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达到一种“对”的状态

来源:网络 作者:陈小蒙

为什么没有人知道天堂长什么样?因为,从来就没有人真地到过天堂。 ——陈小蒙

潘石屹写了一本书,叫《我用一生去寻找》。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也很喜欢这句话里面描述的状态。因为我没有仔细读过这本书,所以我可以信马由缰、肆意揣测,这个穷尽一生的东西到底为何物。我认为,一个人可能穷尽一生去寻找的,就包括一种状态,一种对的状态。

有人说,创业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在成功之前,摆在你面前的有很多很多的未知,很多很多的不确定性。创业者需要作出很多次正确的决策,才能一点点靠近成功,而一次错误的决策,就可能让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因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成功也就变得很难。

我想把这个观点加以推衍,用在另外一个话题上——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一个人要处在一个对的状态,做对的事,同样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他要在人生的多个阶段、不同时期都处在一个对的状态,做对的事,就更难了。可以说,混沌不清、失去平衡、处于混乱,才是生活最原始的面目。

因为两个原因:
1、一个人从出生到逐渐长大,他的经历、经验永远是相对单薄的。
2、我假定了一个人需要不断成长。

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除了祖先留给我们的,让我们可以生存下去的人类固有的条件反射等等以外)。这个时候的人具有最大的可塑性和可能性,但同时也最容易犯错。但随着这个人的一点点长大,他的经历和经验会逐渐丰富。在特定的某个时期,这些经历和经验都可以引导他,让他少犯一些相对某个时期的低级错误。

举个例子,一两岁的小孩相比刚出生的婴儿,就不会看到什么都往嘴里送。一个七岁的孩子相比一个两岁的孩子,就可能知道要远离电源、插头这些东西。一个工作过几年的学长就可能会告诉一个准备工作的学弟,第一份工作别太看重工资,也别太看重公司,最重要的是看自己做的是什么活,有什么人在带着自己。最后,一个快要死去的人可能会在临终前才幡然醒悟:“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过度辛苦地工作。”

但是,因为我假定了这个人需要不断成长,而成长本身就意味着不断地做突破。在这种前提下,这个人通过前期活动积累的经历,首先不足以描绘他未来的生活;而他通过前期经历积累的经验,也不足以让他完全应对之后的人生,以及之后的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每到一个新的时刻,新的阶段,这个人就会再次被置于各种未知当中,他要重新开始寻找切入点和平衡点。这种感觉就像是他的眼睛被蒙着布在走路,他会惶惑,会不安,也会着急,即便他没有上面的这些情绪,他确实是平心静气的,要找到这个新的平衡点,也是需要时间的。

正是因为我们处在时时的变化中,所以在某个新的时刻到来之前,我们无法预先感受到一种对的状态。而在这个时刻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也不能立马就进入这种对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回首过去的我们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犯了那么多在现在看来是显而易见的错误。

我们明明知道,明年,五年或者十年后的某一天,我们依然会像在今天追悔过去那样追悔今天,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又无法阻止错误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愿意跟一些智慧的长者、智者去交谈,我们喜欢去读经典——所有这些都预先向我们描绘了我们未来生活的一部分,尽管这部分的描述可能没有我们自己体会得那么真切,但起码可以让我们有意识地去规避一些错误,也让我们在遇到某些问题时更加平心静气。

 

不过,其实我想说的另外一句话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

即在你碰到对的事,处在一个对的状态之前,你很难想象那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样说可能有些抽象,在这里我可以举两个例子。比如说,在进入一家让我满意的公司之前,因为我之前工作过的公司都不怎么让我满意,所以我很难想象,一家理想的公司到底是长什么样的,我在这家公司工作,又会是什么一种状态。再比如说,在我碰到一个对的人之前,我同样很难想象,跟一个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两个人要经历些什么事情,达到怎样的默契感和认同感,才会自然地过渡到这样一种心态。

在任意一个特定的时期,因为我是从“不对”的状态过度到一个“好”的状态,所以在我真正达到一个好的状态之前,我是很难在脑海中全面想象,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但是,一个人处在一个不对的状态下,和处在一个好的状态下,区别却相当大。

当你处在一个不对的状态时,你很容易狗急跳墙,也很容易病急乱投医。因为你很急,你急于打破这样一种坏的状态,你愿意去做各种尝试。做尝试原本无可厚非,但病急乱投医的成本可不低。正是因为你很急,为了尽快进入舒适区,你会在足够的抽样和判断之前就急着把自己“卖掉”,急着让自己进入一个新的恶性循环。

