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时化生产方式应用于生产计划的制定及其执行

来源:网络 作者:胡曰明
0 前言

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JIT)production mode)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它的基本思想可用现在已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来概括。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也就是JIT一词所要表达的本来含义。JIT生产方式是适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组织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企业拥有的生产要素,消除生产全过程一切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追求“尽善尽美”,达到增强企业适应市场多元化的应变能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 JIT

1.1 JIT生产方式的目标

JIT生产方式的最终目标即企业的经营目的:获取最大利润。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降低成本”就成为基本目标。JIT生产方式力图通过“彻底消除浪费”来达到这一目标。所谓浪费,在JIT生产方式的起源地丰田汽车公司,被定义为“只使成本增加的生产诸因素”,也就是说,不会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诸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过剩(即库存)所引起的浪费。

1.2 使库存最小化

为了排除这些浪费,使库存最小化,就相应地产生了适量生产、弹性配置作业人数以及保证品质这样三个主要途径。

a)适量生产: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只生产要用的零件。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极少数人认为提前过多加工完成零件也是一种浪费。

b)弹性配置作业人数: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任务。

c)保证品质:防止了不良产品的重复出现或累积出现,从而避免了由此可能造成的大量浪费。

2 JIT生产方式的生产计划

2.1 生产计划的种类

在单元生产状态下制定的生产计划,原则上可分为季度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执行计划、日计划等4种。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执行计划.执行计划制定后原则上是不允许更改的,日计划根据执行计划分解而成。

1)季度生产计划是以预测为基础而制定的。几乎不能原样不动的用于生产。但它是订购长交货期物料的基本资料,应在生产中作为基础参考依据。

2)月生产计划是订购中短交货期物料的基准。

3)执行计划是以销售部门制定的交货期为依据而制定的计划,原则上不能变更。但是如果在此阶段必须加入变更事项,则需要采取一定程度的应急措施。在偏航变桨的生产中可以理解为部门所制定的投装计划。例如本周制定第二周甚至第三周的投装计划。

4)日生产计划要按照时间段,流水线,人员班组进行分类,尽可能详细。应尽可能使用计划看板,转产管理看板等执行性良好的管理工具。

2.2 执行计划的编制

各种生产计划中,最重要的是执行计划。什么时候,什么方式,做什么样的产品,这些生产中的最基本信息如果没有确定。一定无法进行有效率的生产。如果生产当日出现变更,将引起现场的混乱,在处理问题上耗费大量的工时,管理处于忙乱的无序状态。不管生产部门有多么强的适应变动能力,但是总有一个限度。因此,需要做出明确的规则,即执行计划确定后,原则上不允许再变更。一般情况下,如果能确定一周以上的准确计划,现场就能进行非常顺畅的加工生产活动。

a)日计划的展开:在生产计划已经确定为执行计划时,就应编制日计划。日计划的要点是:什么时候、由谁、做什么、加以明确,需要尽可能的给予具体的指示。必须注意以下4点:

1)在偏航变桨齿轮箱的制造中,计划的确定原则上以一周为基准;

2)将工作按照人及设备进行明确和分配;

3)在计划中明确生产时间及预计完成时间;

4)日程应由生产部门的管理者和调度人员进行指定,并进行看板化实施。

b)计划制定的方式及分类:按照生产方式的不同,计划的制定方式大概可以分为2种,接单生产型和计划生产型。而接单生产型按照审核基准不同,分为2种。一种是开始生产日,另一种是实际交货日。以不同的基准制定计划,计划的制定方法也大不相同。

接单生产型有2种:

1)接单日算起型生产计划,是指将销售部门的接单顺序反映到生产计划中的方式,是按接单顺序确定日程的计划方式。优点是因为生产时按照确定的顺序决定的日程,只要事先准确的了解了生产部门每日的产量,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生产均衡化。缺点是因为实际的生产日和出货日无周期关系,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库存,有时还会因为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的不足而导致交货延误和顾客等待等现象,同时难以应对突然的计划变更。

2)出货日算起型是指按照出货日期为基准而生产的方式。此生产方式每日易出现变动,但是不会产生产品的库存。在接单生产型企业中也能看到这种方式,但只有日常生产过程变动很少的企业才会采用此方法。

