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协同制造”的基本内涵与发展趋势
所谓的“协同制造”是制造业“协同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制造业的协同商务?对协同商务概括地可定义为: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间的企业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等的合作,最终通过改变业务经营模式达到资源最充分利用的目的。
其中协同设计、协同制造与协同商务是制造企业协同商务的三大主要环节。它包括了客户、企业与供应商三者间信息的全面交汇与融合,是建立在虚拟企业基础上的大协同。
在上世纪的80-90年代,“协同制造”的概念还不为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所认识。那时的制造企业主要以传统企业为主。以笔者熟悉的机械制造业为例:传统的机械制造企业除了具有固定的营销网络与成熟的供应体系,最重要的是具有完备的设计与生产体系。从产品设计、毛坯制作、零部件加工到最终产品装配,基本都是在企业内部完成。即使有少量的外协业务,所占比例也不大。对于传统型制造企业来讲,信息化的关注点还是企业内部的技术与业务管理。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传统制造模式就突显出它的劣势,主要体现为:
1.运作效率底,成本高;
2.市场覆盖面有局限性,无法实现高效跨区域经营;
3.对市场反应速度慢,客户服务水平不高;
4.与客户和供应商联系松散;
5.经营理念不够先进,企业转型掉头难……
另外,以自动化、计算机、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开起了信息时代,改变了人类获得、处理、交流及利用信息和知识的方式,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社会结构的变革,使制造业面临四大挑战:即网络化、知识化和服务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复杂化。
同时,市场的动荡和全球性的经济竞争以及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深刻变革,其中变革之一就是生产组织体系的改革。以机械制造业为例:很少企业还能做到“五脏俱全”,除了保留核心设计和制造体系,其它生产业务都被外协出去,伙伴企业之间越来越相互依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产业集群度的高低,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企业的协作好坏成为了一个企业能否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这种大背景下,协同制造已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本策略。
二、协同制造管理的关注点
1.协同制造网络的建立与制造资源最佳配置
协同制造的基础是建立起一个参与共同制造的多家成员企业组成的制造网络,成员企业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组成了一个虚拟企业的整体,成员企业之间关系为互补与合作型,实现双赢为主要目的。
建立协同制造网络的目标是使制造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以较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所以,网络的建立不仅仅是外协资源的寻找和外协厂商的选择这一类战术性问题,关键是主导企业的决策者需要考虑如何去构建这一制造网络,如在什么地方应建立一个制造基地还是设置一个仓库?是自制生产还是委外生产?这已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战略问题。另外,还要考虑协同制造网络中的伙伴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如果不能实现“共赢”,制造链的长久性就不能保证。
2.协同制造网络运作的协同性、高效率和成本可控
在建立起协同制造网络之后,管理就变成了最为重要的事情。协同制造网络的协同性主要体现于它的平稳与流畅,计划能否得到落实,业务能否按规程去处理;高效率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及时处理以及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上;成本可控则表现为在保证网络运行的协同性与高效率的前提下,将成本限制在一个可承受的范围内,同时还保留下降的空间。要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能够制定科学、严谨、一体的协同制造计划,同时严格监控制造链中的各项环节中的活动。
3.协同制造网络的安全与风险控制
由于协同制造涉及了多个企业,所以不能不考虑到这些企业所处的环境的变化,特别要随时观察各成员企业的资金安全以及法规遵守的状况,尽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
三、协同制造管理重要信息技术应用
1.协同制造管理信息化的体系架构
由于“协同制造”是建立在一个虚拟企业的基础之上,那么只针对单一实体企业而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无论是部门级单项应用系统,还是企业级集成应用系统都不足以支撑“协同制造”网络的运作。它需要的是一个跨企业应用,各成员之间的交易能够通过互联网操作,信息透明、集成性、可视性好的信息系统。满足于协同制造管理信息化的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
上述体系结构清楚地表述了:协同制造的信息体系结构中要包含核心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ERP;面向制造链下游客户/经销商的应用--CRM客户关系管理;以及面向制造链上游供应商(包括外协厂商)的应用--SRM供应商关系管理。此外,还应包含能够对制造链进行整体优化和管理的应用--SCM供应链管理系统。而所有的应用系统都可以通过企业信息门户或者协同工作平台,进行业务互动和信息交换。
2.协同制造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应用
·供应链网络设计与配置
主要是利用图型化工具来设计企业的供应链(制造链)网络,网络中的节点对象可以是供应商、外协厂商、中心仓库和客户的位置与运输路线。要收集并储存每个对象单位的基本信息,例如:产能、成本、质量、服务等信息,同时还要及时维护各对象单位的动态业务信息,例如:当时的接单与生产信息等。
基于网络图形来编制供应链资源配置计划。可建立一些模型算法或通过“IF-WHAT”假设分析来模拟出比较优化的供应链配置网络。当然,供应链网络设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处理,包括一些很复杂的因素,所以尽管一些大公司已能提供这方面的软件系统,但在国内使用的企业还不多见。
·供应商关系管理
由采购/外协寻源、供应商选择、供应商业绩评估、供应商自助服务以及ERP物流管理联合构成,实现对外协/采购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并以实际业务数据对供应商进行评判、分析,以此决定供应商的等级和去留,帮助企业提高上游供应链的管理能力。
·客户关系管理
由市场信息管理、销售自动化、售后服务管理、客户关怀管理四部分构成,实现从接触客户到售后服务以及售后需求挖掘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帮助企业提高下游供应链的管理能力。
·协同生产计划
协同生产计划主要分成两个层次:企业间的生产计划和各自成员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前者计划一般不考虑具体的生产过程,而仅仅规定具有供需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间能够接受的产品的质量、成本和最迟交付时间。笔者认为:后者可以通过各自企业的ERP系统来处理。前者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实际上,如果将协同制造网络看作一个虚拟企业,MRP的原理则依然适用于企业间的生产计划的编制。只是将单一工厂的MRP扩展为多工厂的MRP应用。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多工厂MRP编制的前提是需要定义供需关系和需求比例。还有多工厂MRP所形成的计划订单,一经批准下达讲会自动产生制造链中需方工厂的采购单和供方工厂的销售单。这些销售订单会作为供方工厂的主需求去驱动本单位的MRP运行。
·协同生产管理
协同生产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要目的是:协同生产企业之间可以方便、快捷地看到任一生产过程的状态和结果,实现信息的高度透明。协同生产管理所需包含基本功能如下:
1)外协任务单/采购订单能够在网上下单给外协厂商/供应商;
2)外协厂商可以在网上申请领图、领料;
3)外协厂商/供应商可以在网上查询自己产品到货状况;
4)外协厂商/供应商可以在网上实现结算;
5)企业可以随时查询订单在外协企业的生产状态,进行跟踪;
6)实行数字化的作业指导,即将BOM、工艺流程、操作要求和工程变更通知单通过互联网快速传递给相关的外协厂商;
7)消息发送和报警;
8)外协生产的完工产品、物料消耗和成本的统计。
·协同制造网络的安全与风险控制
如果网络中的成员均属于一个集团公司,则可以通过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来查看有关企业的资金安全的情况。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