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运营的前世今生
网友 网络

史前时代——程序员

1978年,也是中国改革开发的元年,Ward Christensen和Randy Suess在美国芝加哥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个BBS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其后几经迭代,美国人Tom Jonning在1984年开发了一套具有电子功能的电子公告板程序FIDO,可以在Fido Net(惠多网)实现自动互传信息的功能。Fido Net可谓中国早期互联网产品的代表,即便在1994年我们才正式加入互联网,却毫不影响CFido成为中国第一批网民的集体回忆。

CFido在中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那一年,在北京定居的台湾人罗伊开通了“长城站”,这是CFido在中国的第一个站台。CFido是一个基于电话线、modem和电脑之间形成有远程通讯功能的一个BBS网络,和我们现在熟悉的基于TCP/IP 协议的Internet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当年能开CFido BBS站的都是响当当的牛人,著名人物有深圳Pony soft BBS站长马化腾、珠海西线BBS的求伯君、雷军,那时候已经开始做网站的洪波、高春辉、华军、戴志康等等都是活跃的CFido站友。他们统一的特征是热爱技术,正义而又极具极客范儿,他们当中孕育出了中国最伟大的软件大牛、下载软件站站长和黑客,早期的互联网因为这帮技术宅的狂热而推动得到的高速的发展。

CFido BBS的圈子非常小,一线城市的平均活跃用户也就几十个人,而且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用户都是男性的。这主要的因素是CFido在那时相当Geek,操作和使用都较为麻烦,而相关介绍的书籍和文章也非常少,因此很难在女性中流行。当时整个西安的BBS圈仅只有一个女性站友,叫做Chen Bo,她在BBS圈子里的知名度那时很大。这种奇特的现象在各地基本都一样,随着互联网络的易用性越来越好之后,女性网民的受宠程度已经远远没有当年那么夸张和变态了。另外CFido BBS拨号很难通,一些热门的BBS站点经常占线,除非架站的时候使用多线,否则很难做到一拨就通。这也是拨号BBS最令人不爽的地方。还有一点不爽的地方是升级机制,有些地方的BBS升级规矩很多很繁琐,低等级帐号有很多限制,升级又非常困难,比较打击普通用户的积极性。不仅CFido BBS如此,那个年代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背上了同样的标签。一直到96年,整个互联网用户只有62万。

昂贵的上网费用跟极低的网速也极大的抑制了用户的需求。1995年,平均不到9.6K的网速使用成本几乎高达每分钟30块钱,而同期国内城镇居民的月均收入仅为324元,打开一封邮件的花费也许就是普通城镇家庭一个月的收入,让大家对互网既爱又恨,没有任何幻想而言。

1996年1月,全球网站仅为10万个,而其中的的中文网站更是屈指可数,一个新的网站或者是工具甚至不需要任何的推广就可以在圈子里面流传工来。
互联网仍未产业化,1996年除了张朝阳回国创业时拿到了第一笔17万美金的天使投资回国投资互联网外,大多数人学只是抱着分享的态度产网上发布自己的产品,没有商业诉求的产品,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天才的程序员就可以搞定的。
1998年之后,Internet四处开花,CFido四处凋零,随着上网费用的逐步减少,互联网的易用性和多样性逐步显示出强大的威力,CFido BBS逐步走向了没落,除了费用低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太多的吸引力,当人们发现CFido BBS其实就是一个异步聊天室的时候,就大多离开了CFido,到了1999年,CFido已经在中国逐步消失。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刻,中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600万人以上,上网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词汇,成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各种大大小小的网站如雨后春笋,Internet大潮真正排山倒海地涌向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惊人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

回顾90年代的互联网,就像是欣赏名人们的高中相册,那些面孔稚嫩、纯真而熟悉,在混沌初工的年份, 一个程序员就可以完成 个划时代的产品,而在此后,互联网不仅仅是中程序员的天下,产品经理渐入人眼。

产品经理的诞生

在二十世纪末期掀起的互联网投资热潮中,即便互联网公司中除了程序员以外,已经加入了其它诸如产品经理的角色,但依旧是技术人员主导的天下。我们熟知的新浪最初就是以技术平台起家,搜狐以搜索技术起家,腾讯以即时通讯技术起家,盛大以网络游戏起家,百度以搜索引擎技术起家,在这些网站的创始阶段,技术性的痕迹相当之重。

