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需要整頓時,仔細盤算可以割捨的東西之後,就得揮劍斬斷不捨的心理,重新歸零,這是求生之道,」大前研一強調無論是企業或個人都該懂得重新開機。
不要減法,要重新開機
例如,目前自己擁有五十五項資源,保有其中五十項的話,今後或許能夠勉強存活;假如想獲得重生,則必須勇於全部捨棄、一切歸零,這就是重開機。若心裡想著這五十項資源可能還用得著,打算保留然後重新開始,這只是減法,並非重新開機。在變化如此劇烈的時代,半途改用減法度日,其結果是該捨棄的東西不斷出現,最後只會落得動彈不得。
換句話說,保持敏捷、快跑的能力,對公司、個人而言都是必要的能耐。大前研一以日本的例子說明重新開機的重要性。日本原來就是個經過巧妙地重開機後再發展起來的國家。繼德川幕府掌政兩百七十年之後,第一次的重開機就是「明治維新」;走向文明、富國強兵,使日本得以全速前進。
突然有一天,武士剪掉髮髻、捨棄刀劍,女人穿上連身洋裝,在鹿鳴館跳起西洋社交舞;直到昨天還盲目深信的東西,一夜之間完全變調。不只是政府,日本國民也是頭也不回,很快就適應新的制度和環境。終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一樣,本來嘴裡還罵著「英國、美國都是畜生!」當被投下原子彈後,即被迫作出「無條件投降」,這也是一次完全的重開機。
日本人忍氣吞聲地接受現狀,之後,政府忽然間又呼籲產業立國、成為加工出口國家,於是又快速往前推進。隨著新時代來臨,日本又快速而大量地吸收新技術和知識,利用轉型期又從零出發,展現更快速的飛躍性成長。
世界上也有幾個無法從封建社會跳脫出來的國家。例如衣索比亞,長期穩坐帝王寶座的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因軍事政變而被逐下台後,因為國家無法順利地從舊制度轉移至新制度,使得全國國民長期陷入苦難當中。
就上面的實例比較,他察覺日本社會改革的速度之敏捷,及日本人民適應力之強,令人驚訝。再翻開世界史來看,至今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一樣,在僅僅一百年間,就經歷了兩次大變動,也從未見過重開機時手法比日本更靈巧的國家。
但始終都能夠靈巧地重開機的日本,卻在此刻遭遇瓶頸。大前研一在本書中直言,因為日本在必須按下全部清除的按鈕時,卻遲遲不按,拖泥帶水才會造成今日的結果。他認為,以目前經濟膠著的程度推斷,再慢也該在十年前就開始進行整頓才對。
對於目前無法重新開機的日本經濟,這本書不僅只是給上班族參考,也可以給政府決策者參考。
二○○五年,日本人的平均年齡是五十歲。在全是老人的國家裡,要求國民提起勁來,未免強人所難。但若在十年前,讓瀕臨倒閉的銀行、公司都倒閉的話,結果又是如何?相信如果這麼做,日本的現在與未來絕對是光輝燦爛、前途似錦。
針對「銀行若倒閉會引發金融危機,所以不讓銀行倒閉」的想法,大前研一從十年前開始,就提出「讓銀行倒閉吧!」的呼籲;當時如果當機立斷,讓該關門的銀行關門,那些能自力更生的銀行自然會站起來,政府也不需要從事超額的公共投資。
當時,財政部長武村正義(一九三四年生,一九九四年擔任村山富市內閣的大藏大臣,即財政部長)表示,「沒問題,不良債權只有十三兆日圓」、「只有十七兆日圓」,卻在不知不覺間變為三十兆、一百兆日圓?金融廳雖然宣稱,到二○○四年四月,不良債權的處理就可以告一段落,但那只是幻想,實際上噩夢根本還沒有結束。從四月說出此話到六月,才短短的兩個月,突然改口說UFJ銀行(後來與東京三菱合併成為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本身已無法處理呆帳。
國家的債務不知不覺間竟然暴增到七百兆日圓。早知會演變至此,十年前按下「重開機」按鈕不就得了?可是,該按的時候不按,卻有如被剪掉舌頭的麻雀舔海苔般地,最後終於把日本人的存款全吃光了。其結果是,連國民都背負了七百兆日圓的債務。這對必須償還這筆帳的下個世代──四十世代以下的人而言,是無比沈重的十字架。遲疑不決,是造成衰退的原因。遇到瓶頸就動手重新開機,對國家與個人的人生,都相當重要。
重開機,是承認至今所為完全失敗。輸了,就結束吧,將記憶體一度清除後全變成零,這在英語稱之為放掉(unlearn),意思是把腦袋放空,如此,便能讓頭腦變成隨時吸收下一波事物的海綿。換言之,重開機是迎接下一波新事物時,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
大前研一寫這本書有他個人的時代背景,也有著眼於日本人口結構的時代背景。這些日本的企業內外在因素,台灣的政府決策者或企業人也都有遭遇到。
捨明星,做原野的花朵
二○○五年,日本人的平均年齡達五十歲。步向高齡化的日本社會終於登上「平均年齡五十歲」的新舞台。焦點是目前四十世代後半至五十世代前半的人,應檢視自己的生活現況,並認真思考如何充實今後的人生。
先來談五十歲。如前所述,在經濟方面,這是一個安全上壘十分幸運的世代。既能領取足夠的養老金,也可以儲蓄。身為上班族,可說是充分蒙受利益後退休的世代。無論活到八十歲或九十歲,都不必擔心餓肚子。
這種人在公司可能混得不算好,但無論愉快與否,整體而言,人生都是沒問題的。這就夠了。
但有很多上班族年屆退休之齡仍不願隱退,抱著「我還可以做!」、「再讓我的人生開花一次!」的野心。
剩餘的十年仍算長。真有事情想做,還有時間。儘管勝負已揭曉,但還是可以想想,剩下的十年能做什麼?有什麼可做的?大前研一建議,「不妨一起來思考上班族最後這十年吧。」
別再這樣下去了。與其做枯木,倒不如做開在原野的花吧!
花費一些時間安靜地思考這些事情,想想如何改良土壤,用來栽種、培育下半場人生之花。如此努力下去,十年後也許會出現欣賞自己的人,獲得好的評價,至少能因而肯定自己並未虛度此生。
這一來就可以自信地說,「我可不是白領薪水的唷,我的投資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的。」並且抱持這種自信,待在公司迎向退休。
大前研一建議五十歲以前的上班族要先盤點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一旦突然被調職到子公司、關係企業時,這些庫存的才華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或是就可以不慌不忙地尋找適合的差事,順利地採取新的就職行動。
「事先找好第二條退路,對個人而言並沒有任何損失,」大前研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