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者刘立荣: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来源:网络 作者:段红彪
北方已是隆冬时节,远在南方一隅的深圳,却还温暖如春,金立集团的总部便坐落于此。作为金立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刘立荣的脸上常挂着谦和的微笑。然而在温和的表面背后,他却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

十年磨一剑,金立如今已是国内开放渠道市场份额最大的本土手机厂商,四十岁的刘立荣,谈起过往种种,不仅仅有对人生的豁达与从容,言语间提到更多的是责任。

刘立荣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他十年只做了一件事。他也不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但却总能占得先机。他酷爱围棋,擅于以围棋来论企业谈人生,当记者试图探寻这个颇为低调的商业巨子不为人知的故事时,他却道: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应是“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辞职下海:缘于对创业的渴望

  1972年出生的刘立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天津市的一家研究所工作,即使在当时来说,能顺利分配到天津的事业单位工作,有一份很不错的收入,也是另很多同龄人所羡慕的。

然而,或许是湖南人特有的“敢为天下先”的性格使然,年轻的刘立荣很快便对研究所周而复始的工作和生活感到厌倦,对于拼搏创业的渴望,使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愈发不满足于按部就班的现状。于是,在研究所工作仅一年,刘立荣便毅然辞职,南下谋求发展。

1995年,刘立荣自天津南下,随后从中山小霸王到金正,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好学,逐渐成为行业翘楚。2002年初,刘立荣逐渐从金正公司淡出。时值中国信息化产业浪潮在南方沿海地区涌动,手机等通讯产品一时间炙手可热,在很多湖南老乡和经销商的鼓动下,刘立荣成立了金立公司,开始涉足手机行业。

如今,当刘立荣再次向记者回忆起当初辞职下海的决定,已是身在金立公司21层的办公室里,手挽一盏清茶,笑靥盈盈侃侃而谈,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我们当时的研究所所长50岁,我所能看到的是,我50岁最好也就是做到所长,但是这个结果我不满意。这不是我要的前途。”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刘立荣辞职下海的理由朴素而单纯。也正是这个朴素的信念,成就了年销量2500万台的金立手机。

创办金立:开弓没有回头箭

即便连刘立荣本人也承认,他的创业之路总体来说很顺利,从一个生产线的普通员工,再到公司副总,直到创办金立公司,一路坦途,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谈到创办金立公司,刘立荣笑言:“我是被逼的。” 当年从金正公司淡出后,一些经销商和朋友提出来,希望刘立荣进入手机行业,于是,怀揣着“别人能做,我为什么不能做”的想法,2002年8月,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

2003年1月20日,金立第一款产品Gionee303手机就现身华南地区各大通信市场,从挂牌成立到推出产品只用了短短5个月时间。

2004年3月25日,刘立荣宣布成立金立通信研发院。投资1亿元的“金立移动通信设计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其研发工作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金立手机研发实力的里程碑。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路线与企业理念,都有其创始人的烙印。但谈到个人对于金立的作用时,刘立荣仍不改其低调作风,他自我评价称:“技术我不懂,其实营销我也不太懂,我有自己的看法,但我更多是听别人的看法。”

他认为:“在企业的起步阶段,跟我个人的关系会大一些,但不可能成为长远的模式,我是希望身体力行的倡导出金立特有的氛围和习惯,形成大家的共识,来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金立十年,也是中国信息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十年,刘立荣顺势而为,在为中国信息化产业推波助澜的同时,也成就了金立公司的辉煌。功成名就之后的刘立荣,始终保持着温和的言语谈吐,这很自然的让人联想起与浸淫围棋有关,但刘立荣给予了否定的答案。

在刘立荣看来,围棋带给他的,是对于成败的责任感。围棋是一项需要保持心境平和的运动,但最终追求的根本不是过程而是结果,在围棋中很少有平局。在经营企业的时候,更多需要的是一种平衡,一种判断,必须打有把握之战。这是基于对企业的责任感。

但是,刘立荣也坦言,他并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在看待很多问题时,他不会去追问原因。从产品的细节设计,到公司高层的出走,刘立荣已经可以坦然的对待,“很多事情发生了就有其必然性。”

