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内圣外王的品牌管理模式

来源:CSDN 作者:网友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德胜于能、仁胜于智。这也将是中国企业家与西方企业家发展方向的根本区别。西方企业家在西方基督教与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固有的价值观和企业家风格,重能力的个人英雄主义。东方企业家在儒、道、佛文化影响下,易形成内圣外王之道的行为逻辑,他们注重“内圣”修持的贤人治理和群体的力量。日本民族之所以在二十世纪能异军突起,成为东亚经济唯一盛开的奇皅就是因为他们建立了“内圣外王”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做为经营的精英,做为团队的领路人,你不但要修其能,以堪其任;更要修其德,自己贤明智慧,才能疑聚人心,才能不负重望。

中国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今日,都有“贤者居上,能者居中,智者居侧,工者居下”的管理思想和用人传统,中国企业家身处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一个不修其贤的企业家,你怎么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企业资源呢?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有一个民族的内蕴,我们企业家只能立身这样的内蕴之中,顺天应物,才能将身边的社会资源搅动起来,建立丰硕的伟业。

所以,中国孔子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列为儒学第一书,让天下的读书人,开学的第一天就知道,要干大事业,统一天下,首先你得治理好你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前提是要治理好你的家庭,想要把家庭生活搞好的基础是你的个人修养。做为企业家当然也一样,你的修炼方法离不开这个永恒的真理。而本文介绍的李嘉诚成功个人品牌管理模式,正是这一思想的成功的精典案例。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没有一流的企业家,就没有一流的企业。而一流的东方企业家一定是贤与能,仁与智双修的结果。企业家只有不断地修炼自己,培养出个人的魅力,培养出个人的金字招牌,个人品牌,才能在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嘉诚正是这样做的。有一天他在跟朋友谈到这个问题时,他说:别的我不知道,做生意是要先求名,不然怎么叫“金字招牌”呢?这话很有道理,创出了金字招牌,自然会生意兴隆通四海,名归实至。因此,李嘉诚为自已及企业建立了个人品牌管理的思想原则,这原则有四个方面:

第一,自我行为修炼,成为大家信任的领路人。

在这方面李嘉诚给自己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规划了8个要点;

(1)要勤勉,勤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要勤于工作,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

(2)要俭朴,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要慷慨,处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为出发点。

(3)要创新,用自己的眼光注视世界,而不随波逐流

(4)坚守诺言,只有坚守诺言,才能建立良好的信誉,良好的信誉是一个商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5)一言九鼎,一字千斤。

(6)榜样的精神,开会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并提早几天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对答时精简恰当,提高效率。

(7)沉稳持重,它能培养一个企业的管理风格,决定一件事情之前,想好一切应变的办法,而不去冒险妄进。

(8)要了解下属希望给下属一个梦想一个希望,给他们一个归属感。

第二、自我品德修炼,成就道德楷模

在这方面,李嘉诚要求自己读儒家书,严格按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做人做事,并且他还对此做了很多自已理解上的注解。

仁,从汉语结构讲是二人合一人的意思,孔子用仁来表达人的社会属性的本质,他认为人不可能不与世界发生联系,人是有社会属性的动物。因此,“仁者人也”,在儒学里,表层范畴能够做一个合情合理,有情有义,有人性的人,就是“仁”。《论语》中有“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的解释,即对事情的处理一点也不马虎,自己则不会浪费,对人存有爱心,就是仁者爱人,仁者“克已服礼”,仁者不心存偏私,仁者,不会只为自己的利益打算。

李嘉诚常教导人说: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这种对人对事都以他人着想的态度和人生观正是“仁”的体现。

李嘉诚在领导下属时,也抱着这些精神。因为他认为,人就是人,不是神,不免有时会做错,因此他对下属充满了耐心和爱心,这种以人性去领导的管理艺术,赢得了企业之内下属的尊重和忠心。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李嘉诚与王永庆管理风格的差异,但他们都成功了,这说明管理无定式,重要的是有自己的风格和企业文化。

义,关于“义”,李嘉诚的解释就是“忘我”,能做到“忘我”的境界,你们就够“义”了,它指即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也要顾及他人的利益,凡事都以他人的利益为先,李嘉诚有句名言叫“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礼,礼是儒家用来管理社会秩序的,它是管理者修养标准,治民的标志,治国的依据,它的目的在于使人们和谐相处,不抱怨,不树敌。李嘉诚为人低调,诚实而勤勉,他也常教导子女及下属:“要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的靶子。”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李嘉诚的经营企业的风格也正是本着这种思想,不靠夸张的宣传,不靠极尽的渲染,而是靠默默的耕耘,靠实而不华的稳健低调经营路线,靠口牌,靠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来成长自己的事业。

智,智是儒家内圣之学修炼智慧,修炼境界,修炼学识悟性方面的变通能力,《红楼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用在商业上,用在为人处事上,讲的就是一个变通能力。《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这在商场中也成了永恒的定律,那就是变是市场永恒不变的定律。在这方面,李嘉诚也是最出色的代表,长实能纵横香江半个世纪,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他那种“见叶落而知秋”“履霜而知坚冰至”的预知智慧而适时变通的智慧和能力。

信,就是信誉,值得其他人相信和信任的地方。李嘉诚说:“名誉是我的第二生命,甚至有时比第一生命更为重要。”而在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操作中,李嘉诚是最早提出个人品牌管理的华人企业家,他说:“别的我不知道做生意是要先求名的,不然怎么叫”金字招牌“呢?”这话很有道理。其实“金字招牌”讲的就是一个“信”字。

所以,通观李嘉诚的日常工作,生活的言论及企业的行为表现,可以得出一个地地道道的按照儒家“内圣外王”之学的道德典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和进行严格的自我修炼的企业家。

