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其人已去,乔布斯旋风却没有远去的意思。不仅没有远去,这股风反而越刮越猛,从造汽车、摩托车,到电脑、电视机,人们都在大谈特谈如何传承或者干脆再造一个,当然了,最好是一批乔布斯,以便冲出泥沼,走向坦途。软件这个时尚的行当,更是不在话下。库克算是一个另类,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库克先是反问:“替代史蒂夫?”,接着便是否定:“不,他不可替代!”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一位国家元首造访苹果公司时的感慨与疑问:我们国家能否出现这样的企业?一晃就是多年,苹果依然孤独。孤独的苹果,似乎佐证了库克的冷静与正确。
回到软件这个行当。如果我们乐观一点,我们的软件企业在无缘乔布斯式领袖的情形下,许是能够找到三两样比较顺手的家伙式儿,为自己开辟一条更好的生存之路。笔者建议有三,权当抛砖引玉。
一、提供吸引用户掏钱的功能
笔者不止一次听到软件公司的朋友报怨他们的用户不解风情:我们的软件提供了十几大项二百多种功能,客户却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死说活说,只肯掏三千块钱,每个功能模块,合不到15块钱,都买不来一斤猪肉!我们的智慧与劳动真的就那么不值钱吗?
这些朋友的尴尬处境着实令人同情。但是,同情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事实上,软件功能的确定、取舍和优先级问题,一直是软件企业领导、软件产品经理和研发人员不容回避的一个大问题。许多软件之所以调不起客户的胃口,根本原因就是软件企业人员没有摸清客户的胃口,结果,投入人力财力物力与时间成本,开发出来的软件与用户关注的问题相去甚远。这种错位,结果自然不会理想。
较好的策略是,与客户充分沟通,选择其最关心、最迫切、最棘手的一两个问题,开发相应功能,满足客户所需。为方便记忆,笔者将这类功能比喻为“拳头”功能。这样的功能不一定很多,就像一篇文章的标题或要旨,或者是一个人的眼睛,用户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软件的益处,形成共鸣,激发合作意向,从而更乐于掏钱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