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懂技术,你想创业,你该这么做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

我是个搞技术的,我也承认我比较产品为先——先把自己的 idea 实现构建出来再说,这之后再看有什么问题。不过,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非技术出身的同行同样也是产品为先。他们希望做出很棒的东西然后再出去推广获取用户,尽管他们真正能放大招的地方可能是在兜售这一环。

这里我有个想法:不要找一个技术型的联合创始人(起码是暂时不要)而且不用去学怎么编程。用你现有的能力尝试做一个服务为先的生意。

我在几个月前从 YC 毕业,那段时间中最有趣的经历之一就是和我的同学走得很近。我几乎是当场看着他们的小挣扎和小成功是怎么发生的。我同时也看到了拥有不同技能的人的各种组合——有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全是搞技术的,还有些基本上就没做技术的——他们各自八仙过海地去攻克属于自己的领域。让我心生敬佩的是,那些非技术出身的创始人用了不同的方法打开属于自己的门:在一开始不构建任何东西,而是走街串巷地去找到那些能为自己手动做的服务而买账的客户。在拥有更多顾客后,他们才会通过技术去减轻自己日益繁重的人力痛苦。这个方法甚至对技术团队也有效——有个面向企业做 API 的团队,当 API 被调用时,这个 API 实际只会发邮件给创始人,他们会人工完成工作,再异步向客户返回结果。这样的方式让我印象深刻,而我现在觉得创业公司应该一分为二:分别是技术为先的公司和服务为先的公司。

来定义一下:

技术为先的产品是那些需要先建造出来才能展示自己的产品。Google 属于技术为先的产品,游戏、效率类应用都属于这个领域。对于技术为先的产品来说,你不能在没有做出产品的时候让用户去明白这个新产品,因为它太依赖于技术了。你不能做个假的搜索引擎或者文件同步程序。Marc Andreessen 将这个定义为技术或产品风险。要减轻这种产品的风险就需要一个技术人员。

而服务为先的产品则取决于它核心的服务或社区。Groupon、Airbnb、Exec 和 TaskRabbit 显然都属于这个领域。这些公司其实基本不太需要技术为先——它们本来就没有高的技术和产品风险。它们只需要向人们兜售自己。比如你的想法是为部件制造商和购买者做一个市场。那一开始,部件制造商和购买者间的关系在没有技术的情况下就是能够被建立的。技术只是之后规模化的助推器。服务为先的产品大概就是 Ben Parr 说过的牵引型创业公司的子集。

 

嘿,去探索那些服务为先的产品就够了

几乎我碰到的所有非技术同行的想法都是技术为先。嘿,不要这么做!

用上你的优势!并且找到那个可以让你立即用上优势的 idea。

只去探索那些不需要什么技术、或许只要个博客或简单网站就够了的 idea。不要想什么技术,想想怎样让这个服务或社区在这个简单的方式上动起来。让你的服务 100% 地人工完成,直到你不得不雇佣更多的人或者要用上技术。

作为一个非技术型的创始人,你可能很会打好关系和维持关系;你可能善于推销;你还可能懂得构思,让人们对你的想法买账或因为你的 idea 兴奋地睡不着。这些都是很赞并且来之不易的技巧,它们的确不能帮你造出照片分享应用,但却能让你建立新的市场。

如果你有能力告诉世人:你的服务和社区在没有太多技术构建的情况下就能动起来,那你就有更足的底气给你去寻找技术型的联合创始人或者投资人。

现实中,当我参加聚会时,我没见过哪个非技术型的人真的做过这种体力活。如果他们有这么做过的话,我会非常重视他们和他们的 idea。

 

找到这些idea

你都怎么着手去找这些 idea 的呢?看起来大部分的想法早就出生,已经在市场上打酱油了。好吧,来点思路。你知道某些潜在的供应吗?你能找到个新颖的方法把这些拉拢到一起吗?你可以将它和买方联系到一起吗?你可以将某些本来挺贵挺奢侈的东西供应给所有人吗(比如发型师、个人助理等等)?

你会在获得某项技能时存在困难吗?比如说,很多垂直领域的企业在市场营销上都表现不加,或者你可以帮助他们?又或者你可以帮助到某个垂直领域?

你都认识哪些人?或许是很多律师?工程师?建筑工人?或许他们有些需要的东西是你能提供的?

我很幸运地看到了很多 YC 的同学能够在建立服务为先的公司时做得很棒。我不能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所以我选了当中的两个来详细讲讲。

独特旅游体验的大卖场 Vayable

Vayable 让游客有机会在世界各地购买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将能够提供经历的当地人与游客联系到一起。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交易旅游经历的 Airbnb。(由当地的“旅行专家”发布旅游活动,让不愿“随大流”的游客可以获得个性化的旅行体验。Vayable 已经实现了盈利。)Vayable 的 Jamie Wong 曾想过周游全世界、让当地人带她去到那些真正有趣的角落。

 