优点是不会产生库存;有订单时易确定交货期;计划的变更比较容易,适应性强。缺点是难以实现每日的均衡化,经常发生日生产计划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根据订单下达采购计划,采购计划下达不均衡,容易产生缺货现象;如果在物料采购、生产加工过程的任意一个过程中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交货期。因此需要更高的管理能力才能满足要求。

计划生产型是在预测生产方式中采用较多的计划方式,其以预测为基准来制定月生产计划或周生产计划,其缺点是,因为不是以实际需求为基准来计划生产的,所以很容易发生剩余库存及缺货的现象。

3 传统生产方式与JIT生产方式的比较

3.1 传统的生产方式介绍

a)传统生产方式的特点

传统生产方式通常都是推进式的。物流通常自仓库开始,在各道工序之间产生流动;信息流存在于计划部门和仓库之间,计划部门与每一道工序之间都有相对独立的信息流,而工序与仓库之间、工序与工序之间不存在信息流。

传统生产方式由于工序间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往往造成中间产品过多或过早的生产,造成中间产品的大量积压,有些企业为此不得不专门设立了很多的中间品仓库用来存储大量过剩的半成品。因此,推进式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缺乏科学计划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b)推进式生产方式的定义

推进式生产方式是按产品构成清单对所需的零部件规格和数量进行计算,得出每种零部件的投入产出计划,按计划发出生产和订货的指令。每一生产部门都按计划生产零部件,将实际完成情况反馈到生产计划调度部门,并将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下一道工序或下游生产车间,但对下一道工序或下游生产车间当时是否需要这些零部件却不做考虑。

如图1所示,单向箭头表示物流,双向箭头表示信息流。推进式生产方式的物流是从工序1,2,3一直到n,而信息流则是生产计划调度部门和每一道工序之间的联系。很显然,推进式生产方式的信息流和物流是分开的。

 

3.2 JIT生产方式介绍

a)JIT生产方式的特点

JIT生产方式采用的是拉动式的控制系统,生产计划调度部门只需将生产计划下达到最后一道工序,最后一道工序对其上游工序提出所需物料的要求,上游工序根据要求生产,通过这样的拉动一直延续到采购部门。

JIT生产方式的好处在于真正实现了信息流与物流的结合,且在整个过程中不会产生多余的中间产品,也不会出现等待、拖延等浪费。因此,JIT生产方式能够真正做到“适时、适量、适物”的生产,节约产品的生产成本。最终产生经济效益。

b)拉动式生产方式的定义

拉动式生产方式是由市场需求信息决定产品的组装。然后由产品组装来拉动零件的加工。每道工序、每个车间分别向它的前一道工序或上游车间提出需求和工作指令。上一道工序和上游车间完全按照这些指令来进行生产。如图2所示,细箭头代表信息流,粗箭头代表物料流。拉动式生产方式的物料流是从工序1、2、3。一直流到第乃道工序,它的信息流则恰好相反,是从第N道工序开始。一步一步向工序3、2、1输送。因此,它的信息流和物料流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3.3 传统生产方式与JIT生产方式的比较

传统的生产方式采用“推进式”控制系统。容易造成中间产品的积压,而JIT生产方式采用“拉动式”控制系统,能使物流和信息流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人为的浪费。因此,JIT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如表1所示,只有“拉动式”系统才能真正做到“适时、适量、适物”的生产。

 

4 JIT生产方式中计划的制定

4.1 JIT生产方式中的生产计划

在传统的生产计划方式中,生产指令同时下达给各道工序,即使前后工序出现变化或异常。也与本工序无关,仍然按照原指令不断的生产。其结果是造成各道工序间生产量的不平衡。因此,工序间的在制品库存不断增加。而在JIT生产方式中,计划部门只对除最后一道工序以外的其他工序出示每月大致生产品种和数量计划,作为其安排作业的一个参考基准,而真正作为生产指令的投产顺序计划只下达到最后一道工序(如总组装车间)。其余各道工序的作业现场没有任何生产计划表,其需要生产的品种与数量是由后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时候顺次向前一道工序传递的看板中指定。

a)排产计划的制定:根据销售部门的季度销售预测,制定出符合生产的季度投装计划。

1)排产计划如(表2)。

 

