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外的沃尔沃
樊兰 网络
在汽车业务之外,沃尔沃其实是一个庞大得超乎很多人想象的机械帝国,在重型卡车和客车等领域有着雄厚实力

  “欢迎进入我们的未来世界。”沃尔沃集团新任CEO欧罗夫·佩森说这句话的时候,2011年沃尔沃集团科技展刚刚在瑞典哥德堡拉开序幕。在户外展区,一辆无人驾驶的黄色装载车非常引人注目,旁边的工程师手拿遥控器,摁下开始键,这辆装载车自行完成了从装载、转弯、行驶到卸载的全部过程。

  而这只是这次科技展展出的沃尔沃涉及天空、海洋、陆地、城市、工厂、建筑工地等众多领域的100多项创新科技成果中的一个。“技术和创新在沃尔沃集团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这种优势未来还将继续。”欧罗夫·佩森说。

  长久以来,人们一看到沃尔沃这个品牌,首先就会联想到汽车,尤其是经历了2010年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这一沸沸扬扬的事件之后,沃尔沃集团中国区副总裁蒋岚不得不一再跟人解释:“我们与沃尔沃汽车除了品牌共享之外,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完完全全是两家独立的公司。”

  事实上,在汽车业务之外,沃尔沃是一个庞大得超乎很多人想象的机械帝国。自1999年将汽车业务卖给福特汽车之后,沃尔沃一直专注在卡车、客车等商务车领域,在这个技术含量更高、利润也更为丰厚的市场,扮演着一个巨无霸的角色。

  可持续的商业运输

  在蒋岚看来,轿车是跟可口可乐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消费品,需要跟随客户的趣味和品位变化,每年都要更新换代。“一推出新型号,哪怕一个小小的改动都要带来整个组装线的改变,投资非常大。我们那个时候很受拖累,每年其他公司挣来的钱,都要放到小车里面去,帮助他们做研发。”蒋岚说。

  1998年,CEO汉森上任后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将沃尔沃汽车从集团中剥离出去。

  在过去的12年里,通过收购,甩掉汽车业务包袱的沃尔沃不断扩充在商用车领域的版图。2001年,沃尔沃先后收购了法国的雷诺卡车和北美的迈克卡车,2006年又兼并了日产的柴卡车业务(更名为UD品牌),跃升为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卡车制造商。沃尔沃旗下拥有沃尔沃、Prevost和Nova以及在中国的申沃和西沃等众多客车品牌,在客车领域排名全球第二。此外,沃尔沃还是全球排名第四的建筑设备公司,全球数一数二的发动机供应商,为全球超过90%的民航发动机提供配件和服务,它的业务甚至还包括金融服务,为经销商和最终客户提供银行之外的金融融资服务。

  除了通过收购不断扩充产品线和市场之外,保持技术领先仍然是沃尔沃的核心。沃尔沃集团首席技术官兼动力系统公司总裁高士坦告诉记者,近几年,沃尔沃每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达到80到100亿瑞典克朗,即便是2009年金融危机的年代,沃尔沃依然没有减少在研发方面的投资,研发的方向也锁定在可持续的商业运输上。在科技展上,沃尔沃展出了最新的自动排队系统,司机在低于30公里的时速下启动ACC系统,就能双脚离开油门和刹车,只需紧握手中的方向盘控制前进方向,车辆就会跟随前车停停走走。沃尔沃的混合动力客车,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得知前方的路况,更好的控制车辆的动力系统从而节省燃油。

  “我们本身就制造汽车,有尾气排放,在路上跑就是对环境的破坏,我们不否认这一个论点。”蒋岚说,“但是我们更愿意成为解决问题甚至引领解决问题的一分子。”1985年,沃尔沃集团就开始研制柴电混合动力技术,如今已经进入到第四代,并在欧洲推出了重型混合动力卡车,最高可节省燃油30%,用于市区配送和垃圾清运工作。混合动力的客车和公交车也在哥德堡和伦敦进行试点运行。

  通过保持产品技术的领先和大举的收购,沃尔沃集团实现平均每年增长6%,并在2008年3月达到历史上的盈利最高点。随后而来的金融危机,沃尔沃未能幸免,欧洲和北美的需求量骤然下降,2009年首次亏损170亿瑞典克朗,但中国、巴西、印度等市场的业绩帮助沃尔沃挽救回了的损失。 2010 年,沃尔沃的销售额达到 2650 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 21%,盈利180亿瑞典克朗。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俄罗斯)成为沃尔沃最重要的增长引擎。“我们把金砖四国用‘增长型市场’替代,现在已经不叫新兴市场了。”蒋岚说。2011年第一季度,亚洲区的业务占到沃尔沃集团业务的26%以上,超过北美,成为仅次于传统市场欧洲的全球第二大销售市场,并距离欧洲市场34%的份额越来越近。