在开始的头几个月,Vayable 在技术上充其量就是个 wordpress 博客。她在自家旧金山开始了项目,而她走的第一步就是找到那些导游。所有的工作都是走街串巷“接地气”地进行的。她联系了朋友,朋友的朋友以及那些在旧金山的旅游博客主。她甚至还为了找有意思的人举办聚会。

在手上有些导游资源后,她开始寻找游客。她很有才地找到了第一批游客:她接待使用 Airbnb 的客人,弄清楚他们想看些什么,然后为他们设置旅程。

比如说,其中有客人想做个旧金山的创业公司之旅。Jamie 认识创业公司的人,并被引荐过三个曾经做过专业导游的家伙,他们同意做创业公司之旅。然后她就为这个旅行拉拢更多的人:她做了些传单,跑去创业公司的聚会,还找了些当地朋友加入。

就这样,Jamie 发现了一个潜在的供应。事实证明,人们对自己的城市足够了解,并且乐于去展现他们所拥有的——特别是在能赚点闲钱的情况下。而游客喜欢“走小路”去发现不一样的风景、品味当地的风情并切身感受经历。她能够发现这些,并且在没有技术的条件下人们也愿意给她奉上真金白银。这只需要一个博客,一个承载了少许信息、几张导览相关的图片、几段感言视频的博客,剩下的就是大量的兜售了。

让室内装修平民化的Tastemaker

Tastemaker是个可以将室内设计师和房主联系起来的服务。他们把室内装修服务——这个本来很贵的东西——以便宜的价格提供给房主(避免了不必要的开支)。

一开始的时候,Tastemaker 在做的其实是个稍微有点不一样的产品——为家居摆设提供一个可以购买的 Pinterest。而他们现在的产品——一个装修服务的市场,则是从一个简单的任务开始的:他们试图了解人们是怎么给家里添置购买家具的。在对这个问题挖掘得更深、和大量的目标客户聊过之后,他们发现人们在做购买家具的时候有很多选择,但真正有需求的是找人帮他们设计自己的空间。

 

所以 Tastemaker 开始和室内设计师交涉,发现很多做室内装饰的都对“零碎时间在网上打点小工”感兴趣,但大部分的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有效率地找到客户。醍醐灌顶地,Tastemaker 发现他们可以成为这当中的媒人,带动两者互动的同时也让设计师们有活可干。

 

他们有了市场的供应方,但大部分的房主并不对室内装修服务买账,市场的需求方需要被证明是存在的。

他们挑了一些最初调研时接触的设计师,问他们愿不愿意加入团队。最终有三个人同意了。在这个时候,Tastemaker 的两个技术型联合创始人开始做 web app。但如何将市场运转起来?这当中依旧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他们没有等,而是让另外两个非技术型的联合创始人跑去找他们的客户。当时他们还是在没有网站、只有纸笔和 email 地址的状态下做的。

 

第一批客户来自他们对自己人脉的挖掘。他们问了周围的人并在之后发现了想要给房间装修的人。在询问他们的需求后,Tastemaker 帮他们联系到了一位品味契合的室内设计师。

这个头开得不错。他们赚到钱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可行并且能成长为真正生意的室内装修市场。就跟 Vayable 一样,他们不需要什么前沿技术。Tastemaker 从过剩的供应中找到用户,并且为他们和购买者建立联系,处理好互动的同时把一切打点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到了如何运作起客户和设计师之间的互动,而这也帮助他们构建一个真正迎合顾客和设计师需求的 web app。

 

结论

非技术性的创业者啊,你听我说,有一些领域里,你不需要技术也能取得惊人的进步,在这里,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技能。当然我很清楚在我举得这些例子中,技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不是核心角色。没有核心的服务部件,技术什么都不是。随着公司的增长,需要找出办法免除人工操作的痛苦,实现规模化,这才是技术出马的时候。

 

你的技能很宝贵。Vayable 和 Tastemaker 还有很多公司都证明了这一点,那就是,哪怕你什么技术都不懂,也可能做出一家公司,所以拿好手里的锤子开干吧伙计。

相关文档推荐

DeepSeek给我们带来的创业机会.PDF

1741572850  5.27MB 0页 积分6

创新模式引领商业.PPTX

315565140  2.88MB 47页 积分6

商业模式系统.PPT

315565139  4.14MB 0页 积分5

商业模式基础.PPTX

315565137  0.43MB 20页 积分5

商业模式画布.PPTX

315565136  4.86MB 50页 积分8

商业模式设计及案例.PPTX

315565134 黄刚 3.71MB 39页 积分6

技术人如何走上创业之路 从架构师走向创业者.PDF

3168341817 郝峻晟 3.99MB 16页 积分6

新范式新时代新机会.PDF

315565133 陆奇 10.86MB 54页 积分5

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影响要素讨论.PDF

315565132 姜珂 5.26MB 13页 积分4

相关文章推荐

巴菲特:不纠结过去的事,人生只能向前看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 

以客户和利润为导向: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 

一文读懂商业模式

为你加参 郝爽Cherry 

为什么企业越大,越缺乏创业精神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 

构建成功战略的7个要素

morethandigital Benjamin Talin 

如何从0搭建公司后端技术栈

互联网后端架构 CIO之家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