即创立协作商务(Cooperation Commerce)的进程。未来的商务系统将支持“协同——交易”。目前,制造业的竞争也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在于企业是否能够向客户提供快捷适当的服务。协同商务的发展将造就高度灵活的虚拟企业,并将对原料、生产、设计、销售等过程带来巨大变革。而作为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是实现“协同——交易”的关键,这对物流运作模式和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能否建立一个适应信息网络环境下的物流体系,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迅速畅通无阻,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和制造企业进一步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

    1.2 中国入世后物流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和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吸收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也可为物流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在公平竞争中进行资产重组、资源共享和业务合作,逐渐实现生产、采购、销售和管理的协调工作,从而对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带来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外公司进人中国市场的同时,对国内电子商务、制造业的分销权和物流服务将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只有不断整合内部和社会资源,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加强与供应商、销售商等的紧密合作,形成互动、共赢的物流协同关系,才能抵抗日益加剧的市场风险,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2 制造业的物流发展分析

    2.1 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管理是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以尽可能低的总成本实现顾客价值和顾客服务水平。物流管理经历了内部功能整合后,逐渐转向受相关企业协调程度影响的外部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由于即时、柔性化生产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单靠自身的资源很难进行有效的市场竞争,只有加入到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来减少风险、提高效率并获得竞争优势。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把供应链上各个职能部门作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从而达到降低总的物流成本和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电子商务为核心,以数字网(企业内网、外网和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链、价值链和服务链为引导,对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所进行的整体化和系统化整合,是对传统的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经由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到消费者的供应链的优化。它是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对各种资源的集约化和整个供应链的“扁平化”,是企业、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相联系的能力,包括流程、功能和组织的集成,它控制着物流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流动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建立有效的物流协作关系。20世纪80到90年代,物流一体化只强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运作与协调,企业间供应链一体化表现为从供应商→企业→分销商→顾客的链式结构,它因其冗长的结构对市场反应迟钝而表现出局限性,在网络电子商务时代,如何通过Internet/Extranet/Intranet,将企业的内部资源(人、财、物、技术、设备、信息、时间)和外部资源(如上游的供应商和协作商、下游的分销商和客户以及银行、认证中心、配送中心等相关机构)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是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2.2 制造业物流模型

    长期以来,物流系统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服务企业,制造业物流作业主要分为采购、物料库存管理和配送3个方面,刘杰等提出了生产制造业的增值物流模型(图1)。
 

图1 生产制造业的增值物流模型


    目前,在中国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中,采购成本占60%左右,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采购在企业中越来越成为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采购供应物流组织的好,可以大幅度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和敏捷度,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具体地,企业的ERP根据BOM和生产计划来制定采购计划,使物资的采购计划于生产计划同步下达,采购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物质需求相适应,采购量与生产需求量配套。因此,企业关心的不仅是采购的质量和价格,还有采购渠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便与供应商形成柔性、协调和稳定的供需关系。

    生产物流担负运输、存储、装卸物料等任务。大批量定制生产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要求生产物流相应地发展完善,根据不同产品的加工特点,合理、有效地安排物资在生产线上的流动。生产过程各工序间的转移批量、生产批量和处货批量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优化物流各环节时,须以生产系统整体为对象,以取得最佳的优化效果。但是由于制造业的产品种类形式丰富多样,各企业应从自身出发,从制造工艺(CAPP)、厂房设备的合理设计与布置等方面,实现生产物流的优化设计。

    库存管理、配送环节是紧密不可分的关系,配送的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库存及运输成本,同时,只有企业内部和联合企业的协调一致,才能实现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同步运转,在这个过程中物流配送显示出极其重要的作用。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

    为尽可能地利用供应链的现有资源,集中资源优势、赢得市场机遇,不同的仓库或配送中心通过信息网络形成临时的动态联盟,称为虚拟仓库或虚拟配送中心,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形式(如图2所示):同产业间和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同产业间的共同配送是指处于相同产业的生产或经营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效率,通过配送中心集中运输货物的一种方式;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是指将不同产业企业的商品集中,通过配送中心到客户的一种形式。这是一种物流配送经营企业之间为实现整体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互相提供便利的物流配送服务的协作型配送模式,也是电子商务发展到目前为止最优的物流配送模式。它包括配送的共同化、物流资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设施设备利用共同化以及物流管理共同化。这种模式的组建,可以是企业之间联合发展,如中小型零售企业联合投资兴建,实行配送共同化;也可以是系统或地区规划建设,达到本系统或本地区内企业的共同配送;或是多个企业、系统、地区联合共建,形成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
 

 
 2.3 物流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物流平台包括物流实体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物流设施或者设备的处理能力,而是物流信息系统。Internet掀起了企业重塑物流系统的革命:所有的物流节点都通过公用网络互相连接和合作节点互换信息协同处理业务,构筑一个开放的信息网络系统,以达到“提高物流效率及服务品质,控制并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包含采购、生产、库存、运输配送等诸子系统,通过流程的优化,使各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信息系统,联想集团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目前新型物流系统的特点是大型化、复杂化、分布化,如何考虑CSCW的多任务协作机制,将内部网络信息系统、外部信息平台、信息传输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但要进一步解决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信息反馈不及时、动态交互弱、采购周期长、采购成本高等问题,还有赖于Internet/Intranet、EDI、XML技术的发展,完成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实施,真正实现跨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供应链协同。