如表2所示,在2011-05-14计划要进行48台的A偏航齿轮箱和36台A变桨齿轮箱的投装。

2)根据排产计划以及对应产品的明细表制定零件的生产加工计划如(表3)。

 

表3所示。根据零件加工计划的安排,应该在2011年05月14日加工完成以下零件并使之终检入库:
 
 但表2中的计划数据仅为根据排产计划而制定的基础原始生产计划。在现实中根本无法将其作为生产加工部门的执行计划或者日生产计划,因为它不是根据确定接收的客户订单而作出的计划,所以要制定实际可以执行的生产加工计划,必须在确定订单。根据客户要求的要求而作出判断,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生产加工计划。
 
4.2 执行计划的制定:

一般情况下,在接到客户订单时,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制定出执行计划(图3),但是当前的市场变化是非常快的,有些客户可能会有加急订单,有些客户可能要求变更所要采购的产品种类,有些客户则可能取消订单,所以,在制定好排产计划后,要制定根据实际的订单交货期制定出执行计划。以指导各加工部门进行生产加工。

如图3所示,从零件入库到齿轮箱发货中间还需要5个工艺过程,故在制定执行计划时还需将这些中间过程的时间考虑在内。例如:根据订单的要求,A偏航齿轮箱在5月21日要求240台齿轮箱出货,根据装配车间的产能统计,每天可以完成48台齿轮箱的装配任务,所以装配车间要连续5天每天装配48台齿轮箱。在组装好齿轮箱后,包装48台齿轮箱需要1天,油漆48台齿轮箱需1天,试车需要2天。组装48台齿轮箱需要1天,那么加工车间就应该在5月15日使仓库中A偏航齿轮箱所需的所有零部件数量达到所需数量。

 

 
a)JIT生产计划应根据客户的订单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随时增减变更计划

如表4所示:在5月制定的6月生产计划中,根据表4中的安排进行产品的生产。

表4 增减变更计划表1

 

但是,如果在6月3日接到客户通知,原定在6月7日和6月8日交货的C产品要提前两天出货。这时候就应改变原订的执行生产计划,安排生产部门在周六和周日加班生产原定计划在6月7日和6月8日生产加工的产品,将计划提前。
 
  如表5所示,在原计划不变的情况下,6月4日突然接到销售部门的通知,要在月底将一个新产品发货,就要根据技术部门的开发时间及时调整执行生产计划,可以选择在周六和周日加班生产。确保准时发货。如遇到客户中途减少订单的数量。可对加工产品的数量及时减少。

b)设定合理的最小库存量

有的客户会临时增加订单的数量,这种情况对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来讲是一个好事,但我们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周期确定对客户产品的发货期,有的比较大的订单的产品零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其有一个适当的库存量,以确保一些常用产品的用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货。在JIT生产方式下,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库存上限和下限,确保合理的最小库存量。

c)跟踪计划执行情况

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生产计划调度部门应实时进行跟踪,监控计划在每个关键点的执行情况,并且根据实际执行情况作出适当的应急方案。制定应急计划。

5 总结

在生产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应用之优点及应注意的方面,生产计划的制定是一个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既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客户的要求对生产加工部门提出生产要求,同时还应根据生产部门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时调整,使加工任务顺利完成,给企业创造价值。

相关文档推荐

从计划的角度切入企业改善.PPTX

315617593 陈杰 1.37MB 21页 积分5

精益化生产计划排程和物料控制管理.PPTX

315616586  1.46MB 113页 积分12

第5章 MRPⅡERP原理主生产计划.PPTX

2138581139 程控 0.52MB 0页 积分5

ERP系统原理和实施 03 主生产计划.PPT

2138581091  0.38MB 57页 积分5

09 Oracle ebs MRP 生产计划培训.PPT

213858902  0.19MB 62页 积分5

生产计划与物料管理.PPT

315616494  3.9MB 87页 积分4

大数据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PPT

2208471552  0.75MB 14页 积分4

07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PPTX

31561719 吴诚 0.46MB 25页 积分4

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PPTX

5654 姚仲达 6.14MB 234页 积分4

柔性生产计划与排产管理.PPTX

56525493 王辉 1.95MB 144页 积分4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