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系统及其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来源:网络收集 作者:王旭坪 傅克俊 胡祥培
a2003年在全球范围暴发了SARS疫情。疫情过后,学术界在总结应急措施的经验教训时,发现了现代物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思索如何应对未来突发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危害事件所造成的影响中,引发了对应急物流这一学术前沿问题的讨论。应急物流研究包括地震、洪涝、飓风、泥石流、突发疫情、重大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和恐怖分子袭击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危害发生后,社会启动应急措施,对灾区进行紧急救援而实施的物资的紧急调拨、运送、分发处理,以及对人员的运送。

    在应急物流概念提出之前,国内外学者已对与应急物流相关的军事物流、企业突发性物流、重大赛事演出物流进行了研究。S.M.Hong-Minh等(2000)运用仿真的方法对供应链中的突发性物流进行了研究。Philip T.Evers(1999)对突发物流(emergency transshipments)与订单分割(order splitting)对物流总成本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张志勇(2004)等研究了美军物流系统的优化战略,提出了我军物流系统优化的思路、信息致胜,以及服务至上、技术整合的思想。对应急物流概念的提出是在2003年SARS疫情之后。欧忠文等(2004)提出了应急物流的概念、应急物流中的政府协调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法律机制和绿色通道机制,以及应急处理技术平台构建的设想。高东椰、刘新华(2003)提出了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和非常规性特点。王宗喜(2003)提出了与应急物流相适应的信息保障、交通保障和法规保障建议。邓伟、王卫国(2003)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各类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王文亮(2003)提出了建立应急物流的信息保障预案。总之,从应急物流概念提出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上述学者探索了应急物流的概念,初步确定了学科研究范围及解决问题的设想。

    本文拟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在对应急物流的特点和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应急物流的特点、类型对系统设计的影响,应急物流系统的要素、特点和设计原则。提出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和快速反应机制,包括应急物流系统的目标、系统的约束条件,支撑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层次、系统的功能和反馈控制机制。

    一、应急物流的特点和类型分析

    应急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突发的物流需求,非正常性地组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需要,它包括物品获得、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性活动。

    (一)应急物流的特点分析

    应急物流是一般物流活动的一个特例,它具有区别于一般物流活动的如下特点:

    1、突发性或非正常性 突发性或非正常性是指应急物流需求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即应急物流所发生的时间是人们很难在事先进行准确预测的。这是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物流的一个显著标志。

    2、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 应急物流是针对突发事件的物流需求,无论是需求的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时间,还是供应地、需求地都存在着很大的随机性。应急物流的需求是人们无法预先进行计划的。这不仅是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物流的一个特点,也是应急物流区别于军事物流、企业突发性物流和重大赛事演出物流的一个特点。

    3、应急物流需求的事后选择性 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决定了应急物流的供给不可能像一般的企业内部物流或供应链物流,根据客户的订单或需求提供产品或服务。应急物流供给是在物流需求产生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全社会采购所需的应急物资。

    4、流量的不均衡性 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必须能够将大量的应急物资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的运送。

    5、时间约束的紧迫性 应急物资多是为抢险救灾之用,时关生命,时关全局。应急物流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了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的强弱。

    6、应急物流的社会公益性 在应急物流中社会公共事业物流多于企业物流。

    (二)应急物流的类型分析

    根据突发事件所发生的领域,应急物流可分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突发疫情应急物流和突发社会危害应急物流。突发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飓风、泥石流等。突发社会危害包括重大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和恐怖分子袭击等。

    还可以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应急物资的可预测程度对应急物流系统进行分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和突发疫情进行预测,这不仅对于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有重要作用。相比之下,人们对突发的重大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和恐怖分子袭击等社会危害的预测能力就比较弱。突发自然灾害导致的应急物流具有相对的可预测性,而突发社会危害导致的应急物流则很难预测。

    二、应急物流系统的特点及设计原则

    应急物流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它是一般物流系统的一个特例。“时间”是应急物流系统的要素之一。

    应急物流系统除了应具有一般物流系统的六个基本要素即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和流速外,还应具有特有的要素“ 时间”。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特点,即应急物流需求发生的时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应急物流需求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中“ 时间”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要素,即应急物流系统有七个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时间。

    (一)应急物流系统的特点

    应急物流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与一般的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或供应链物流系统具有如下不同的特点:

    1、应急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应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具有一次性和临时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区别于一般的企业内部物流或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经常性、稳定性和循环性。

    2、应急物流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上,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应急物流需求和供给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是不确定的,而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将其纳入应急物流系统中。

    (二)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

    应急物流的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具有如下特殊的设计原则:

    1、应急物流系统的事前防范与事后应急相结合 应急物流需求的事后选择性决定了一个高效率的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和应急运输工具信息系统应该成为应急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暴发前,建立全国范围的以应急物资和应急运输工具为主题的大型的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对于突发事件暴发后,应急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2、时间效率重于经济效益 应急物流的突发性、流量不均衡性和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中时间效率重于经济效益。应急物流系统要对应急物资的采购机制、运送机制进行设计,对各种运载工具的运输能力、运输路径和运送方案进行比较并给出满意方案。应急物流系统设计还应包括运用GPS、GIS等手段对运输过程进行控制调度。