    同时,物流管理从简单的方式迅速向自动化演变,体现在物流的自动化设施、计算机管理和控制系统方面,如自动化立体仓库和自动分拣系统智能化是信息化和自动化的高层次应用,货物运输成本、时间、在途状态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将智能运输技术,如:移动信息技术、车辆定位技术、车辆识别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应用于物流管理,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的管理水平。

    2.4 举例:汽车行业物流模式

    汽车工业是典型、复杂的制造行业之一,也是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最重要的生产运输领域,其物流系统的关键在于各部门环节之间的协调运作。网络协同商务环境下,4C战略体系是指:协同采购(C-stock)、协同销售(C-market),协同生产(C-produce)和协同配置(C-configure)。
 

图3 虚拟大区——协调配送中心运作方式
图3 虚拟大区—协调配送中心运作方式


    汽车行业的现状要求物流系统的建设不需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入,实行低成本经营。通过汽车企业的兼并组合,可以有效地解决生产物流设施的重复投入,从而避免大量的财力物力浪费,而采购、销售配送系统的运作模式,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协作方式,将是整个协同商务链的重要方面,也是汽车行业物流系统建设的重心。综合物流代理将主要的成本部门及产品服务的生产部门的大部分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实行特许代理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在汽车行业各营销网点之间设立一个协调配送中心,进行功能的整合,即物流协同配送的运作方式: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货主(如不同的汽车销售商)的合作下,由一个运输业(汽车运输队)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所进行的配送,即把过去按不同货主,不同商品分别进行配送,改为不区分货主和商品集中运货的“货物及配送的集约化”。

    全社会物流的合理化趋势决定了企业要实行多模式组合的物流运作方式,我国还没有大型的物流配送企业,汽车制造的自动化和敏捷化特征要求建立多模式组合的柔性、敏捷的物流供应链动态联盟,通过价值链的重构来实现各核心物流机能的伙伴联合,对于本地客户和异地客户,企业可以分别采取自营物流、外协物流和委托当地联盟伙伴的策略。但外协物流使企业放弃了对顾客的直接控制和专业技术的开发,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企业选择物流经营模式时,应考虑自身规模、核心业务、物流资源、管理能力和消费者地理分布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我国,由于国内汽车行业中多数厂家为中小型企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后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化竞争时在物流方面做到扬长避短,发展提供专业汽车物流服务的第3方物流产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3 电子商务下制造业的物流策略

    3.1 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变革经营理念

    传统的偏重于横向联合的供应链对市场反应迟钝,且企业合作伙伴间缺乏信赖,在Internet驱动下,供应链需要协同规划,企业正需关注的是拉动市场、网络销售、客户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客户关系管理,同时,21世纪敏捷制造和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要求供应商、制造商可以和客户直接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交互。因此,结合CRM和SCM思想,重在进行资源优化的网络协同商务模式应运而生,链上各成员形成以定单为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及业务协作,达成互动、公平、双赢的局面。它为物流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网络协同商务模式下物流系统的实施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3.2 建立协同化物流战略

    协同化物流是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的最佳选择,其有效运用可以达到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的效果。以物流战略为纽带进行的企业联盟的协同化物流形式,建立联盟式的制造体系进行企业间物流协同工作,是实现网络化协同物流的前提,是适应制造业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实现敏捷制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未来组织形态发展的趋势。我国制造企业应树立长远的协同化物流战略,首先,在组织形式方面,实现横向、纵向物流的协同和第3方物流的协同,同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流通渠道不同阶段的企业、生产企业与第3方物流企业之间应达成协调、统一的物流运行机制。在物流功能方面,使物流的时空变化与JIT管理协同,实现物流的零距离、零库存和零资本运营。第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嫁接和协同发展。

    3.3 实现物流系统的信息集成

    如何建立多层次智能型的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是开展协同商务的关键之一。目前,对物流各个子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具有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各子系统相互配合产生的协同效应分析,是对供应链性能和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整体功能模糊评价的重要手段。要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物流信息系统和伙伴企业之间的纵向信息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信息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信息自动化水平和企业间的协同运作能力,需要研究解决:(1)基于Web的友好的供客户设计的平台,扩充网络客户关系服务。(2)CSCW中异地同步与并发控制技术研究。

4 结束语

    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协同工作是未来企业物流发展的一种模式。电子商务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后,要求整个供应链及其相关环节等多方面的协同。我国制造业应立足各自的产品形态,采用不同的物流模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成企业物流与电子商务系统的有效集成,结合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和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实现采购、生产、配送的协调同步,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互动开放、共赢的企业协同物流商务链。

相关文档推荐

DeepSeek 搞钱指令库.PDF

1743659940  0.95MB 22页 积分5

T GDWJ 016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指南.PDF

1743652887  1.62MB 79页 积分6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实践.PDF

1743586449 史树明 5.88MB 35页 积分6

DeepSeek行业应用案例集解锁.PDF

1743586338  5.03MB 152页 积分6

2025AI大模型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PDF

1743586288  4.47MB 22页 积分0

AI韧性AI安全的革命性基准模型.PDF

1743586206  1.91MB 38页 积分4

Deepseek大模型生态报告.PDF

1743586174 赛迪 1.26MB 149页 积分6

DeepSeek在金融银行的应用方案.PDF

1743586138  1.12MB 146页 积分6

AI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理解与落地安排.PDF

1743586083 侯宏 1.42MB 16页 积分5

深度解读 DeepSeek 部署、使用、安全.PDF

1743586019 天津大学 5.47MB 46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