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赔钱的舞团
十四五岁我第一次看现代舞。当我看见现代舞演员很开心、很激烈地在舞台上跳舞,他们身体上的能量、情绪感染到我,让我很想加入进去,跟他们一起在舞台上。当时也不知道他们在舞台上干什么,可是感觉很吸引我。但直到我去美国念工商管理,才有机会接触现代舞。
开始只是一种爱好,也从来没有想过成为职业。毕业之后,当时香港还处于一种比较荒凉的状态。但是我在国外的生活,让我看到外国人有机会去做现代舞。虽然他们的条件也不好,可是有一种机会在那里。我就跟母亲说,“我太喜欢舞蹈了,可不可以支持我,顶多只支持一年,把我的愿望实现。”
我认识了一批年纪相仿、在国外学过现代舞的朋友,并于上世纪70年代末建立了香港城市当代现代舞团。我家物业楼顶一个200平方米的天台,就是我们的演出场所。我们以为只要用心做出好的作品,肯定会有很多人喜欢。结果发现在香港做艺术,原来是挺孤单的。现代舞这种新形态,并不容易被接受。一年之后,有了一些观众。那时候我母亲去世,我一边管理家族生意,又不愿整个投入进去,就请了一些经理人去管理。
我都没想过会成为一个现代舞教师。我只是选择跳舞而已,跳舞不满足之后就编舞;编出来没人懂,我要教给其他人,就变成了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遇到别人的不理解,我又开始写文章,把现代舞介绍给更多的人。我在报纸上写文章辩论,策划许多活动去推广现代舞。在演讲、讲座当中,慢慢锻炼自己说话的技巧。做这么多事情的出发点,还是自己喜欢跳舞。
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我知道舞团怎样定位会更有利于传播。可是后来发现,迎合观众的商业化路线可以很成功,但不是自己心里的成功。做一些演出之后,你发现那些东西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那么辛苦地组建团队,只是为了别人的掌声吗?既然没有选择赚钱,就没有必要为了好评去迎合。我们宁肯做小一点,精致一点,真实一点,做自己的东西。
建团时,我们知道现代舞很难盈利,就成立了一个董事会。比如说明年有什么演出计划、地方巡演或者舞蹈创作,董事会要有一个完备的预算。评估一个计划需要多少钱,请多少演员,每个演员工资多少,每年要支出多少钱,等等。计划和预算要非常到位,找到能满足预算需要的钱,我们的演出就做;找不到预算,我们就放弃。
有了比较周密的计划之后,就一步一步地走。所以对我们来说没有赔钱的概念。比如一台节目的制作费25万元,我们会先找到25万元的预算。最后那台节目卖座的票房,在预算里头只占一小部分。我们不必为了生存一定要卖到多少钱,那是一种很糟糕的状态。我觉得在国内有一个误区,大家认为做什么东西都应该赚钱,不赚钱就是不可思议。可是对于我们来说,一个文化机构,应该找寻合适的资源,把它们转化为文化、艺术。从1985年开始,香港政府每年资助舞团2.5万元,此后每年都有增加。所以1987年我去广州办学校讲课的时候,香港城市当代现代舞团已经运营稳定了,经验可以转移和复制。
给创作自由
1987年我到广州办学校教课期间,国内开始有了现代舞大专教育。我有很多经验是从香港带来的,但内地的舞团之前都是“团长负责制”。一切都是团长说了算,一个舞蹈团长不喜欢就做另外一个。可是如果演出效果不好了,问题都要你来承担。团长有无限的权力,却不担什么责任。所以1992年广州实验现代舞成立,请我去做艺术指导时,我说,“你叫我什么名字无所谓,如果你是想我来做艺术,就要把艺术创作的权力给我,要权责相匹配。”
1998年我离开广州实验现代舞团,到北京现代舞团做艺术指导也面临这个问题。所有的创作都要听领导的,变成了领导要什么就做什么。我接管“北现”的时候,它是个烂摊子。演员早上不来练功,因为他们晚上要去赚外块,太早起不来;我把排练安排到下午,他们又说除非有演出有钱赚才排练。这不是舞团,这是草台班子,我当时就炒掉了一半的人。2005年,国家允许私人成立舞团的政策出台之后,我就独立出来做雷动天下现代舞团。这些顽疾一下子都没有了。
现在我也算是团长,也是我说了算,但有两点不同。一方面,雷动天下有很多部门。艺术部负责创作,节目部负责宣传推广,制作部整理灯光、音响和舞美,行政部负责预算和对外关系,培训部对外开放教学。另外一点是尊重演员的个性。在团里大家都不叫我曹老师,叫我Willy。Willy是我的英文名,翻译过来就是“威力”,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玩笑。曹老师和威力这两个词,感觉完全不一样,大家是平等的,而不是上级和下级。
今天来“考团”的演员都知道现代舞是什么,当然,本质上是什么还要慢慢去摸索。每个人心中的现代舞都不一样,你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我要他们能带着很开放的心情进来,不希望他们跳我认为的现代舞。我的三个专业舞团,艺术路线都是开放的。重要的是,现代舞者每个人心中有自己不同的想象,学会尊重不同的创作,又能坚持自己的想法。有一次开研讨会,著名舞蹈家贾卓光问我:你作为一个艺术总监,怎么去指导或修改演员编舞?我说,什么都没做,只是给了他们自由。当时就有人说不可能。