技术驱动的公司如谷歌直到现在发展势头都非常强劲。但仅仅只有技术人员的公司注定无法长久。拥有11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贝尔实验室大楼曾经因为业务萧条、人去楼空而成为房地产商收购的猎物。在技术上非常领先的IBM到1992年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净损失49.7亿美元,大批员工被裁减,陷入破产倒闭的边缘。而曾经一度被IBM的技术人员瞧不起的微软却成为今天软件业的巨头。商业翘楚的陨落常常令人扼腕叹息,感慨万千。不能说贝尔实验室和IBM没有技术,没有创新。但是为什么技术领先的他们命运却如此多舛?了解市场需求并用适当的技术去满足这种需求,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需求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阿尔巴德认为: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需求了解到什么程度。仅仅卖独立的产品实体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哪些能够把握用户需求并能围绕需求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能真正解决用户问题的企业必会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为了顺应互联网的发展的需求催生了一种新职位产品经理。

企业、投资人、市场需要更为专业的人才来满足与挖掘用户更具有商业价值的需求,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说明先进的技术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就无法产生商业价值。现在,时代进步了,网民数量增速惊人,只卖“茶叶蛋”已经没有多大的创新可言了,必须得卖“茶叶蛋健康瘦身无反弹的方案”!既然要卖方案,仅仅能煮好茶叶蛋的销售人员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市场需求了茶叶蛋”销售需要了,还必须懂营养学知识、保健知识以及减肥知识的人才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有一部分不满足在代码之间的程序员开始录找新的发展方向,这些不屑于只卖传统“茶叶蛋”的程序员开始学习如何研究市场所需的产品,并掌握产品从创意到上市所有相关的调研、研发的所有能力,努力培育自己的市场洞察力和商业敏感度。

在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下,再加上公司自己的选择,以腾讯为代表的产品经理驱动型的互联网公司便崛地而起引领了新的发展浪潮。那个时候产品经理是比较高的一个位置,大约在中层干部和一线主管之间。只有规模比较大,地位比较重要的产品,它的总负责人,才能冠以“产品经理”的头衔。这个人通常对产品设计、运营全面负责,有时还要分管到技术,比如我们熟知的产品经理马化腾。现在的产品经理则更多的是一种范称,大部分从事产品工作的职位都被冠上产品经理的称谓,所谓产品经理遍山野,满城尽是产品经。苏杰说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李开复老师云产品经理是未来创业做CEO最好的料,使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一下火爆神州大地。

从第一波的互联网浪潮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阶段,产品经理一直充当着极期重要的角色,期待再以后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可以驱动和影响设计、技术、测试、运营和市场的产品经理。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产品运营

雷军说,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产品经理肩负起来的责任就是去找对风口,然后让整个产品飞一会儿。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当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互联网的创业浪潮中时,发现现有的产品已经解决大部分的用户需求了,挖掘用户需求成为一件很难的事情,搜索有百度,即时通讯有腾讯,电商有阿里,安全有360金山,留下来的空间起来越少。

另外,并非每家公司都有乔布斯级别的产品经理,创造需求更多的时候只停留在想象阶段。即使有幸摸索到一两个需求觉得自己找对了风口,然而在当下的互联网,由于开源软件、云计算和移动、社交的兴起,创业的成本变得很低,奈何占在风口上面的人太多,压根就没有起飞的空间跟机会。

在互联网逐渐成熟的今天,当产品可以量产的时候,产品的壁垒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产品的壁垒则需要一个新的角色来辅助完成,这样产品运营的职位便逐步被重视起来。拥有运营壁垒的产品才会更大的生存空间。比如我们熟知的知乎,从产品跟技术上面的复制似乎难度不是特别高,然而想做成一个跟知乎同等影响力的网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先抛开法律层面的约束通过技术人段每天都来抓取知乎的UGC的内容,也无济于事,因为社区的认知度以及氛围还有用户之间的关系链是无以复制的,所以即使百度出了新知加上以前的知道,还有人人新浪出的同类产品都没有做起来,因为运营的壁垒是没有办法复制的,任何有运营壁垒的产品能干掉他们的不是巨头只有他们自己,所以真正创业做产品的人听到投资人问如果腾讯或者百度进入了你会怎么办,都会会心一心,然后慢慢解释,解释到大半天其实都可以归结到同样的一句话,我们的团队能做好产品同时也能建立起产品壁垒。

这么强大的运营壁垒是谁构建的?也许是一个兼具产品与运营职能的超强产品经理做出来的,也许是一个产品团队与一个运营团队的紧密协作。组织架构、岗位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懂运营的重要性并在努力的执行。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