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

来源:网络 作者:方浩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每天都在发生大量的创新。像腾讯这样的公司,人再多也就1、2万人,是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自己做完的。” 腾讯副总裁,腾讯产业共赢基金董事总经理彭志坚对《创业邦》说。这是他入职腾讯5年来,首次接受媒体的独家专访。“很多人说,腾讯投资并购是这两年是突然冒起来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腾讯在2005年起就陆陆续续做了一些投资和收购,从2008年开始我们每年的投资金额和数量都是翻番的,只是很多案子之前并没有对外宣布而已。”彭说。

过去这几年,腾讯已经投资收购了过百家公司,投入金额超过百亿人民币。仅从数量上来看,这两个数字绝对不输于任何一家一线VC的盘子,而且是全线布局。不仅在中国投,在美国、在日韩、在东南亚都有企鹅的影子;既有游戏公司,也有华谊这样的传统媒体公司;既有规模庞大的电商公司,也有微型的开发团队;既有在二级市场的投资,也有以LP身份参与的创投基金。

长期以来,腾讯给人的固有印象是,什么事情都自己干。几乎所有产品线都是围绕QQ这款核武器展开的(当然,将来可能还会加上微信),无论是自己做还是模仿别人,产品路径清晰无比;但是,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腾讯投谁、收购谁的逻辑是什么,让外界颇感迷惑。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是彭志坚最不希望得到的两个标签。"腾讯虽然是几千亿人民币市值的上市公司,但还是充满着各种危机与挑战,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随时都可能被人颠覆。腾讯成立产业共赢基金的原因,就是想通过投资并购的手段,依托腾讯开放平台,和产业上下游的公司进行合作,做一个产业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合作者,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链。"彭说。

作为一家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有没有可能像思科、Google那样通过正向的资本运作,不断强大自己的业务,并且成为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福音,而非天敌?

一、腾讯的投资战略是什么?翻开腾讯过去几年的投资清单,以传统的眼光分析几乎不可能找到什么规律:种子阶段的项目有投,A、B轮的公司有投,Pre-IPO的有投,甚至艺龙、华谊兄弟这样的上市公司也投。天使、VC、PE,每种类型的投资机构都可以往腾讯身上套。面目不清,是外界对腾讯投资布局的最大感受。

彭志坚:关于我们的投资策略,其实在腾讯内部非常清晰,最核心的就是战略价值,大部分案子我们是战略价值和财务价值并重,但第一位的永远是战略价值。

什么是战略价值?一个是优势互补,一个是前瞻布局。优势互补比较容易理解。就前瞻性布局来说,有一些投资短期之内看不到明显的合作点在哪里,但是它有潜在的长远战略价值。 就像下围棋一样,一个子下去,你也不知道最后什么结果,有可能这个子被人家吃掉了,有可能逐渐占一大块空地,也有可能在关子阶段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棋子,所以这些就是相对来说比较前瞻性的布局,我们会这么考虑。(旁白:所谓战略价值,都是相对竞争对手而言的,即人无我有、我取人舍。说白了,这和市场竞争有关,可以看做是一场零和游戏。比如腾讯投资金山,就是不想让自己在安全领域受制于人;投资顺网,就是要扼住网吧这条中国互联网的隐秘咽喉。显然,这都属于战略价值。)

二、为什么投资电商?到目前为止,腾讯最大的一串战略投资,当属电商。这也是腾讯备受争议的投资领域。原因很简单,在高举高打两年之后,中国电商行业已经成了投资机构的重灾区,几乎没有赢家。

彭志坚:其实腾讯一直做电商,从拍拍开始做起,只不过当时没有看的太清楚,所以一直没有发力。到2010年后,我们越来越觉得电商是未来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有一种很紧迫的感觉。腾讯必须随着用户的成长而成长。用户在成长,他们的需求在成长,不光要玩游戏,还干别的事,比如网上购物,比如网上学习,等等。我们就必须让我们提供的服务跟着用户的成长而成长。

当时我们想,要做这件事情,需要两个方面的积累:一方面是人才;另一方面是业务。从人才讲,投资和收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式。从业务上讲,阿里系已经规模庞大,C2C这条路已无法继续走通;而B-C方面京东快速崛起,在品类和口碑上的影响力别人也一时难以超越。作为平台型公司的腾讯,应该怎么切入?

坦白说,腾讯的流量很大,但电商流量还不大。只有培养用户在腾讯平台进行网购的习惯,积累电商流量,腾讯电商才有机会。电商流量从哪里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些核心品类,作为培养电商流量的基础。 这些品类要足够标准、规模足够大、用户群足够多,所以3C类电商投资了易迅、鞋类电商投资了好乐买。我们甚至也考虑过1号店等其他合作伙伴。在有了充足的电商流量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在之上打造一个类似Amazon的market place.

