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一线企业,你算老几
销售与市场 刘新华 网络
        一线企业的高手,在二线企业失足,这实在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TCL吴士宏、方正数码李汉生、用友软件何经华……这些从“先烈祠”里信手拈来的名单,赫赫在目,至今让一线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心有余悸。

但自从打工皇帝唐骏先生出版《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之后,一线高手们备受鼓舞,开始心旌摇曳,蠢蠢欲动了。

再加上大批二线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求贤若渴,祭出高官厚禄、香车美女、股权激励等撒手锏,一线企业的高手们,终于禁不住诱惑,扑通通地跳了进来。

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结局依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这些跳下海的高手,劈波斩浪的本领顿失,取而代之的功夫只有“潜泳”。至于能“潜”多久呢?就像小品《火炬手》宋丹丹所说:那得看救生员啥时捞他。

看来,老话题不妨还是要用新视角去翻炒一下,让一线高手们明白:成功是很难复制的。

本系列共分上下两篇,以时间序列纵向展开。中心只有一个:让一线高手(包括准高手、假高手以及未来的高手)少走弯路,不走死路。

当然,你也不要据此认为,这篇文章的阅读对象只能是一线企业的朋友。你如果不幸土生土长在二线企业,你的老板一时半会儿不知被谁忽悠了,突然心血来潮,要引进一线高手,把你们统统打入冷宫,难道你的私心里就不想使个绊子,或者下些蒙汗药,让这些一线高手死得更壮烈一些?

淮南的橘子,香甜可口,但一到淮北,却成了味同嚼蜡的枳。为什么这样呢?古人晏子说得精辟:水土异也!

很多一线舞台的角儿,叱咤风云,威名远扬,但到了二线企业的舞台上,连龙套都跑不好。以至于很多二线企业老板,不住地摇头:空有名头、不过如此……

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水土异也!

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瓜果,一方水土更养一方人!

不同水土上的人,由于环境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人的性格、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也就随之不同。新疆的小姑娘个个能歌善舞,上海的小姑娘个个能说善辩,这都是当地特有的水土养育的结果。

一线企业是强大者(一般是行业的寡头),水土肥沃;二线企业是弱小者(一般是市场跟随者或立基者),水土贫瘠。肥瘦差距之大,有如天壤之别,自然养育出迥然不同的两方人。

差异一:规范文化与草根文化

一线企业是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方面,都有清清楚楚的游戏规则和明明白白的管理措施。

一线企业最典型的特点是“化”字满天飞。比如: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即便是个傻瓜,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或者不该干什么。

二线企业则是在发展中不断规范,没有什么标准化之类的“化”,有的只是“五化”——模糊化、混沌化、草根化、江湖化,最后出神入化——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去拿捏、自己去揣摩。

行文至此,你千万不可以认为一线企业就比二线企业高级,更不要认为一线企业的人才比二线企业的人才高等。一线企业的人,往往只知道照章办事,循规蹈矩,一旦没有标准,就不知天方地圆、天高地厚,渐渐就傻瓜化、机械化以至于退化。而二线企业的人,科学性不强,但艺术性极高,于无形之中,练就审时度势、进退自如、宽严相济、轻裘缓带、空灵飘逸等中国功夫。

常见的情形:一线高手到了二线企业,总是感叹杂乱无章,一团糟,没有标准、没有方向,不知自己在哪里,也不知将要到哪里去,云里雾里、稀里糊涂。当然,这些高手也惊叹和奇怪这些二线企业居然没有垮掉,因为按照一线企业的标准,这些企业起码应该死八百回了。

常见的结局是:一线高手落个游手好闲(该干的没有干)、不务正业(不该干的干了)的骂名,很快被晾在了一边,坐上冷板凳。

一位一线企业的营销高手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进入二线企业之后,老总下达任务命令时,总是用“拿下”这个词,这个市场要“一年内拿下”,这个客户要“一个月内拿下”,从来不说占有率、利润率等等各种考核,一个词就涵盖了营销的所有目标,简直是太深奥了!

一位二线企业老板也曾经讥讽:没有SOP(标准操作流程),你难道就不会走路、吃饭?

画外音:这些来自一线的高手,永远有一道坎很难跨越——做事情不难,但搞明白该做什么事情实在太困难了。

差异二:外脑与内脑

一线企业内外资源之配置,只能用“武装到牙齿”来形容。

表现包括:第一,内部分工细致,每个领域都有专业分工,部门设置叠床架屋,臃肿得可以参加相扑比赛;第二,外部的协力资源豪华奢侈,仅以营销部门为例,“4A”广告公司(一般是一个品牌一家)、专业媒体计划公司、专业零售市场研究公司、地面推广执行公司、专案市场研究公司、促销设计公司……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二线企业的内部组织短小精悍,一般是直线职能制,老板甚至集众部门经理于一身;至于外部资源,几近于无。一家年销售四五十亿元的二线方便面企业,拍摄广告片居然舍不得请广告公司做策划,老板直接找到一家制作社,既当编剧、又当导演。

