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规划与管理软件选型的关系分析

来源:E-Works 作者:袁磊

IT规划的基本概念

IT规划,从表面意思上看,是侧重于信息化的规划。虽然定义很简单,但在具体的规划项目中还是要分清,什么样的企业用哪个层次的规划。

广义上讲,IT规划包含三个层面:IT战略规划、IT架构/运维规划和IT组织/IT治理。从内容上来说,IT战略规划是对IT手段和企业战略进行匹配分析,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明确IT的战略目标、方向和具体信息化建设方向;IT架构/运维规划是根据IT战略,具体确定运营层面的IT架构,指明信息化建设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和必要的技术保障;IT治理是在信息化组织已经建立并运作的基础上,对其工作的领域和流程进行一定的规划,使信息部门更有效的工作。

相比较而言,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之间的层次关系是:IT战略规划决定IT架构规划,在IT战略规划和IT架构规划明确的基础上,IT治理对信息化的运作提供更高效的保障。与企业的管理范畴的对应可以理解为:IT战略规划对应于企业战略规划,IT治理对应于企业组织的规划,而IT架构规划则属于运营层面。

对IT规划而言,要想成功实施规划项目,企业必须具有两个条件,一是组织架构确定,二是管理模式/流程清晰。对于IT战略规划项目,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流程可以不作太多的关注,只要能够明确企业的战略方向,和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基本上就能够确定企业的IT战略;对于IT架构项目,首先要保证企业有独立的信息部门,可能信息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不高,但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必须要相对清晰。之所以要具备这样的条件是因为IT手段的引入是对管理模式/流程的支撑,如果管理模式不清晰,所进行的IT架构规划也很难落到实处,规划成果很难为客户带来价值;对于IT治理项目,企业内部不但要存在独立的信息部门,而且,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其在企业内部的作用不亚于主要业务部门,只有具有了这两个条件,IT治理项目才能顺利地开展,并且规划的内容更能够为客户带来价值。

IT规划要想成功实施,必须要分析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是组织架构完善、流程清晰?还是组织和流程都十分模糊?这些是能否进行IT规划项目的基础(必要条件)。同时,明确了企业的具体情况,就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决定是进行IT战略规划、IT架构规划还是IT治理?这些是保证IT规划项目顺利进行的充分条件。所以,保证IT规划项目成功运作的关键可以简单总结为:一是分析企业的具体情况,以确定是否进行IT规划;二是分析企业的具体需求,以确定实施哪个层面的IT规划。

IT规划的一般方法论

IT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就IT而规划,其本质需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需求紧密绑定在一起,其本身有相对明确的规划方法论:方法驱动,结果导向。具体来说:

  • 在理解或设计发展愿景、业务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信息系统的愿景、信息系统的组成架构、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支撑企业业务规划的目标达成。
  • 在形成信息系统战略后,对信息系统各部分的支撑硬件、支撑软件、支撑技术等进行计划与安排。
  • 进行相应的IT组织、管理、流程、制度的设计。
  • 贯穿始终的是:同各业务部门、信息管理人员的充分的、策略性的交流。
  •  
 

图1 IT规划的一般方法论

1. IT战略,四种驱动

在IT发展战略分析过程中,需要重点考察四方面的关键因素:业务战略、组织文化、当前IT架构以及IT产业趋势。

 

图2 IT战略的四个关键因素

其中:

  • 对业务战略的理解侧重于从企业发展战略及业务中寻找IT的支撑点/作用点,需要明确哪些方面是可以使用IT手段加以支撑的;
  • 组织文化方面侧重于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惯例,考虑如何及时有效的进行IT规划及IT建设的相关工作;
  • 对企业以往遗留的系统要加以综合考虑,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整合资源,避免浪费;
  • 由于IT产业是个发展比较快速的行业,所以,任何规划都需要切实了解IT发展的趋势,保证规划/建设成果有一定的时效性;

2. 业务与IT,形成互动

在IT战略的四种关键驱动因素中,业务战略尤为值得关注。业务战略产生相应的业务体系,而IT战略则导出信息系统体系。但只有从企业的业务战略出发,才能真正建立起有效服务于业务战略和业务体系的企业IT战略及其信息系统体系。

