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评估桌面虚拟化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

任何信息的解决方案在决定导入前都必须经过审慎分析评估,桌面虚拟化也不外乎如此,评估的重点包括企业商务流程与作业方式分析、应用程序类型搜集分析、桌面系统的类型、资源使用的计算、身份管理与使用者资料、用户端设备整合管理、外围设备整合、网络频宽管理分析、信息安全要求等级以及备份与备援。


不论是从简化管理、安全考量还是希望节省IT投资成本,桌面虚拟化在近年来的询问度不曾间断,尽管桌面虚拟化在技术上日益成熟,解决方案也愈来愈完整,但毕竟桌面虚拟化仍需与后端的服务器紧密结合,如何做到完善的规划就是一大课题。

 

事前调查胜事后补强 VMware技术总监吴子强指出,事先调查与资料收集是成功规划的不二法门,“即便是原厂提供的顾问服务,也需要事前收集资料,这个部分每一家都有特定方法,对VMware来说也是如此,光是询问的细项至少就有百来项之多。对企业环境愈熟悉,才能做出正确的规划。”

从桌面虚拟化技术来看,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都已臻成熟,然而仍会有企业在部署之后,无法达到原本想象中的目标,或是发生基础架构设计不当的情况,可能的原因包括:
§ 1. 对储存的规划经验不够或错估, 造成I/O瓶颈,使用者操作过程有延迟现象。

§ 2. 对于使用者的属性以及其需要的 应用程序不了解,以致于规划错误。

特别是第2点,吴子强做出解释,他提到,一般人常会以为企业内部的IT人员应该最熟知终端使用者如何使用终端设备,例如使用者工作中需要使用哪些应用程序、设备的负载如何等等,然而在辅助企业部署桌面虚拟化的过程中,也发现多数企业的IT人员并没有或无法掌握这些信息。“如果没有针对使用者的属性以及其需要的应用程序进行一番调查,就进行架构设计,其结果就是上线后,问题层出不穷。当然如果预算够,高规格设计都能满足需求,但如果成本刚刚好,后续的问题就会一一浮现。”

举例来说,财务部专用的应用程序平常使用率不高,但是一到结帐日,使用率就突然激增,如果当初的规划是把财务部所有使用者的资源都集中在同一台服务器上,这种设计架构很容易在结帐日的高峰出现负载问题。

通常遇到这种情况,IT人员会再额外采购服务器来分散高峰期的负载,但这种作法只会让平时低使用率的情况雪上加霜。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事先知道,就可以在规划初期把财务部的使用者平均分散在多台服务器,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十项重点 层层考量 广全科技协理许嘉雄也认同事先调查与资料收集的重要性,他提到任何信息的解决方案在决定导入前都必须经过审慎分析评估,桌面虚拟化也不外乎如此,评估的重点包括:

§ 1. 企业商务流程与作业方式分析


§ 2. 应用程序类型搜集分析

§ 3. 桌面系统的类型

§ 4. 资源使用的计算

§ 5. 身份管理与使用者资料

§ 6. 用户端设备整合管理

§ 7. 外围设备整合

§ 8. 网络频宽管理分析

§ 9. 信息安全要求等级

§ 10. 备份与备援

“以企业关注的议题来说,目前导入桌面虚拟化的目的,主要是为减轻IT部门在终端设备上的维运负担,其次则是资安考量。因此,全面性的评估是有其必要的,而非只是探讨功能面的需求。“许嘉雄认为,桌面虚拟化及终端运算方案,涵盖层面广且复杂,不能只从技术角度来思考,反而要先思考为何企业需要此方案,而方案又能为改善哪些问题及提升效益?”由面来着眼,从点来优化”。

“导入桌面虚拟化的成败,往往并非取决于技术,而是组织内部的因素。”他表示,导入新系统是公司决策,而IT部门是负责规划执行的单位,通常最大的阻力是来自于内部使用者。对于终端使用者而言,最不希望的是操作习惯改变,因此,在规划时,IT部分除了思考流程、架构、技术面的问题外,更必须充份了解使用者,从每个组织单位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及关联、使用情境为何、不同权限等级属性用户的需求、网络相关资源等等议题规划,经过前导部署及验证的过程,当正式移转至虚拟桌面时,使用者操作上的改变及阻力将相对小很多。

打破成本迷思

桌面虚拟化可简化IT管理负担、提升工作效率、延用旧有应用程序减少改写所耗费的成本、强化资料安全,同时还能够延长一些旧计算机及设备的生命周期,提升企业的资产价值。这些优势都为企业带来IT成本的精省,然而在取得效益之前,企业必须做好心里准备,因为桌面虚拟化初期导入成本不低,除了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本身的授权费之外,还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硬设备投资。

精诚软件服务技术服务处技术经理侯彦宇指出,现今还有不少企业认为,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的桌面虚拟化方案,既然可以把基础架构虚拟了,也能把软件授权费与硬设备投资给虚拟掉。”其实这个观念并不正确。

桌面虚拟化的价值是要长期才能显现,初期的硬设备投资也是为了避免架构设计不当的问题。” 以主流的VDI架构为例,当企业所有终端系统放置到资料中心集中管理,可以想见的,原本在使用者端设备的储存需求也会一并转到后端的资料中心。

试想,一位使用者给予500GB的空间时,100个使用者就要50TB,若是上千位的使用者要部署,同时还要能够有足够的IOPS(每秒输入输出运转次数,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来支撑存取需求,对企业原本旧有储存设备就是一项很大的挑战,甚至企业必须为此重新采购高阶的储存设备。

“当然,技术上,可以将高阶与高容量的储存设备并用,或是透过重复资料删除技术(Deduplication)的协助,以解决容量带来的成本投资,但是企业必须做好心里准备,相关硬设备投资很可能也避免不了。“他指出,除了储存之外,网络也是如此。

“以技术的角度来说,如果企业本来配置的网络架构无法支应传输流量,那么后端资料中心的架构再怎么改变也没有意义,所有的设计架构都要相辅相成才行。” 另外,侯彦宇也特别提醒企业,随着移动设备日渐普及,不少企业已经允许员工使用行设备存取企业网络,但是企业在开放的同时,也应该做好网络与文件资料安全的保护,”如果企业组织已经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移动设备可携性的优点,最好在评估桌面虚拟化方案的同时,也一并评估移动设备的管控措施,以降低资安风险。”

相关文档推荐

微博基于云计算的广告系统架构优化实践.PDF

22371341424 段绪勇 0.97MB 26页 积分6

云上企业联合演练解决方案.PDF

22331281183 程哲桥 6.74MB 20页 积分5

方正证券云原生架构升级实践.PDF

2203412290 史海峰 2.68MB 16页 积分4

金融云计算与云原生建设实践.PDF

2203412289 王辉 3.11MB 29页 积分6

高德云原生架构变革与演进.PDF

2203412287 福辰 8.28MB 27页 积分5

字节跳动云原生开源资源管理与成本优化.PDF

2203412285 唐鹏程 2.72MB 23页 积分5

告别运维负担腾讯云对 Prometheus Serverless 化的实践.PDF

2203412282 王国梁 2.27MB 21页 积分5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