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数据的新想法:智慧,也许是正解?
听了IBM、英特尔、VMware等专家的演讲,一个突出感觉,是大家都在把习以为常的大数据概念,说成不是大数据。例如,大家异口同声说大数据不是HADOOP,或主要不是HADOOP,或不光是HADOOP。说这话的行家,其实都是干HADOOP的。初听起来,感到非常意外;琢磨话里的话,似乎大数据背后,有一个“道可道,非常道”的东西。说出来,是的也变不是了。尽管专家们一致认为不必死抠大数据这个概念,但明显大家又都在探讨大数据到底是什么。
我在会上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状态,或许是因为大家看大数据的角度有问题。从数据这个角度解大数据,是客体的角度。光从客体角度解大数据,缺点是难以聚焦,因为数据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它们的存在是为了什么。好比光从石料的角度看罗丹的雕塑《思想者》,难以看出为什么有的石料有用,有的石料没用。
所以我建议人们换一个角度,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什么是大数据,也就是从大数据到底解决人的什么问题这个角度,来看它是什么。这样看的结果,赫然发现大数据映射在主体这面屏幕墙上的影像是:智慧。这就好比心中有了“思想者”的形象,才知道石料取舍的所以然。这时大数据这个“石料”叫什么,是3V,还是4V;是HADOOP,还是流式计算等,就不那么重要了。
这个方向上的思考具有现实意义。许多专家都在提大数据的应用导向,就是在从客体供给导向,向主体需求导向转。不这样转,就成了为大数据而大数据,为石料而石料,最后把要解决的问题丢了。这样的大数据,雕出来一看,思想者没了,成了一地碎片,如房地产、偷税漏税或骗钱。
智慧又是什么?
现在我们把大数据起个主体角度的外号,叫智慧。接下来要想的是:智慧是什么?
最有启发性的思想火花,不是出现在会场上,而是在大连的广场上。我与IBM中国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毛新生,每年都要走同一条路,过同一个人行横道,进同一个门,上同一个电梯……,年复一年,用这几分钟时间迅速交流一下彼此这一年的思想。
我先跟毛先生说,上午我讲大数据在于智慧的计算,你不在。这不是给你们IBM做广告,而是我真的认为大数据的关键在智慧。毛先生的说法,给了我一个意外的启发。他大意是说,智慧的计算叫不叫大数据这个名字并不重要,IBM一直以来一直探索的是计算的本质。智慧的计算不光是数学计算,还包括感性的计算。
我马上反应过来:计算的本质问的是“智慧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从计算角度讲,是要解图灵提出的人工智能问题。从图灵角度看,计算既是抽象的,又是感性的。现在的计算机网络,走到谷歌单纯数学算法的死胡同了,我开玩笑说,一见钟情也是一种算法,是感性直觉的算法。毛先生认为,在将来的企业整合(enterprise integration)和情境加速(context accumulation)中,人们的关系将从交易变为交互体验,转向了感性,其中蕴育着对算法突破的需求。
后面的话,我们都没有说,但那是不言而喻的:大数据只不过是对人工智能的阶段性探索,是一个过客,它在根子上是要回到图灵,对前一段数学算法所走的弯路,从人工智能高度进行拨乱反正。我们为什么需要HADOOP,不是因为它长得像一头大象。而是因为异质性,正是数学同质性算法的一个反方向。数据的非结构化只不过是形式,我们要进行的是对异质性的探索。只要抓住了所以然,是不是HADOOP,真的变得不重要了,虽然HADOOP一如既往地重要。
我提出了我对“智慧是什么”的人文角度的解读。我认为智慧是针对意义来说的,而意义可以当作价值的反义词(特殊-一般,异质-同质层面上的反义词)来看。洞察就是突破语形达到语用,突破价值到达意义。因此才需要通过情境(语用)的方法来把握。这时达到的,是这个世界表层(功能层、价值层)以下的更深层(意义层)。
我讲了一个我听说的笑话:某企业老板挣了19亿之后,英年早逝。老板娘带着钱嫁给了老板的司机。司机感叹,以前一直以为是给老板打工,现在才知道是老板给我打工。这说明的就是价值(钱和GDP)与意义(快乐和幸福)的不同。大数据使人们进入到追求意义的时代,解决有钱但不快乐的问题。
我们不禁要问:大数据所为何来?就是要在人的价值实现中,用人的意义,统摄人的价值。去掉价值中无意义的部分(例如增加GDP但无意义的污染和浪费等),留下有意义的价值。去掉不智,留下智慧。我们搞大数据,不是为了骗银行的钱,不是为了到祁连山上去给机器降温……而是为了洞察深藏在价值表面背后的意义,把握理性背后的体验,使我们的存在和价值更加一致于我们的认同。
智慧:以大数据建立世界3
明白了智慧是针对什么说的,接下来再看我们所做的大数据工作是什么,就变得清澈起来。
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大数据,只不过是人类第三次创世纪工程的一个片断。整个工程的“目的”,是在建设一个新的维度,使意义投胎到世界的数据体上。
人类曾投了三次胎。第一次投胎的胎体是世界1。这是实体的世界,它以实体为中介存在。这个世界以功能和使用价值,承载人们生存的存在;
第二次投胎的胎体是世界2。这是价值的世界,它以货币为中介存在。这个世界将一切转化为等长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价值。人们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就是它“有没有价值”。这个世界以价值,承载的是人们发展的存在