 

 

图3 业务与IT的互动关联

3. 三种角度建立分析模型

在IT规划中,在明确了业务战略和业务过程的基础上,涉及到具体的IT规划,需要着重从应用系统架构、技术架构以及组织架构这三种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核心的IT规划结果——应用系统架构战略规划、技术架构战略规划以及IT组织战略规划。

 

图4 IT规划的三个角度的分析模型

其中,三个层次架构的具体内涵是:

  • 应用系统架构:起点必须是业务战略,流程与功能结构都来自于业务战略。流程是IT战略的核心,需要分析流程的优化顺序和详细程度。软件结构包括一系列IT软件(购买或者自建),这些软件能帮助实现流程职能和给定的技术集成(中间件),后者与各种软件和紧凑的数据模型相联系;
  • 技术架构:是软件结构的基础,定义了技术结构的八个层次: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库、中间件、IT服务(电子邮件,群件,互联网等)、网络、系统管理、安全、平台;
  • 组织架构:是管理流程和监管规则以及组织构造;

在明确了三个层次的分析模型后,就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如何选择管理软件,是基于成熟软件进行配置,还是进行自主开发,需要结合企业的战略和业务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基于IT规划进行管理软件的选择

管理软件的选择需要兼顾四方面的关键因素:企业战略--组织与业务流程--IT战略--管理软件架构,四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图5 影响管理软件选择的四个关键因素

相应的根据这四个关键因素,会形成三个主要的关键线路,分别为:

  • 路线1,组织与业务流程—管理软件架构:业务部门根据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直接提出信息化需求,信息技术部门按照需求实施。如财务部门提出财务电算化的需求,运作部门提出库房管理的需求,信息技术部门会分别独立实施。
  • 路线2,企业战略—组织与业务流程—管理软件架构:企业指定整体的经营战略,业务部门会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指导,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进行变革,然后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提出信息化需求,由信息技术部门分别独立实施。
  • 路线3,企业战略—IT战略—管理软件架构:根据整体的经营战略,通盘考虑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制定整体的信息化战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针对这三种主要的关键路线,对应于IT投资、信息架构及组织流程所考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概括说来:

 
路线1
路线2
路线3
IT投资与战略的一致性
未考虑
有所考虑
考虑
业务流程和组织的优化
未考虑
考虑
考虑
信息架构的集成
未考虑
未考虑
考虑
信息架构的应变能力
未考虑
未考虑
考虑

基于路线的选择,确定相关的管理软件,同时,在确定软件的过程中,关注IT系统核心价值的实现,重点考虑四方面内容:

  • 价值管理:确保IT投资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 IT管治:确保管理人员能够使用在获得广泛共识的愿景和方向基础上的通用决策框架;
  • 技术能力:确保使用一个有效的机制来定义和调整企业所需的各种IT能力,这些IT能力支持并构成企业的业务策略;
  • 组织能力:确保使用一个有效的机制来定义、调整所需的各种流程和技能资源,这些流程和技能资源支持并构成的业务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管理软件的选择不单单是IT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与企业战略、组织/流程关联在一起。虽然信息系统是对业务的支撑,但要做好支撑必须要结合实际的业务发展要求。

相关文档推荐

AI图景解码50关键词.PDF

1744105719  5.55MB 60页 积分5

建立AI思维赢在AI时代.PDF

1744104961 傅盛 9.02MB 85页 积分10

团队AI助手设计初探.PDF

1744103950 高江妹 2.57MB 30页 积分6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PDF

1744103920  2.15MB 43页 积分5

2025年中国AI Agent 行业研究报告二.PDF

1744103889  4.56MB 41页 积分5

勒索软件流行态势报告.PDF

1744103818  9.49MB 100页 积分6

2024年全球AI行业应用趋势年度报告.PDF

1744103781  2.1MB 38页 积分5

企业软件与AI原生应用.PDF

1744103648 黄斌 5.3MB 43页 积分6

大模型驱动的智能软件开发.PDF

1744103599 黄非 5.11MB 40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