经营企业如同运筹一盘棋局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应是“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曾经的这句话既是刘立荣对于企业经营理念的总结,更是对于人生的感悟。当记者再次提及这句话,刘立荣笑着说:“落子无悔,我是做到了。”

四十回首:父母教我两句话

2012年,刘立荣年满40岁,回首20多岁下海创业,30岁创办金立集团,过往种种,感慨良多。应记者要求,刘立荣总结了自己在人生这三个不同阶段的感悟。

刘立荣出生在农村,父母是正直善良的村里人,跟周围邻里相处都非常好,刘立荣自幼便受到父母为人处世方面的积极影响。父母最常说的话就是:“本事是自己的,付出总有回报。” 刘立荣一直记着父母的这两句话。

刘立荣说,20多岁参加工作以后,他始终相信父母教育的这两句话,最终,通过日以继夜的踏实工作,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刘立荣便从生产线实习员工做到了公司副总。

30岁时,刘立荣创立了金立公司,此时的他,开始对责任有了真正的认识。刘立荣坦言,在金立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他也曾经一度松懈,这源于对企业经营的认识还不够,在逐渐成熟以后,是对于企业和员工的责任感,让他和金立公司重入正轨。

常言说“四十不惑”,但刘立荣却对这句话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人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永远无穷尽,任何时候都有“惑”,如果说不惑,那只是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

沉吟良久,他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语言描述自己的40岁,或许正如他所说,40岁的总结,还是留待50岁时再说吧。而其言语之间,已流露出对未来的自信与憧憬。

金立十年:智能战略起航

从最初成立时只有几十人的小公司,到如今国产手机的第一品牌,2012年,金立公司将迎来自己的十周岁生日。在此之前,金立已经正式发布了智能手机战略,刘立荣在发布会上亲自登台,宣布了金立手机的又一次重要战略启动。这也可以看做是刘立荣围棋理论中的又一次重要布局。

目前,金立天鉴和e-life两大系列在内的全线智能产品已经上市。前者主攻商务市场,后者主攻年轻市场,全系列产品的推出使金立成为本土手机厂商中第一个全面布局智能手机的厂商。

同时,刘立荣也为金立智能手机的大规模量产做好了准备。总投资逾10亿元人民币的东莞手机工业园区已经于2011年8月完成一期工程并投产,年产能可达4000万台/年;而整体项目全部完成后,年产能将达8000万台/年。

谈到与自己博弈的对手,刘立荣认为,在手机行业是没有对手可言的,唯一的对手是自己。但是金立有自己学习的榜样,就现阶段来说,金立的目标是三星,这一点从金立的全系列布局来说可见一斑。

在刘立荣的智能战略构想中,金立手机明年销量要达到4500万台,并在未来几年进入全球手机行业十强。这在一些人看来或许是刘立荣的“豪言壮语”,但刘立荣认为,如果目标实现了,那就是对愿景的描述,而不只是豪言壮语。一切可留待时间来检验。

毫无疑问,智能手机的普及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因此,智能手机战略亦是刘立荣重要的一步棋,在金立步入新十年之际,这步棋能否为金立盘活局面、占得先手,指引金立进入下一个黄金十年?如刘立荣所说,这局棋没有平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档推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五章.PDF

1744285893 吴俊 2.42MB 16页 积分5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四章.PDF

1744285885 吴俊 1.19MB 46页 积分5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章.PDF

1744285877 吴俊 0.84MB 31页 积分5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二章.PDF

1744285869 吴俊 3.35MB 50页 积分5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一章.PDF

1744285855 吴俊 3.83MB 50页 积分5

全场景数据治理体系构建.PDF

1744284032  4.82MB 43页 积分6

提示词工程的理论与实践.PDF

1744283028 陈财猫 4.45MB 21页 积分5

ChatGPT提示技巧工程完全指南.PDF

1744278413  0.44MB 25页 积分6

Stable Diffusion提示词手册.PDF

1744271539  15.15MB 104页 积分8

智能化软件开发落地实践指南.PDF

1744265451  3.22MB 52页 积分5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