第三次投胎的胎体是世界3,这是意义的世界,它以网络为中介存在。这个世界以意义,承载人们自我实现的存在。要在以前的实用、有价值的基础上,追求认同。
价值的世界是一个时空标准化的世界,它无法准确呈现意义的存在。今天人们发明人际网络、物联网,都是在给意义一个适合的呈现空间。使事物隐含的快乐和痛苦的潜在含义,在我们创造的每一分价值和使用价值中,对我们澄明地呈现。大数据就是意义发现。通过意义的发现,指导价值的取舍(让有意义的价值实现,让没有意义的价值湮灭)。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数据的背景是语义网的出现。语义网最终将把社会网络和物联网都变为智慧网络,也就是专门让意义得以呈现的网络。这与人们在世界2中发明货币这个呈现中介,让价值从在实体中不可见变为直接可见,是一样的原理。大数据让意义从在钞票中不可见,变为直接可见。
世界3的诞生,并不意味着世界2和世界1的消失。世界3只是相当于世界2和世界1的照明系统。传统经济相当于一个摸黑干活的系统,所谓“摸黑”就是指人们不知生产的哪些东西最终有需求,哪些没有,为此付出巨大的交易费用(往往占GDP一半以上),实现供求平衡(即价值吻合于意义)。智慧化相当于提供一个照明系统,让传统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再摸黑创造交换价值(世界2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世界1的价值),通过大数据照亮意义,即洞察最终需求,只创造那些有意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所以人们经常比智慧比喻成明灯。这是智慧化对于传统经济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数据与传统经济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个递进发展的关系。大数据的应用,本质上就是在世界2、世界1中寻找并呈现意义这种应用。
智慧产业化与产业智慧化
如果大数据不是为了骗银行贷款,不是为了搞房地产,而沿着应用导向,健康向前发展,它最终形成什么样的产业机会呢?在大数据创新论坛的最后,我专门做了一个大数据时代的智慧产业的报告。对于新的产业机会,我概括为智慧产业化与产业智慧化。
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并不是不存在智慧,而是智慧不能成为所在时代的时代特征。例如三国时代,智慧是以小生产方式,存在于诸葛亮等少数人的头脑中。庞统被一箭射死在落凤坡,团队智慧就失其大半。智慧只是附属于实体,难以专业化地独立发展。
在信息时代的华彩乐章出现的大数据,使智慧形成产业化的发展,产生一系列智慧产业。例如,ICT产业相当于专门生产意义的胎体,提供世界3的技术实在,营造意义的中介。内容产业、文化产业、咨询产业等,提供可供人们认同的意义本身,指导人们有意义地生产、生活。
产业的智慧化,则是指各行各业的智慧化。表现为通过大数据以及后继的人工智能,洞察和把握由最终用户赋予的意义,以此指导价值的创造。它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推动业务转型,通过分析即服务(AaaS),从企业的核心BI一直到一线的CRM,广泛配置智慧能力,实现情境定价和人单合一。
二是数据业务主营化,即各行各业的第二信息部门从成本中心,转成利润中心,数据业务从副业转变为主业,从而实现更有意义的价值创造。
三是智慧应用兴起。WebAPP、A2A(应用对应用)等智能感应的应用得到迅速的发展。大数据最终将使人们仅凭借心灵的碰撞,就会闪出智慧应用的火花。
智慧城市:照亮城市的不是路灯,而是智慧
今天的中国正在掀起一个建设城市的热潮。据说中国要完成城市化的建筑工作量,相当于新建七个欧洲。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价值创造工程。但创造的价值有多少意义,还不确定。因为城镇化过程,面对黑暗和光明两条路。只用路灯照明的城镇化,是黑暗之路,它照亮的只是砖头瓦块的实体,意义仍处在遮蔽状态;用智慧照明的城镇化,才是光明之路,它将意义从遮蔽状态变为澄明状态,使创造的价值真正造福民生,而不再为GDP而GDP。
智慧城市就是借助大数据等意义照明系统,使功能建设与价值创造更有意义针对性的城市。传统的城市化建设,修建了许多基础设施系统,如水电气系统、排污系统,但始终有一个缺失,就是没有建立现代化的意义输通管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信息交互的渠道是不畅的。这样的城市化,在欧洲中世纪曾被称为黑暗时代,有违人性的现代化。
以大数据的思路建设新型城镇,就要下大力气建立城镇的意义照明系统。意义照明系统的作用,是在做事的宗旨(即意义)与做的事(功能建设)与功(GDP增加)之间建立专业化的联接通道。也就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与为人民办的实事之间,建立相互印证的桥梁。目前我们不是没有这种的通道,而是这样的通道与电网系统等比较,十分业余简陋,落后于下水道的建设水平、路灯的建设水平等。企业有专业的CRM系统,社会的CRM系统却是业余的。