当你处在一个不对的状态时,你也很容易依赖别人,依赖外界左右你的行为。

这里先说说依赖别人的判断:

想想看,当你越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越是六神无主的时候,你是不是就越依赖别人的观点和判断,恨不得他们直接告诉你下一步要做什么呢?在这种情况下,说实在话,你并不十分在意别人的判断是基于怎样的逻辑,更多地只是想要一个可执行的,帮你免于纠结的结果——但这里面的问题是,别人可能可以帮你一次两次,但是在碰到类似的问题时,你可能还会纠结。

再说说依赖外界左右你的行为:

这里以我自己为例。当我一天浑浑噩噩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时候,我觉得在内心深处,或者说在潜意识下,我期望着有一个人能够打断我,给我派些活做,或者招呼我跟他做其他任何事,帮我消磨掉时光。总之,要转移我的注意力,将我从自我怀疑或者深深的迷惑中解救出来。

更可怕的是,当你处在一个不好的状态时,你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没有意识的。因为对人类而言,我们往往需要通过对比才能对事物的优劣产生一个更直观的判断。举一个被引用了无数次的例子:当你的周围都是中国人时,你可能并不能解释什么是中国文化。而当你到了外国,置身于一个文化背景与母国完全不同的国家时,你才会发现,原来这部分是属于中国固有的文化。

还有一点是,很多时候,只有当你处在一个对的状态下时,你才会发现,原先基于你在一个不对的状态下的各种对事物的判断,你所认为的,分析出的主要矛盾,你所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要么是错误的,要么是无足轻重的,次要的。而真正的解决方案,只在于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但你之所以能发现问题的答案,很可能是因为你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只有等到你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找出来以后,你才发现,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解决的。

这样说好像有点悲观,其实我的本意是:
1、假如你有上面的问题,很有可能是你现在的状态还不对,但你自己浑然不知。
2、我们应该要努力让自己接近,甚至达到一个对的状态。

 

但到底什么是一种对的状态呢?

个人认为,当你处在一个对的状态时,你的种种行为表现,你的内心都会跟上面的描述非常不同。说出下面的这番话或许很狂傲,但我还是想说这样的话,以勉励自己,而我现在间或地也能感受到这样一种状态。这个时候的心里感觉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在这个时候,你觉得自己就像登上了一座山的顶峰,视野变得无限开阔,山下的车水马龙,人间烟火,你看在眼里,但却未必要参与其中。你也发现,别人告诉你的很多事情,描绘的很多场景,对自己的诱惑力不再那么大,或者说,压根没有诱惑力了。因为,你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你觉得自己穷极自己的一天,一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都没有办法把这件事做到极致。你很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觉得这个便是最好的自己——既然已经是最好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打破呢?

可是,我们要怎么才能达到这样一种对的状态呢?

这个问题很复杂,就像创业能不能成功一样,也依赖一定的运气和偶然性——就我自己而言,一次偶然的遭遇就促成了某个时期我的状态改变。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必然的东西,就好像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创业者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也就是说,就我现在看来,我认为当时我的状态迟早都能改变,而运气只是决定了时间问题。

个人觉得,对一个缺乏经验者而言,现在在应用开发中宣扬的,被市场证明可行的快速迭代的思路,同样可以运用在自我状态的调整中——也就是说,尽力、快速去试,收集反馈,并及时地调整自己。起码,我现在就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昨晚睡不着觉,写了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但不一定对。

相关文档推荐

新零售行业Agent解决方案.PDF

1742957777  6.72MB 34页 积分5

B2B市场人DeepSeekAI提示词手册.PDF

1742949832  2.93MB 26页 积分6

AIGC如何助力工作和学习.PDF

1742949482 尹健 10.53MB 93页 积分8

DeepSeek政务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PDF

1742949439  3.03MB 34页 积分6

2025年央国企信创数字化研究报告.PDF

1742809441  4.72MB 55页 积分5

2024年中国营销行业AI应用发展研究报告.PDF

1742803952  2.8MB 29页 积分4

AI落地应用最新工具集.PDF

1742450890  1.7MB 8页 积分4

DeepSeek完全实用手册.PDF

1742450791  3.62MB 114页 积分10

离散制造破局之道主数据管理平台重构.PDF

1742450737 詹慧超 4.6MB 37页 积分6

DeepSeek提示词设计、幻觉避免与应用.PDF

1742351308 程希冀 2.5MB 47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