  掘金中国

  在沃尔沃集团的增长中,中国市场的贡献显然不容忽视。中国市场对沃尔沃并不陌生。1935年,一台山西邮政采购的沃尔沃卡车乘着帆船,顺着黄浦江来到上海,成为沃尔沃进入中国的第一个产品。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中国第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始,沃尔沃的全线产品进入中国,主要用于铁路、隧道、港口码头等,铁道部、江西铜矿、中外运是沃尔沃当时最大的客户。

  如今,中国成为沃尔沃集团在全球的前五大市场,2010年沃尔沃集团全球销售额的7%来自于中国,在盈利能力上更是超出集团的平均水平。快速增长的中国成为这个欧洲公司一个有趣的亮点。每次在瑞典总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瑞典同事便跟蒋岚开玩笑说,不用抬头就知道你来了,你走路太快了。“中国市场的环境,要求我们必须这么快。”蒋岚说。

  从全球来看,沃尔沃集团更像一个卡车公司,68%的收入来自卡车业务。但高士坦承认,目前沃尔沃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倾向于建筑设备以及客车方面。客车是沃尔沃在中国最早涉足合作的业务,沃尔沃1994年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合资成立西沃客车、2000年与上汽合作成立申沃客车,分别生产长途客车和公交车。

  而沃尔沃在中国最大的业务板块则是建筑设备。“沃尔沃建筑设备在沃尔沃集团中国业务中占的比重超过80%。”蒋岚告诉记者。在四万亿救市政策的刺激下,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造就了中国建筑设备市场的井喷。之前,蒋岚一直面临一个瓶颈,建筑设备的市场蛋糕虽然很大,但由于价格、产品匹配度、生产规模化等方面的因素,国外品牌只占据了不到5%的市场份额。

  “你再努力也是在5%里转圈,这一大块蛋糕吃不到,摸不着,不可能说挂着沃尔沃的牌子还能生产出一款能够跟国内对等的产品。”蒋岚说,唯一的方法就是与中国企业合作。
 
2007年,沃尔沃收购了当时国内排名第四的山东临工70%的股份,并在中国执行“沃尔沃”和“山东临工”双品牌的战略。“收购山东临工,不是为了把它打造成沃尔沃,而是在保证成本结构的基础上,提高质量、技术含量、生产效率、运营效,以及品牌知名度,最终能够成为和国内其他公司抗衡的平台。”蒋岚说。

  今年一季度,山东临工已经坐到做到国内第三的位置,其产品不仅在中国销售,还被沃尔沃的全球渠道带到金砖四国市场。目前还兼任沃尔沃中国建筑设备公司董事长的蒋岚说,“我这个董事长当得是挺骄傲的,我们是国内装载机、挖土机行业的No.1。”沃尔沃集团也在中国加大了建筑设备方面的投资。2010年末,沃尔沃在济南成立了建筑设备研发技术中心,专门研发设计符合金砖四国需求的产品。

  虽然建筑设备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令人惊喜,但卡车业务的缺失一直是沃尔沃集团的一大心病。“我更希望看到卡车业务在中国有大幅度提升。”蒋岚说。近年来,中国的重卡市场的发展势头可谓凶猛。有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0年,重卡年度销量已由23.66万辆一跃到了100万辆以上。

  但沃尔沃在中国的重卡市场上始终步履艰难。2003年,沃尔沃与中国重汽集团合资成立了济南华沃卡车,但由于双方经营理念分歧过大,导致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合资企业仅运转了两年便无疾而终。2006年由于收购日产柴,沃尔沃将前者与东风在杭州合资的优迪狮品牌纳入旗下,除此之外,沃尔沃在中国并没有一家合资的卡车企业。

  蒋岚强调,沃尔沃做规划的时候,不仅看到中国的市场,而要把整个亚洲当做一块业务来看。由于沃尔沃在亚洲已经有了在印度合作的Eicher卡车 和UD卡车。“通过合资企业生产更好的卡车,还是自己推出一款针对中国市场,或者更大范围的亚洲款的卡车,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希望在近期之内能够找到合适的方式。”蒋岚说。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