21世纪的意义照明系统与工业时代的意义照明系统不同。工业时代的意义照明系统本质上是简单系统,简单主要表现在结构的简单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系统,都具有自上而下、层级分割,他组织、他协调的中央控制的典型简单系统特征;还表现在时空效能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系统,时间上都需要四年以上的迟滞、空间上都需要中心与外围之间的大量中间阻梗,呈现出意义响应上的低效能。
21世纪的意义照明系统本质上是复杂系统。复杂主要表现在结构上的自下而上,扁平化,自组织、自协调的末稍决策;在时空效能上显示出灵活快速响应的特征。适合把政府做不了、做不好和不该做的事,交给社会,以自组织、自协调的复杂系统的方式来分担,从而实现复杂社会系统的和谐。
中国处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阶段,所谓的中国特色,不仅应表现在补工业化的课,建立和完善适应传统国情的简单系统(它仅相当于修建城市主干道的意义照明系统);而且应表现在将信息化融入工业化,在复杂系统条件下,建立快速全面响应的意义适应系统(相当于建立起通向每个街道、胡同、家庭和个人的意义照明系统)。与欧洲中世纪仅仅依靠信仰来解决意义的简单做法不同(相当于只在市中心树盏大灯,但能照多远算多远),大数据建立在语义网络基础之上,可以在中央控制系统外部,以分布式的方式,建立广泛的意义输送的毛细血管,及时让网络中心7天×24小时地了解基层民意(相当于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照明)。
举例来说,兴起已有七年的官员博客正在各地流行。官员博客在技术上就具有“7×24”官员互动的特征。正如时评所论:网上电子政务的开通,拉近了群众与政府机关的距离,不需要跨过重重门槛,不需要历经层层阻隔,不需要穿过道道关卡,只需你发我收,领导们就能听到群众的呼声,为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网上宿迁提出“智慧在民间、力量靠群众”,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地汲取最广大的民间智慧,集中网络民智,了解网络民意。网络问政使网民与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一对一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办事效率、解决群众难题。这就是建立智慧城市的意义系统的一个成功实践。
目前的官员博客还仅限于技术突破,个别突破,如果能成为一种制度,它将成为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效突破口。这个中国特色不是特在别的地方,而是创造一种远比4年选一次效能更高的7天×24小时的实时响应系统。它比空谈信仰的作用更大、更实在,因为它可以把一个政府做事的宗旨(意义)与它的服务对象建立实实在在的联接,建立起上下一致的意义的认同。
中国意义认同系统,面临恢复和追赶古代先进水平的艰巨任务。古代意义认同系统,如儒家系统,起码具有上下认同一致的优点,有效抑制了信仰上的犬儒主义(说一套做一套)。仔细分析,孔子建立的未来学系统(提前345年预先准备好社会意义认同系统,2000年一直运维正常)与大数据系统十分神似:第一,都是小世界系统(如修齐治平就是典型的六度分隔和SNS结构),具有复杂系统自组织功能。第二,都强调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行为的统一,孔子的风格具有博客的典型特征,就是见萝卜说萝卜,见白菜说白菜,但从来不离开“仁”。不象工业时代的东西方一些政治精英,满口宏大叙事,一到实事就不闻不问不灵;只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才安全,一旦把鸡蛋放进多个篮子就不安全。
大数据在其中的作用,是实现意义赋值系统的专业化。从以人为本角度看,智慧城市到底智慧不智慧,关键看它的意义赋值系统专业不专业、有效还是无效。习近平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等于说,人民才是意义的赋值者。离开人民群众,就没有意义;数据离开了意义,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建设的智慧城市建成后一定是愚蠢城市,与民生实际相疏离。
实现意义赋值系统的专业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专业化的官民互动渠道,满足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例如具有如下的功能:(1)渠道多样化,满足用户各种互动需求。(2)及时处理、反馈公众意见,形成真正的互动。(3)策划好的选题,保证参与内容和政府工作相结合。(4)定期将互动情况进行总结报送。
电子政务去年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较为突出的是服务转型,表现为在平台化的基础上,政府服务与社会服务正在趋向结合,大数据可以在其中发挥作用。
如果大数据只服务于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只能使一个局部变得更有意义,但如果能使权力中心摆脱人治的小生产状态,实现复杂系统条件下的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协同,让为人民服务、为人人服务从上到下变得澄明起来,功莫大焉。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