电商这两年的日子之所以不好过,根本原因就是流量成本太高(流量成本加上其他成本覆盖不过来的话,自然会亏损)。电商平台如果能够积累大量的流量,加上Market place大量的商品,每单交易的流量成本(当然还有营销成本等)就会降低,这是平台类电商的核心优势。(旁白:腾讯以拍拍起家,但它的成长速度并没有跟上整个行业的爆发速度。到2009年,腾讯终于意识到,电商是一个价值链非常复杂的领域,从供货商、物流体 系、市场营销等一系列环节,跟腾讯原有的DNA并不完全一致,行业经验和人脉的积累,需要太长的时间。也正是从那时起,易迅、好乐买、珂兰钻石等一批电商 公司,都拿到了腾讯的Offer。据说,腾讯当年差点入股1号店,在签字前的最后一刻,被沃尔玛横刀夺爱。)

三、投资还是收购?腾讯目前的投资布局,纯粹投资占大多数,10%左右是收购。哪些项目适合投资,哪些适合收购,这也是摆在任何战略投资者面前的课题。

彭志坚:一个不能成为独立生意的项目,就好像一个不能独立跑的轮胎,如果我们觉得合适,就会倾向于收购进来,因为它反正在外面单独跑也不可能存活下去,就是汽车零部件,你得装到汽车里面去才能用;如果能够独立跑,有成为独立生意模式的可能,我们尽可能使用少数股权投资的模式。但是如果说这种企业对腾讯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是我们现有平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那也会考虑收购进来。(旁白:事实上,腾讯对大部分创业团队的收购,是奔着人才去的。之前,腾讯在广州收购了一个叫做MyTT的创业团队,做手机同步助手的。当时这5个人的团队 做了几十万的用户,很辛苦,但吴宇这个团队非常棒,能力强,与腾讯的价值观也非常吻合。彭志坚说,“你说腾讯自己做不出来几十万用户的产品?那不可能。我 们看重的不是他们的产品,而是这个团队。”现在MyTT的创始人吴宇手下的团队人数已经达到200多人。)

彭志坚:不管是完全收购,还是少数股权投资,我们的原则就是保持团队的积极性,保证团队的利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能够独立发展的生意,我们尽可能少做股权投资,不能够独立发展的生意,我们会用合适的方式来进入,可能会考虑全资收购,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当然也有一些行业,比如说游戏其实是可以独立发展的行业。因为游戏是一个创意产业,要有强大的动力和非常好的创意, 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所以我们游戏上基本上很少做收购,绝大多数是少数股权投资。目的是为了保证团队有足够的利益保证、有足够的动力把事情做好。

四、收购之后,如何尽快让创业者成为“腾讯人”?相对投资而言,收购的难点在于如何整合。康盛创想被腾讯收购之后,戴志康跟彭志坚开玩笑说,以前在公司里有什么事,我走出办公室,在屋子里大喊一声,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儿了,现在很多东西要审批、汇报,一开始真不适应。

彭志坚:这是不可避免的。腾讯有两万人,不可能每个人都向Pony/Martin汇报,再扁平化也会有层级。而腾讯文化的弹性在于,大家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还是可以直接达到公司最高层的。对于被收购团队,在收购过程中都会进行坦诚的沟通,把困难都摆在桌面上,让大家有一个正确的预期。其实就象招聘一样,把所有好的、坏的、机会、困难、挑战都讲得很清楚,双方有个合理的预期,否则最后来了你不高兴、我也不高兴,大家都不高兴,这对大家都是损失。

腾讯进行收购,首先看创业者的风格与腾讯的文化是否契合。即团队的心态、文化跟腾讯的心态和文化是不是一致。至少我个人感觉,在腾讯4年多的时间里,腾讯是一个非常开放、非常民主、非常扁平的互联网公司,鼓励自下而上的创新,大家心态都特别好,就是踏实干活,把事情做好。

所以说我们要找的人也希望是那种踏实干活、有事业心、真想做事、想做大事的人,这个特别重要。(旁白:为了帮助对收购之后的团队更好的融入腾讯大家庭, 腾讯会就每个收购项目成立了“联合融合小组“,一般有100天的融合期,这个小组中,有投资部门的人、有业务线的人、还有财务、人力、法律等部门的人,在 期间内融合小组每一个星期或半个月开一次会,沟通,了解,并解决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100天之后,还有半年一次的沟通,直至这个团队完全融入腾 讯。

对于收购成败的判断标准,腾讯就看两点:人和事。成功的收购,优秀的团队进来之后,一定在腾讯平台上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不 断壮大团队,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因为他们的舞台更大了,施展空间也大了。"当年收购Foxmail的时候,团队规模不大,你看现在小龙带多少人的 队伍、做多牛的产品。后来我们在广州收购的MyTT这个团队,CEO吴宇带着5个人加盟了腾讯,现在带200多人的团队,负责一批无线产品的开发。”彭志坚说。)

