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会所的“阴”“阳”之道
网友 中国企业家

会所的这两个最基本属性经常被会所投资人、经营者忽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阴一阳谓之道”,“经济”和“文化”恰恰是贯穿会所经营的阴阳之道。

一、对于会所经济属性的片面理解

会所,尤其是中国现行阶段的会所,必须要和经营挂钩,如此会所的经济属性贯穿了会所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但是从投资人的角度首先要全面分析何为经济属性以及其在会所投资中的位置和作用,以下作几点分析

(一)会所的商品属性:

会所的功能性角度

会所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会所的硬件功能分区上,餐饮、品茶、阅读、体育、影院、品鉴名酒、享受雪茄等等是会所场地功能性的具体体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会所出现,上述基础性功能和对应的硬件条件,已经变成了会所的标准配置,只是在具体功能区的面积、细部特色体现区别。这一点可以说是国内会所的优势所在。

会所的实用性角度

从产品的实用性看,强调的首先是客人对于会所功能使用的顺畅度和舒适度,这一点是较之上文提及的单纯的功能性更为深入一层,二者的关系在于功能性必须通过使用实现,而使用必须实用,否则就不好用或者用不了。有太多的项目,不惜投入巨资建造大而全的功能性,金碧辉煌的建筑、名家艺术品的装饰、稀有材料的装饰装修,是否使用、好用呢(这里的实用性包括了装修、家具、功能区划分、服务动线等方面)?好用的商品不一定好卖,但不好用的商品一定不好卖,这个商业的普遍原理是忽略不起的。

(二)会所的投资工具属性:

投资的保值性

会所是可以保值的,可如果单纯从会所协助投资人解决的餐饮招待功能的角度上看,就不是保值功能了,而是为了节省招待开销降低成本的功能。这个立意点,看似没什么,但是却直接决定了我们要做的是“会所”还是“娱乐机构”。除了对于已有人脉的维护起到的保值功能之外,投资人放入会所中藏品的打理维护、会所所处地块的保值、对于投资人核心团队人员的福利、对于投资人自身或家人、友人的身心健康调整,应该说可以远远超过单纯的招待功能吧!

投资的增值性

会所经营的好,对于直接的投入会产生直接的经济增值,对于维护人脉达成的“墙内开花墙外结果”的项目,会所扮演是利润中心的角色,虽然现在国内会所的投资人在这一点上正处于概念建立的阶段。

体制创新

会所的投资从体制发展和创新角度看,最大的阻碍是开放的心胸和对于商业本质的理解。1960年代美国出现的使用权会所、1970年代分时使用制会所以及2000年以后的英国出现的股东制会所,都是以投资体制的创新,将原始投资人和会员之间的我卖你买的单纯消费关系,升级成为经营共担、权益共享的合作关系,这一点非常值得国内的会所投资人学习和借鉴。

二、对于会所文化属性的忽视

文化这个词出自《易经》贲卦,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迄今为止,对于文化也没有一个公认确切定义,源于其无所不包的体量和无所不如的特点。因此如同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带有文化的特色一样,会所这样一个特殊行业更应该成为文化的载体,精准一点讲是绅士文化或者叫做文人士大夫文化的载体。

(一)  “人文”的展示——会所中的审美

前文讲过,会所的投资方具备从会所的装修、装饰、家具的角度,营造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的经济实力。而在会所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往往是“意识决定存在”而非“存在决定意识”,无论会所的主题如何定义,它所展现出来的应该是具有审美品味的空间,至少所有的投资人在项目设计阶段都是如此思考的。从想法到项目完成,投资人、设计师、施工方、配饰公司、家具商、消防、物业等等无法逾越的环节,往往不是在提升审美而是消耗、蚕食着会所的审美高度。如同传世的紫砂壶精品一定要工艺师和文人共同倾注心血一样,投资人、设计方、施工方是硬件审美的关键环节,投资人和设计方达成的是理念,也是最初“意识”统一的达成者,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在会所的建设时期,将施工方、配饰公司、家具商等施工环节的偏差率件尽可能的降低。而由于前述原因造成的任何缺陷的弥补工作只能由项目经营者去解决。很多会所的出发点很高,但成品却和最初的诉求大相径庭,品味变成了凑合,正向审美变成的反面教材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投资人、设计施工方、项目经营者三者在项目开始时期就共同参与是会所能够顺利开业、尽快度过培养起进入盈利期的工作方法上的保障。

(二)“化”中的学问——从物质到精神

西方理论有将消费者从品牌接触、品牌体验、品牌消费、达到品牌忠诚的理论体系,这恰好是从身体感知到心灵共鸣的“化”过程。

从堆砌到融合

会所中的硬件堆砌、功能堆砌、商品堆砌、文化符号的堆砌,是很普遍的现象,堆砌从某种意义上讲,未必不是好事情,这是会所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不论这种堆砌是炫富、是展示某种理念、单纯的模仿还是从投资人熟知的领域中(例如画廊、展厅、餐厅、剧院)的“改良微缩”。当会所的投资人和经营者自己都感觉有那个地方别扭的时候,就是到了从单纯毫无章法的拼凑到了向章法过度的时候了。事实上国内的很多会所在文化符号向装修、装饰、家具、功能渗透方面做的非常成功,这类会所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投资人和经营团队具有跨行业整合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对于认定会所理念的坚持力。这种力量体现在会所经营的细节,其本身就足以打动客人的心灵,从而产生客户与会所的首次共鸣。

从文化卖点到文化载体

成熟的文化项目运作逻辑应该是从文化精神到文化载体、到文化元素、到文化卖点、再到文化商品的逻辑,这些步骤遵循了由“道”向“器”的形而上至形而下的规律。当下国内的会所行业处于的浮躁的商业氛围和急功近利的商业心态大环境笼罩下,自下而上的提升虽是无奈之举,但为了迎接未来会所行业升级为“文化载体”的普遍认可的时刻,当下的“和光同尘、韬光养晦”多少也显示出了这个行业发展蕴藏的智慧于玄机。

上述的这两个基本属性,在经济属性(硬属性)层面需要的是严谨的思维、客观的评估、务实的态度、科学的操作,这一点上越是不折不扣,会所的“物理根基”才能越牢固,而文化属性(软属性)虽然在目前的会所体系当中被普遍认为出于被忽落、被省略或被遗忘的地步,但仔细想想,不论体量大小、是否有品位、是否盈利、功能偏向餐饮、品茶、住宿,甚至少数涉及违法行为的“会所”,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烙上了独有的文化标签,只不过当下占会所文化主流的是暴发户文化、金钱文化、地主文化而已。但不应该以此对会所的文化属性丧失信心,高雅会所项目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世人面前,我们不妨给会所一些耐心,给自己一份信念,给文化一个苏醒的过程,冥冥之中它会沿着既定的方向生长,让所有人惊喜的发展,正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