不难看出,一线企业培养的大多是专才、偏才,二线企业培养的是通才、全才。

但这并不是关键问题。由于一线企业的内外资源实在太丰富(尤其是智库),一遇到问题,就求助外脑,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没有脑子了。

比如,动辄要有质化和量化调查,否则就没有消费者洞察力;要有一流的广告公司服务,否则就没有创意;要花费几百万元购买资讯,否则就不知道市场竞争状况;要花数十万元租借昂贵的图片,否则设计不出高水平的海报(哪怕这张海报事后会胎死腹中,或根本就不会被业务员张贴出去);要请专业公司编排媒介计划,否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分配资源……

难怪海尔的张瑞敏先生曾破口大骂营销人员:你们自己的脑子到哪里去了!

常见的情况是:一线高手到二线企业后,大刀阔斧搞机构改革,照搬矩阵制或者事业部制,冒出一大堆总监和经理;引进BPR、ERP、BU、PMP等一堆洋名词;延揽以前认识的4 A公司、市场研究公司和媒体公司……

常见的结局是:落个“大手大脚”、“只会花钱不会赚钱”的罪名。笔者就听到一个二线老板义愤填膺地叫骂:这些人除了当败家子之外,没有什么功夫。

画外音:一线企业的高手,像“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动不动要做CT、胃镜、核磁共振、血尿化验……花几千元检查费用,还没有搞明白什么毛病。二线企业的人才更像传统中医,破胸开颅的大手术做不了,但“望、闻、问、切”的基本功夫却非常了得,一服中药几块钱,药到病除,还没有副作用。

差异三:风险厌恶和风险追求

一线企业因为骨架大,惯性大,不能跑得太快,否则容易跌倒、散架。因此,贯穿于一线企业的工作作风就是:稳重(说白了就是“慢”)!

即便一目了然的机会摆在面前,一线企业都还是要经历长期、严密的调研和论证。哪怕机会“失不再来”,也无伤兖兖诸公的高薪、豪车、美酒和度假胜地,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

一线企业员工大多属于“风险厌恶型”,都有这样的“潜思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线企业则不同,往往是闻风而动、迅速布局。说干就干,说动就动。特别在乎机会、珍惜机会,哪怕冒点风险、游走在法律边缘都可以。华龙方便面的老板就有一句名言:干了再说,错了再改!

常见的现象:一线高手到二线企业后,拿手好戏是“写”,尤其擅长运用SWOT、SPACE、QSPM等战略工具,制作“可行性分析”的PPT。

结局:光说不练,被冠以“银样枪头”,而弃之如敝屣!

......

一二线企业之间的水土差异还很多,不再罗列。

除非你精神分裂!

仅就上述三大差异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来看,一线企业是富人家庭,养出的大多是“纨绔子弟”,颇似“公鸡”:外表威武雄壮,声音高亢嘹亮,作报告滔滔江水,写文案洒洒洋洋;二线企业水土贫瘠,养出的是“早当家的穷孩子”,颇似“母鸡”:尖嘴小爪,毛短个矮,不打鸣、不抢功,不逞强、不张扬。

公鸡会叫但不下蛋,这就是一线高手失足的唯一的真正原因。试想想,你是一只高产的母鸡,怎么可能失足呢?

或曰:照你这般讲,一线的高手就不能到二线企业修成正果?

答案当然是能。

人力资源专家早就给出了答案:要把在一线企业的一切一切都清零,从头开始。

各位看官可要看清楚:这也意味着要彻底否定自己,来个“否定之否定”!所谓“凤凰涅、浴火重生”!

但是,我们也要正告你:从人性的角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浴火凤凰。要全盘否定自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听听几个下过海、潜过泳的兄弟,在“失足”后,想“再回头”的肺腑之言: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二线企业的环境,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

●要适应二线企业的环境,除非让你的人格分裂和神经错乱!

●一线企业被证明有效的许多方法和经典的东西,都要扔进回收站!

●要用前所未有的力量来否定自身!

……

看到这里,又曰:我辛辛苦苦在一线企业混个人样,如今又要推倒重来,何苦呢?

你还真说对了!

 

一线企业是团队作战,是整体资源战,高手们之所以“刀枪不入”,是因为都躲在安全的指挥所里,干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勾当;二线企业则不同,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是一个“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的地方,是一个需要用血肉来筑成新的长城的地方!

劝你不要为了反驳我的观点,老是拿打工皇帝唐骏的成功来说事。

以唐骏先生的智商和能力,往前推300年,往后推300年,总共600年之内,不会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用网络红人“凤姐”的话,来点评这位打工皇帝,也许再恰当不过了。所以,请记住:一个美国喜剧大师要是去演希腊悲剧,显然会有极大挑战;而你离开一线企业,你可能什么角儿都不是。

当然,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走一遭,否定和清零已经知道,成败得失不去预料,横下心来就是要把热血燃烧,那么,且听下篇的分解和唠叨。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