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特征与结构研究
廖燕 曹建安 网络
 信息技术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使得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的精度不断变化,导致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的信息量激增;与此同时,绩效评价系统的内部各种参数呈现多样性和多视角性,间接数据和无形数据正急剧增加且难以量化。这些因素都使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呈现出复杂性,日趋唐息化。此外,除了绩效评价系统本身发展的促动,信息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也与日俱增,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的基础。

    信息系统的概念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作为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一词最早出现于1970年walter T.Kennevan的一个定义:“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直到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Gordon B.Davis才给出了管理信息系统比较完整的定义:“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使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60年代时段式MRP(Time Phased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系统;二是20世纪70年代闭环式MRP系统;三是20世纪80年代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四是20世纪90年代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在理论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关于企业整体的、财务方面的,不能够完全有效用于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作为实现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和管理的一种工具,必然需要企业整体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支持;同时,由于企业的整体绩效是建立在企业内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组织单元绩效的基础之上,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整体绩效管理活动也必定会提供某种层次上的支持。因此,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与企业整体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存在着密切的信息交互关系。

    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评价客体是企业的内部组织单元,而非企业整体。企业内部各组织单元既是企业价值增加链上的基本单位,又是企业战略实施的基本单位。企业整体绩效是企业各内部组织单元绩效的集成,但不是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求和。用于企业整体绩效评价的企业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和管理的需要。构建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既有利于满足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要,尤其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又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企业整体绩效评价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1 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特征分析

    基于信息时代战略性企业内部绩效评价的需要,本文引入战略导向的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讯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用系统思想分析、设计和建立的用于评价企业内部组织单元业绩和效率的绩效管理系统。战略导向的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但其应具有以下特征:

    1.1 基于组织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经济活动具体由其内部各个组织单元进行,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既是企业价值增加链上的基本单位,又是企业战略实施的基本单位。从西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演进历程看,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观察性绩效评价阶段、成本绩效评价阶段、财务性绩效评价阶段和战略性绩效评价阶段。21世纪初,Kaplan将平衡积分卡与企业战略管理联系起来,体现出绩效评价与战咯管理相结合的趋势。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是基于组织的战咯目标进行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的,通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把组织战略目标转化为组织具体目标,再把组织具体目标分解为各个内部组织单元的具体目标,层层落实,使内部组织单元的业务既围绕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又充分利用其资源和发挥其积极性,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增值。组织的战略是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1.2 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的日益加强,企业正呈现出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相结合的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既是绩效信息的生产过程,又是绩效管理的管理控制过程。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将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的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相结合,通过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的绩效评价为绩效管理提供必不可少的绩效信息,又通过绩效管理控制和引导企业内部各组织单元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整体绩效的最大化。

    1.3 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基本上只注重企业的财务方面,所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剩余收益(RI)、盈余(Earnings)、营业现金流量(OCF)、投资报酬率(ROI)等财务指标,所采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wall提出的综合比率分析体系、Dolnason brown创立的杜邦财务分析法和Sat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PH)。20世纪90年代,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识到以企业会计信息为基础的财务评价的局限性,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方法——平衡积分卡(The Balance scorecard)被美国学者Kaplan提出并广泛应用。在对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上,开始更广泛地采用Stewart于1991年提出的经济增加值(EVA)指标。企业绩效评价呈现出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特点。企业绩效是企业各组织单元绩效的集成,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的绩效评价也必然具有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特点。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在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输出过程中不仅重视财务信息,也注重非财务信息。结合各内部组织单元的具体特点。通过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相结合,使内部组织单元的绩效评价更全面、更科学、更合理。

    1.4 结果静态评价与过程动态评价相结合 绩效评价包括业绩评价和效率评价,是对目标实现程度和资源运用情况的综合衡量,是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结合。从当前的研究来看,学者更多注重的是对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的静态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企业内部各组织单元绩效的动态评价。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在注重业绩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效率评价,真正实现了对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的结果静态评价与过程动态评价的结合。同时,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如何处理业绩与效率的关系上,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还充分体现出企业追求业绩,兼顾效率的原则。

