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 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客户需求瞬息万变, 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技术不断创新, 企业要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和变化的外部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必须随需应变,不断调整、优化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程, 对流程进行重构;同时, 企业还需要与上下游的供应商、 销售商、技术合作伙伴等密切合作,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协作联盟来应对市场竞争。
信息技术的出现让供应链协作变得越来越密切。 1991年美国学者Walton、Whicker等人提出了“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的概念, 认为“虚拟企业”由一系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合作“结点”组成, 他们形成一个供应链来实现一个特定的市场机遇。在此基础上,1999年Gartner Group提出了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Commerce)的概念。Gartner认为:协同商务是一种允许企业内部、 企业与业务伙伴之间或者贸易社区的参与者之间协同交互的基于Internet的新型商务模式。
协同商务环境下, 企业关注的流程管理跨越了传统的组织边界, 延伸到组织的外部。协同商务环境下的流程管理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
1 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简介
2003年,Smith、Fingar在他们合著的《业务流程管理-第三次浪潮》中明确提出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的概念。BPM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 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效绩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BPM的关键是将业务流程计算机模型化、标准化,将业务流程和业务应用相分离。BPM的技术实现被称为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S)。BPMS的技术基础是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企业应用集成(EAI)以及B2B电子商务。 一般说来,BPM能为企业带来如下收益:
1.1 固化企业流程。 企业通过BPMS固化流程, 把企业的关键流程导入系统,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及服务质量的要求, 真正达到规范化管理。
1.2 实现流程自动化。通过BPMS利用现有工作流管理的成熟技术, 使得企业的大部分流程能自动执行, 大大提高企业效率。
1.3 优化流程。BPMS的不断运行会企业积累宝贵的数据,使得决策者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判定现有流程的优劣并加以改善,从而达到流程持续优化的目的。
1.4 向知识型企业转变。BPMS系统通过固化流程,让那些随着流程流动的知识固化在企业里, 并且可以随着流程的不断执行和优化,形成企业自己的知识库, 让企业向知识型企业转变。面向流程的知识地图(索引)则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这些知识。
2 协同商务环境下的业务流程管理框架(BPMA)
协同商务环境下的BPM就是要让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S)能够相互沟通, 将各自松散耦合的业务流程整合为新的商业流程, 并且使它能够自动执行和优化。因此, 标准流程定义在BPMS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流程定义语言是一种正规(Formal) 语言,可以将企业各种流程表示成一种可执行流程(Executable Process)形式的正规模型。目前,有很多流程定义语言,它们包括(但不仅限于):WFMC 推出的XPDL(XML-based Process Definition Language),BPMI推出的BPML(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Language),ebXML推出的BPSS( Business Process Specification Schema)。除此之外,还有BEA、Microsoft和IBM联手制定的BPEL4WS以及Sun、甲骨文、SAP等推出的WSCI。
这些标准都是利用活动 作为流程定义之基本组件,每一个活动伴随一个实体相关数据,作为流程传递的逻辑评估条件,在BPML称property,XPDL称Workflow relevant data,BPEL称Container。
目前而言, 哪一个流程定义语言能成为BPM的标准还为时尚早, 但种种迹象表明BPEL最可能成为BPM标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BPEL已被W3C认可,成为Web Service的技术标准之一;(2)各大技术联盟纷纷向BPEL转移,如WFMC就将BPMN转移到BPEL;(3)目前, 大部分厂商推出的BPM产品都是基于SOA 架构,大量采用Web Service技术,BPEL与Web Service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
2.1 业务流程管理框架(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设计出一套业务流程管理框架,我们希望在此框架下开发的产品能做到开放、灵活、异构。 该框架设计图1所示。
图1 协同商务环境下的业务流程管理框架
2.2 业务流程管理框架涉及的技术以及实施步骤
2.2.1 SOA、Web Service以及BPEL4WS
当前企业内部的业务管理系统多采用了局部网上的集中式C/S结构。相比较而言,协同商务环境下的业务流程具有并发、异步和分布的特点,这就要求协同商务环境下的BPMS要采用新的体系结构。
协同商务环境下的业务流程管理的最优执行模式是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SOA的精妙之处在于利用不同的服务元件来构建成一个异步分布的、 再生性强的系统, 而且能使这个系统既复杂精妙又价格便宜。协同商务中的每个企业对应的BPMS分别建立, 并由异类的业务流程引擎管理,在两个参与者发生联系的结合点由双方协商解决(采用请求和服务模式)。
BPEL则用于企业内部和企业间业务流程的建模。选择BPEL语言作为业务流程管理中的建模语言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Web Service/SOA该架构是基于BPEL能对Web Service加以编排和协调。二是BPEL是可执行的。建模语言的可执行性的重要性在于,IT部门和商业分析部门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一个企业进行系统建设时,这种差异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当在协同商务环境下,想要对跨组织的业务流程进行建模时,建模语言的可执行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以供应链协作为例。供应链涉及定货到送货的所有环节,每个环节又由不同的角色负责,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等,并由若干子工作流实现。不同环节的角色之间是前驱和后继的关系,某个角色可能有多个前驱,如某个客户有多个供应商。 2.2.2
RosettaNet标准
RosettaNet标准是电子商务的基石, 它为B2B企业提供了自动交换信息的标准,目前已在很多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协同商务环境下,各参与协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都采用RN标准,则会消除传递消息格式的不确定性,也利于新的协作者的加入。
图2 供应链协作中业务流程示意图
2.3 业务流程管理框架的实施步骤
STEP 1 评估:各参与协作企业发现市场机会、确定协作意向;
STEP 2 建模:利用图形工具(如UML)画出业务流程的框图,并生成BPEL 代码;
STEP 3 开发:各参与企业同时对各自的信息系统进行封装, 使其满足Web Service的技术需求,并且数据格式满足RosettaNet标准的要求;用流程引擎使用的建模语言实现支持流程的组织编排;
STEP 4 部署:在一个BPM容器中启动复合的应用程序;
STEP 5 监控和优化:关注关键性能指标,如服务质量(QoS)运行时间(Runtime)等。利用现有的商业智能(BI)软件分析这些指标,使用BPM开发环境来改进流程。
如有新的企业加入,则需重新进行2-5步。
图3 该框架涉及技术的逻辑关系图
3 结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协同商务的技术基础,企业内的工作流逐渐拓展到了跨组织的工作流。协同商务环境下的业务管理,已不单是从技术上实现业务流程的互联问题,而是要设计新的概念和结构体系,使协同商务环境下的BPMS能够真正支持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率、促进合作各方的关系和提高整个工作流的柔性。我们设计的这套框架从现有的一些BPM产品中抽象、提炼而来,采用这套框架开发得出的产品能在标准性、通用性、 开放性、灵活性等方面有效地满足这些要求。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