    3、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法律机制并存 应急物流多是针对突发性的灾难性的自然或社会公共危害而进行的物流活动,物流的控制主体多为政府,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主体不是某个人或某个企业,而是整个社会公众或社会公众的一部分,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随着应急物流速度的加快而减弱。所以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中不仅依靠市场机制更要依靠行政机制和法律机制。三、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及快速反应机制

    应急物流系统的目标就是以最短的时间,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要的应急物资,以适当的运输工具,把应急物资在适当的时间运送到适当的需求地,并以适当的方式分发到需求者手中。

    (一)应急物流系统的约束条件

    应急物流系统的约束条件是指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限制应急物流系统目标实现的各种客观条件。

    1、信息约束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系统不能够全面掌握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造成预测和决策的误差。

    2、时间约束 应急物流系统的目标是指在约束时间内应该实现的系统目标。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随着应急物流速度的加快而减弱,应急物流系统的各项功能都应该在约束时间范围内进行,超过了约束时间,系统的各项功能所能实现的价值将降低。

    3、系统的资源约束 系统的资源约束是指应急物资和应急资金的约束。

    4、运载能力约束 运载能力约束是指根据系统目标,对不同种类的应急物资和人员分别给予不同的紧急等级,在满足不同紧急等级下可以获得的运载工具包括飞机、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载能力的约束。

    5、运输基础设施约束  由于突发事件可能对运输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港口、通讯、电力、安全和运输环境造成影响,限制了应急物流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应急物流系统的支撑环境

    应急物流系统的支撑环境是指为了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物流系统能够高效运转,完成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整个社会的行政制度、公共政策、法律制度和技术支持设施所应具备的条件。

    1、社会公共应急机制 社会公共应急机制是指为了使应急物流系统高效运转,应该建立和完善的行政制度和公共政策。它包括建立国家突发事件预控中心、应急物资的采购或征用机制、应急运载工具的租用机制、应急物资的发放机制、应急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机制、应急人员的组织和调度机制。

    2、法律保障机制 应确立国家突发事件预控中心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家机关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范围以及与国家突发事件预控中心的关系,以及企业和公民在突发事件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应急物流系统的技术支持平台 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应急物流运载工具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应急物流预案数据库,构筑应急运输方案自动生成的应急物资运输调度平台,以及基于GPS、GIS的应急物资运输监控平台。

    (三)应急物流系统结构的四个层次

    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包括控制层、决策层、数据层和环境层四个层次,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四)应急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机制

    系统通过对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的实时信息进行搜集和对已采取的应急物流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系统的下一步输出方案进行调整。

    应急物流系统受到突发事件发生的触发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评估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出针对突发事件所需要的应急物资的品种和数量以及应急物流的需求方。从应急物流系统的目标出发,制定包括应急物资的包装、存储、运输及配送的整套应急物流方案。根据应急采购机制,从应急物资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中确定应急物资供应商,并实施应急物资采购。从应急物流运载工具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中确定应急物流所需运载工具并实施租用。实施应急物资的运送,采用包括GPS、GIS手段对整个运输过程进行监控调度。

    如此构建的快速反应应急物流系统具有的功能包括:确定应急物资的品种、数量和应急运载工具的计划功能;制定应急物流运送方案的决策功能;实现应急物资采购及运载工具租用的执行功能;对整个应急物流运输过程进行监控调度的控制功能;调整应急物流系统中各参与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调功能。

    四、总结

    应急物流具有应急物流的突发性或非正常性、物流需求的随机性、物流需求的事后选择性、流量的不均衡性、物流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和应急物流的社会公益性等特点和类型。

    应急物流系统的特点,即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为系统的事前防御与事后应急相结合,时间效率重于经济效益,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法律机制并存。

    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及快速反应机制,包括应急物流系统的目标,系统的约束条件即信息约束、时间约束、资源约束、运载能力约束和运输基础设施约束,系统的支撑环境即社会公共应急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和应急物流系统的技术支持平台,系统的结构的四个层次,系统的功能和系统的反馈控制机制。

相关文档推荐

新零售行业Agent解决方案.PDF

1742957777  6.72MB 34页 积分5

B2B市场人DeepSeekAI提示词手册.PDF

1742949832  2.93MB 26页 积分6

AIGC如何助力工作和学习.PDF

1742949482 尹健 10.53MB 93页 积分8

DeepSeek政务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PDF

1742949439  3.03MB 34页 积分6

2025年央国企信创数字化研究报告.PDF

1742809441  4.72MB 55页 积分5

2024年中国营销行业AI应用发展研究报告.PDF

1742803952  2.8MB 29页 积分4

AI落地应用最新工具集.PDF

1742450890  1.7MB 8页 积分4

DeepSeek完全实用手册.PDF

1742450791  3.62MB 114页 积分10

离散制造破局之道主数据管理平台重构.PDF

1742450737 詹慧超 4.6MB 37页 积分6

DeepSeek提示词设计、幻觉避免与应用.PDF

1742351308 程希冀 2.5MB 47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