彭志坚:优秀创业者的四个关键词

企业要做起来最核心的是什么?除了路子要对、方向要对之外,其实最核心的是团队,团队本身决定你的路是不是对,方向是不是对,方向错的时候,能不能及时的调整。所以我们投资时一直看重团队,特别是公司的创始人。团队至少占整个考量的90%以上,团队的老大在这个团队里面占90%以上,所以说公司的创始人、公司的老大基本上决定投资的80%-90%。

那么,我们要什么样的创始人呢?肯定要聪明、要有很好的商业嗅觉等等,这些都不说了,但是我特别想强调四点:

第一是大气。我特别喜欢大气的CEO,特别正,人品要好,CEO最重要的能力是领导力。领导力不光是有长远的眼光,人品正不正、心胸是否开阔非常重要。大气开阔的CEO乐于分享,愿意跟股东、合作伙伴、自己的团队一起分享成果。如果一个创始人甚至不愿意把股权分一部分给自己的兄弟们,这会让我们有很大的顾虑。尽管这种人可能也会做的不错,但不是我们想投资的。

第二是高度。CEO一定要有高度。1米高的人下面你放不了1.8米高的人,他在下面要低着头走路的。如果你要投一家公司,你要想这个老大是不是有足够的高度,支撑一个几亿、甚至几十亿美金的公司,至少他要有这个潜力。我们经常听到,如果一个人不够做CEO,但他的产品不错,以后再找一个CEO来帮他云云,我其实不太相信这种说法。CEO就是CEO,老大就是老大,他一定要有一个高度,下面才能放高人,他有1.5的高度的话,下面可以放1.4米的人,他有2米高的时候,下面可以放1.8米的人,但是你不能说1米的人下面放一个1.8米的人,这个我认为不太可能。

第三是超强的执行能力。超强的执行力就是,一旦决定的事情,就象推土机一样,以摧枯拉朽之势,坚决执行到位。另一方面,要善于抠细节,不断的对产品进行优化,力求尽善尽美。第三,要有快速反应能力。互联网本质上是服务,一个互联网产品出来,要有亮点,但绝对不会是完美的,需要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的快速迭代,解决问题,优化用户体验,不断的给用户惊喜。

第四是操盘能力。这一点说白了就是关键时刻的重大决策能力。我们看到市场上很多公司,创始人很聪明、技术做的很好,产品感觉也很好等等,也很有冲劲,但是第一笔融资拿两、三百万美金的时候还好(这个盘子比较小,还能过得不错,业务发展也很好);但是一旦拿到上千万美金资金的时候,就开始乱阵脚,不知道怎么花,或者到处乱花,盲目招人、盲目扩张,到处打广告。这种情况我觉得就是操盘能力不够,或者说不够成熟,他完全就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这种是很可怕的事情,很可能顷刻之间倒下来。

另外一个情况就是逆境的时候。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逆境的时候你要有比钢筋还坚强的神经,经得住考验。比方说你做一个产品还不错,但是过段时间,大家都看你这个东西不错,很多竞争对手就出现了,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你能不能淡定、沉着,不要随着竞争对手起舞而起舞;或者董事会给你压力的时候,你能顶住,团队给你压力的时候你能顶住,这当然需要一个度,不是说别人的意见你听不进去,但是你不能瞎听别人的意见,你要听别人的意见,但是听完了以后要有判断,有主见,敢做决策,做正确的决策,而且不左右摇摆。这就是关键时刻的重大决策能力,我称为操盘能力。

创业者:腾讯的钱好拿吗?

李树斌:马化腾一点架子也没有

腾讯是在好乐买C轮融资的时候进入的。当时准备这轮融资的时候,正是电商行业最风光的时候,投资人都追着跑。那段时间,鲁明和李树斌几乎每天都在接见投资人,最后两人应付不过来,干脆“轮流接客”。所以当彭志坚找上门来的时候,正好赶上李树斌“值班”。彭把李约到一个饭馆吃饭,表明了来意。“当时我们其实和其他机构已经谈得差不多了,接待老彭就是出于礼貌,想吃顿饭把他打发走就算了。”李树斌回忆说。

但彭志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拿出了死磨硬泡的精神。最后李树斌没办法,撂下一句话:如果你们真的有兴趣,就一星期内敲定吧。“当时我想,腾讯这么大的公司,肯定不会这么快做决策。”李树斌说。

