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协同办公
移动时代BYOD计划带给CIO新的挑战
网友    综合  编辑:dezai   图片来源:网络
BYOD策略为一种替代性策略,让员工、业务及其他使用者,利用个人挑选与购买之终端装置执行企业应用程式,并存取资料。此一策略的应用范围通常含括智慧型手机与平板

Gartner近日公布全球企业的“执行长计划“(Executive Programs)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企业“员工携带自有装置”(bring your own device简称BYOD)计划普及,预计至2016年将有38%的企业停止配发装置给员工。

Gartner副总裁David Willis指出,BYOD策略是商业端用户运算近数十年来最大的经济及文化变革,包括创造新式移动工作力的契机,以及降低或消除成本。

BYOD策略为一种替代性策略,让员工、业务及其他使用者,利用个人挑选与购买之终端装置执行企业应用程式,并存取资料。此一策略的应用范围通常含括智慧型手机与平板,也可应用于PC。

由增加工作人力当中使用移动应用程式的人数,BYOD能够为CIO与企业推动创新。将应用程式推广至所有人,可创造超越传统移动电子邮件与通讯的全新契机,最终是开放存取与推动创新。

目前实施BYOD政策的企业,以中型和大型企业(营收5亿至50亿美元、员工人数2,500至5,000人)最普及;BYOD也可让较小型企业不需投入极高的装置与服务成本,即能移动化。

全球采用BYOD的情况有极大差异。美国企业的BYOD接纳度是欧洲的2倍,欧洲是所有地区当中接纳度最低者。印度、中国及巴西的员工,最可能在工作上使用个人装置的地区,主要为使用手机。

如何补助个人装置的使用,是规划BYOD计划的关键,将对经济面产生巨大影响。目前仅约半数的BYOD计划提供部分补助,全额补助所有支出的情况日趋罕见。

除了关心钱的议题,安全问题是BYOD最令人担心的部分。移动平台资料外泄的风险高。部份移动装置的设计是透过云端分享资料,因此没有通用的档案系统让应用程式共用资料,因而增加了资料在应用程式之间复制和在云端、应用程式之间移动的机会。

本文作者:网友 来源:网络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众号:imciow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章旨在分享信息,不代表对其内容的完全认同。文章来源已尽可能注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同时,我们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完全保证,对于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转载仅出于传播目的,读者应自行对内容进行核实与判断。请谨慎参考文章信息,一切责任由读者自行承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