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 物料平衡错误因子列表
G510 的罐存量上涨166.41 t,然而系统初步平衡后将G510 的罐存量进行了修正,上涨了322.4 t。其中催化一送出122.9 t,催化二199.5 t。经检查G510 的罐存量变化不存在计算错误,因此发现物料移动存在丢失。
通过对调度交接班记录的检查我们找到了多出来的油浆的实际去处,如图-5 所示。催化一油浆约200 t 送到赫尔普。由于物料平衡模型目前没有该条流程,因此这条流程操作人员无法进行流程开关切换,造成物料平衡的错误因子变大。
图5 调度在线交接班记录
经过物料平衡工程师处理,平衡后催化一产油浆158.51 t,催化二产油浆215.97 t,其中进G510166.42 t,送赫尔普208.06 t,如图-6 所示。该部分模型的错误因子也由2.865 下降到0.05 以下。
图6 G510 平衡后结果
由此可知,物料平衡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模型的契合度高,对产品去向及数量具有一定的跟踪、指导作用。
3 应用效果
3.1 经济效益
MES 在试用初期就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据测算炼油四部蒸馏、加氢联合、制氢等5 套装置自2008 年应用MES 系统后从减少非计划停工、降低装置能耗、减少人工成本和办公费用等方面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933.5 万元。据此推算,若全厂所有装置、罐组应用,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三千万元以上。
3.2 管理效益
MES 系统将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由原来的人工操作基本上转变为自动采集。将种类繁多、劳动强度大的各种生产指令、操作记录、日志等内容全部实现无纸化、网络化,形成一个强大、可靠的闭环工作流程。
MES 系统将各类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安全的共享数据平台,从上至下各级人员均可依据授权获得所需的数据,并利用其提供的分析工具进行归纳总结。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减少了获取数据的人工成本。
MES 系统改进了工艺管理模式,将原本简单的、静态的管理转变为细致的、动态的管理模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装置操作优化、降低生产成本和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MES 系统实现了协同生产的基础,为企业领导、工艺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提供了生产能力预测、优化、诊断和纠正潜在问题的工作平台,规范了制度运行流程,降低了事故发生的风险,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4 经验与教训
MES 在项目实施及应用中遇到相当多的困难和问题,既有系统本身的设计缺陷,又有应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重重阻力,既有制度上的冲突和不完善,也有国外MES 理念遭遇“水土不服”。
例如:操作监控指标超标原因分析、物料平衡等内容以往没有相关制度要求,实施中需要编制新的制度来规范操作。一般新建装置并未考虑MES的设立问题,造成装置开工后影响全厂物料平衡。建议实施MES 的企业在上马新装置时应该考虑DCS 与MES 施工同步完成。
由于国内缺乏实施MES 操作管理的成功经验,项目实施人员和车间工艺技术人员需要不断自我摸索,寻找一条适合现场工艺管理的道路。因此操作人员培训效果和工艺人员介入深度直接影响MES 应用效果的好坏。广州分公司“用制度确立目标,用激励来促动学习,用实践来发现问题”的培训思路很好的解决了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成立“MES 应用推广小组”,由分公司经理直接领导,各个作业部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工艺人员全程介入、参与。广州分公司各生产装置及罐组按照“培训一套、测试一套、上线一套”的原则,制定装置(罐组)MES 工艺管理实施细则和MES业务上线检查细则,分批、分时间逐步将现有工艺管理模式过渡到MES 环境下新型工艺管理模式。制定日常工作模式、协调机制以及应急处理流程,确保MES 应用推广踏实、有效。
只有给予MES 实施与应用更多的关注,在使用方面多下功夫和精力,将使用和二次开发交错进行,真正提升MES 作为执行系统的能力,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化管理搭建起高效的管理平台,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失误,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5 结论
经过在广州分公司深入应用MES 系统后,在车间层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工艺技术管理模式:
(1)通过工艺卡片动态监控和在线平稳率考核,提升生产部门操作平稳率和产品质量合格率,实现技术经济指标动态管理。
(2)通过在线装置物料、能耗日平衡,开展班组节能降耗竞赛,实现装置、生产作业部乃至分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
(3)通过工艺台帐记录电子化、网络化,提高工艺管理沟通效率,实现“三基”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方向迈进。
(4)通过在线调度指令、生产指令实现闭环工作流程,实现指令下达、执行、落实各负其责,确保指令的严肃性、准确性。
(5)目前广州分公司MES 系统应用仅触及到生产作业层面,更多应用于生产管理层面的数据挖掘和展示还未开展,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