但让李树斌和鲁明没有想到的是,不到一周,彭志坚打来电话,说,“我们可以投,方便的话就请你俩准备一下去趟深圳见下Pony(马化腾)他们,可以对腾讯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李树斌至今还记得去腾讯总部的情景。“一天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和业务线开会,见各位副总裁,见刘炽平(总裁),最后在下午见的是马化腾。”据说那天下午马化腾迟到了10分钟,不停地给李树斌和鲁明道歉,最后又亲自坐电梯把他们送到楼下。“一点架子也没有。”李树斌说。

而这次深圳之行,也让李树斌他们见识了腾讯的务实。“马化腾问的都是非常细的问题,而且都是关键问题,没有一点水分。”回到北京后,鲁明和李树斌决定接受腾讯的投资。“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腾讯的钱我们可以不拿,但是,如果竞争对手拿了怎么办?任何创业者都会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的。”李树斌说。

黄建:腾讯投资绝对不是"引狼入室"

2010年年底,一款叫“胡莱三国”的游戏开始在腾讯开放平台上崭露头角。彭志坚找到胡莱三国的团队,希望投资他们。“从年底开始谈,一直到2011年上半年敲定交易。”胡莱三国的CEO黄建说,当时胡莱并不缺钱,但想到腾讯能够提供的资源,还是决定接受投资。不过,胡莱创始人乔万里和黄建提出两个条件:第一,腾讯只能买进小额股份;第二,不能进董事会。

“真的是有点不放心。你想,它自己也做社交游戏,而且做得还很好,我们当时感觉胡莱与腾讯自己的产品比,还是隔了一层。”黄建说,双方在进不进董事会这个问题上,吵了很长时间,“可以说是和Richard(彭志坚)拍了桌子。”原因是,腾讯不仅要进董事会,还要包括其游戏业务线的人。最终权衡利弊,胡莱还是接受了腾讯的董事会成员要求。

2011年,胡莱开始从社交游戏向页游转型,伴随而来的是收入上的阵痛。有一次开董事会,胡莱创始团队向投资人交待过去一个季度因转型而导致的收入下降。“本来准备好挨骂了,没想到散会之后第一个请我们吃饭、安慰我们的就是腾讯的人。”黄建说,合作之后才发现,绝对不是引狼入室那种感觉,他们给的资源、协调真的很多。

匿名创业者:腾讯的内部竞争要比外部更激烈

把腾讯业务线的人放进被投公司的董事会,是腾讯投资的显著特色,几乎每一家被投企业都有来自腾讯相关业务线的负责人。这种安排的一个好处是,真正实现了双方在产品层面和团队方面的无缝对接;难点在于,可能会让距离最近的两个竞争对手在同一个董事会上。

腾讯曾经投资过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在手机上的直接竞争者就包括腾讯自己做的一款产品。“一开始就有竞争,他们的人还在我们的董事会上,说不别扭那是瞎话。我们是被投企业,人家是自己培养的,血缘关系就是不一样,这一点必须得承认。”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说,但是好处在于,腾讯系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是良性的,“在市场上我们与拍拍团队真刀真枪地干,但私下里大家都是哥们,去深圳我们一块吃烧烤、喝啤酒。”

如果把中国互联网视作一个江湖,那么在腾讯内部就还存在另外一个生态系统。“大江湖的竞争是没有底线、没有秩序、没有仲裁者的,有点笑傲江湖的意思,反正大家都是无法无天。在腾讯这个‘小江湖’,竞争甚至更惨烈。你行不行,拿产品和业绩说话,其他都是废话。但是,不同在于,腾讯系内部的竞争,是良性的,有道德底线的,有秩序去遵循的,它更像一个‘法治社会’。”这位创业者对《创业邦》总结道。

相关文档推荐

腾讯会议助力药企内外部效率提升.PDF

1741071263 郑毅 3.28MB 14页 积分0

基于LLM的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在腾讯的落地实践.PDF

1738713220 谭云志 5.29MB 22页 积分6

腾讯大数据基于StarRocks的向量检索探索.PDF

1737425434 赵裕隆 3.48MB 34页 积分6

腾讯云流式湖仓统一存储实践.PDF

1737423643 李哲 1.95MB 0页 积分4

腾讯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体系.PPTX

1736917170  6.77MB 52页 积分8

从开源组件到自研架构腾讯文档现代化工程演进实践.PDF

22371341431 伍时琅 2.06MB 29页 积分6

腾讯混元代码大模型实践经验.PDF

22321152388 刘傲 1.44MB 41页 积分6

腾讯音乐基于全链路的可观测挑战与解决之道.PDF

22331281189 吴杰华 5.77MB 22页 积分6

腾讯游戏知几语音合成大模型推理实践.PDF

4240138287 李正兴 3.4MB 23页 积分5

腾讯游戏活动开发提效之路.PDF

3168102028 陈和 1.73MB 39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