第三,乐善好施,赢得美誉的个人形象管理

在这方面,李嘉诚可以说是做得最杰出的代表,他本着做生意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思想,坚持与人共同生活“的原则,常怀着感恩的心,尊重义气的心与人相交往,与社会相交融,具体地有代表性的做法有:

(1)乐善好施,凡是社会公益事业需要他的地方,他都慷慨解囊,几十年来,他相继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益慈善事业捐出40多亿元。

(2)诚实、守信、一言九鼎。与人交往、做生意、从不欺诈,做到公平交易,友好合作。

(3)维护大众、大局的利益。他认为:失去公众,就等于失去顾客,失去顾客就等于自断财路。因此一切当从大局着手,考虑大众的利益。1977年,他购得虎豹别墅风景区兴建了一座大厦,受到游客的非议,纷纷指责大厦与整个别墅区风格不统一,破坏了美的人文景观,当李嘉诚得知后,立即停止了原来的开发计划,这种行为得到了市民的称赞。

(4)”义“重于”利“的原则,李嘉诚认为只有重”义“轻”利“才会有个人品牌,只有”义“重于”利“你才能赢得朋友,朋友是你生命的尺度。而标准就是”义“与”利“。友谊就象沙里淘金,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掌握了”义“的真理,你就永远经得起磨练。

(5)以爱国爱港塑造大众形象,李嘉诚是一个非常有根文化情节的人,他关注内地,扶助中资企业,热心香港公益事业,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打出自己的金字招牌

每一个商人,要管理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都应当找一个点,拔得头筹,以第一来树立自己的金字招牌,这样才最能引人注目,增加个人或企业品牌的无形资产。

李嘉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优秀

(1)1992年,李嘉诚筹划建设了拥有73层楼的广州最高的摩天大厦—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大厦。

(2)1992年11月,李嘉诚投资60亿元与上海港务局合建金山标准集装箱码头,使他成为亚洲首席私营货柜码头大王。

(3)80年代,李嘉诚捐献20亿元港币建设汕头大学,使他在公益事业上又成为老大。

细心观察李嘉诚的一生,在个人品牌管理上,总是重拳出击,总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正是打造金字招牌的黄金法则,第一的影响总是巨大的。冠军与第一总能让人记住。亚军比冠军虽然只差那么一点点去常常不为人知,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哪座山?是喜玛拉雅山,我们脱口而出,但是,世界上第二高的山是哪座呢?没有几个人知道,第一个发明电灯的人是谁?是爱迪生,但后面发明各式各样灯的人却几乎没有人能答得出。

因此,在对个人品牌管理中,李嘉诚的要打就要打造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的做法是很有智慧的,集中力量,重权出击。

终上,李嘉诚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一方面修炼自身的”仁德“精神,一方面修炼自身的”智慧“才能,遵循古人的”内圣外王“之道,创建了他独具风格的个人品牌管理模式,这将对我们生活在儒家文化氛围中的企业家,产生什么样的启发呢?

为简单起见,我最后总结一下”内圣外王“之道企业家修炼的几个步骤与环节:

第一步:企业家必须培养内圣的功夫,就象李嘉诚那样,以儒家文化的涵养净化个人的心性,培育企业家内养的道德觉悟和智慧。

第二步:以内圣为基础,克已厚人,领导一个企业从生存走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你自然将建立在一个企业内的领袖地位,成就企业内外王之业。

第三步:以企业家自身的德性内养,带动和领导一大批企业员工德性的提升,使得企业的整个行为内圣。

第四步:企业整个行为的”内圣“,带动企业文化的提升与形成,企业文化的提升与形成必将促进管理的进步,管理的进步必然产生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企业的品牌将奠定一个企业在行业的领导地位,这一步便建立企业家在业界的”外王“之业。

第五步:企业的成熟、发展,带来社会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促进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又促进企业目标的提升。这时的企业便从发展阶段走向生活阶段,企业将更有能力关注人性的全面发展,人的潜能的全面发挥。于是企业行为和德性将更趋于完美,即企业内圣的提升。

第六步:企业内圣的提升必然带来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力发展,国家兴盛,人民富足,立足本土,放眼全球,这时的企业才能真正参与实施全球战略,让小泥鳅变成过江龙,成为真正的”内圣外王“,同时也成就”内圣外王“之道的管理理论,将中华的”内圣外王“之道的管理理论发展成为影响全球的管理理论、管理哲学。到那时中华民族就会成为世界管理文化的中心。

这就是我们企业家最伟大的事业。

相关文档推荐

战略品牌管理.PPTX

1736727377  27.06MB 0页 积分15

罗兰贝格战略性品牌管理工具.PPTX

32298259  1.28MB 0页 积分8

360度品牌管理.PDF

23882300  1.06MB 0页 积分4

李嘉诚:赚钱的艺术.PPT

20671980  0.99MB 27页 积分4

罗兰·贝格 - 战略性品牌管理工具.PDF

1023935  2.52MB 0页 积分4

波士顿-品牌管理研究.PPT

728640  0.73MB 22页 积分4

品牌与品牌管理.PPT

400312  0.73MB 57页 积分4

品牌管理与品牌维护.PPT

397  0.23MB 37页 积分4

品牌管理及推广方案.PPT

396  0.39MB 51页 积分4

品牌管理概述.PPT

395307  1.01MB 35页 积分4

相关文章推荐

不老的李嘉诚

网络收集 网友 

中国品牌管理思维进化论

经理人分享 王佳伟 

孤独李嘉诚:清教徒般的生活

微信公众号 zhouljsh 

李嘉诚的世纪重组

中国经营网 小生 

李嘉诚:无心睡眠

CIOZJ 李嘉诚 

做有价值的国民——对话李嘉诚

南方人物周刊 林亚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