 

2 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分析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系统是以下部分的总和:硬件和与之相关的软件、数据集、过程和工作人员等。本文构建的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也包括以上五部分。与传统的信息系统相比,本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既具有信息系统要素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

    2.1 硬件 硬件是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物理部件,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数据获取设备(如POS机等)、输出设备(如打印机等)、全球卫星定位设备和其它的技术设施。

    2.2 软件 软件包括机器运行时需要的各种程序及有关资料,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控制硬件和软件的环境,包括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汇编语言、常用服务器程序等。应用软件能够处理数据并产生用户需要的信息。本文的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唐息系统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要求,由专业人员开发满足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需要的应用软件。

    2.3 数据集 具体包括:a.数据。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数据包括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静态数据是企业各内部组织单元的基本信息状况,包括各内部组织单元的职责、结构、职位分布、员工信息等。动态数据是各内部组织单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的数据,如各内部组织单元的月度业绩、考评数据等。动态数据要求企业的绩效评价者能及时、准确地对其进行跟踪、辨别、搜集、更新。动态数据是系统进行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的主要数据来源。b.数据关系和规则。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信息系统要处理数据,就要建立数据间的关系和规则。数据关系和规则的建立要根据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和管理的具体需要,要能够帮助处理数据并提供有价值的绩效评价报告。c.绩效评价报告。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信息系统要利用数据关系和规则,对企业发生的与绩效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产生定期的绩效评价报告。

    2.4 过程 过程,也称流程,它定义了与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一起工作的人员所执行的任务。这些人员包括用户、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

    2.5 人员 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信息系统所包括的工作人员主要有两类:一是专业人员。本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控制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如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和系统管理员。二是用户。本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是给企业的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绩效信息。它的用户包括绩效评价看、管理者、顾客和其他与系统直接接触的人。

3 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为了满足企业基于战略基础上对各种类型组织单元绩效评价的需要,同时考虑到企业间相关信息系统之间具有差异性,在遵守信息系统建立、运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确定经营目标。再将企业经营目标层层落实,分解为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的绩效评价指标,基于一定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考核、反馈和控制。本文构建的是战略导向下的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所以其分为四个层次:战略支持层、决策支持层、评价控制层、业务运营层(见图1)。

 

 

 第一个层次是业务运营层,是用于启动和记录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活动的最基本的层次。它处于金字塔的底部,所处理的信息量在四个层次中是最大的。它决策的目的是保证有效完成某个具体操作和任务,所解决的问题通常属于结构化决策。

    第二个层次是评价控制层,主要由计划、控制、报告和反馈以及功能衡量组成。它面向绩效信息需求者编制各内部组织单元的绩效指标计划,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标准指标值和历史使指标值生成各内部组织单元的绩效预算,并对各内部组织单元的绩效活动进行控制、报告和反馈。同时,评价控制层还有对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信息系统进行功能衡量的作用。

    第三个层次是决策支持层,它主要解决的是评估未来策略的可选方案并做出选择。它既包括选择使企业绩效最大化的未来经营方案,也包括根据企业具体需要选择未来各内部组织单元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个层次是战略支持层,这个层次要确定企业的远景、使命和价值观,并通过把这些战略转化成企业已经内部组织单元的经营目标,并层层落实,来最终保证企业实现其价值的不断增值和整体绩效的最大化。它处于金字塔的顶部,所处理的信息量在四个层次中是最小的,解决的问题通常属于半结构化决策。

    不同层次所需要的信息的特征也不同,相邻两个层次所需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些共性。而层次之间的距离越远,所需信息的差异性就越大。战略支持层和业务运营层所需信息在特性上具有很大的差异,而评价控制层和决策支持层所需信息介于前两者之间。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