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想把最好的创作拿出来。只要你放手给他们空间,一定会有成绩出来。只要是他们花时间编排的节目,一定会上演,不会被毙掉。他们会问我的意见,可是我会说,不要根据我的意见修改。这只是我的意见而已,重要的是你想要做什么。你做出来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你不是为曹老师编一个舞蹈。我常常有一种准备,希望他们做一些我想象不出的东西。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可能会有很多次失败的尝试,我觉得我们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一个专业舞团跟一个业余舞团是不一样的。专业保证每天一定的训练,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大家要来练功。再糟糕的状态,你站在舞台上都有一定的水平。但我也只作最低层面的要求。雷动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空间,一个平台,看谁可以跳得高一点。现代舞不是一个知名度很高或者很赚钱的行业。其实是团员们在挑选舞团,多过我去挑选他们。我们虽然有细腻的分工,但却不像企业或机构那样,把人塞进某一个职位。一个人来到之后,他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是我主动去给他一个,这就是融入团队的过程。
开发小剧场
香港时期,我就想做小剧场。在大剧场里面演出,既浪费场租,宣传也成问题。小剧场压力相对较小,可以慢慢培养观众。观众一批一批来,看得也比较细腻。观众和演员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1992年到广州实验现代舞团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他们的排练厅改成一个小剧场。今年5月份,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在北京的小剧场也开始运营了。我希望每两三周都能上演一台节目。
在小剧场里,演员可以创作一些十几分钟的小节目。可能水平不够惊艳,但演员没有压力很愿意去做。小剧场也有打动人的地方。比如观众可能喜欢某一个演员,不一定是跳得最好,而是这个人很可爱。这就建立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很细腻的关系,而不是观众和表演者的关系。小剧场经常会有演出,慢慢地建立了一群比较忠实的观众。所以后来我们成立了“现代舞之友”,横跨香港、广州和北京三地。会员费只要十几块钱,定期会把剧场演出资讯寄给观众,三个城市都享受八折看演出。
要建立一个品牌,首先要有很好的节目。为什么雷动天下会收到那么多国际上的邀请?前几年,我们基本没有对外演出,每天都很用功地在创作作品。按照我的经验,每次创建一个新的舞团,大概需要三四年时间建立知名度。有了七八台大型节目,就可以上路了。现在我们大概有两三台节目,可以保证一定是观众喜欢的。把这些节目,拍成录像寄给国外的艺术节,这个是累积的过程。
建团之后的第一次演出,是在天桥舞蹈剧场。我们定的票价是100元一张,学生半价。每天7点半开演,6点半的时候剧场门口就排了很长的队伍。很多人拿着学生票,氛围好得不得了。很多走在街上的人都在问,你们在演什么?我们的演出不愁没有观众。演出门票从来都是不够卖,因为上座率很高。跟我们合作的剧场很少会送票的,一是票价定得低,二是要有半价学生票。
去年我们跟国家大剧院合作“北京现代舞周”。他们免费提供场地,票房双方五五分成。可是国家大剧院的定价竟然是280元一张,并且没有折扣。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大部分观众就来不了。我们决定只拿票房收入的三成,为现代舞之友争取到了八折门票。后来我们没有赔钱。虽然票价比较贵,但是国家大剧院的八折票吸引了很多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经验。
有了自己的小剧场之后,许多国外的舞团更乐于跟我们合作。比如5月份来演出的波兰舞团,每次表演结束后,我们会请观众留步,与舞团成员互相交流。他们很喜欢这种方式。现在,每个月都有国外大使馆的代表,拿着大堆的舞团资料来谈合作。一般来说,我们免费提供小剧场给他们演出,演出票房归雷动天下。小剧场才刚刚建立,最理想的状态是,每两周都有一台节目在上演。不一定是我们自己的创作,也可以是国内外其他舞团的节目。(本文由汪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