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看看网络游戏的设计逻辑:1、工作任务的构建;2、工作任务的清晰化;3、工作任务的分级;4、各级工作任务的定价标准;5、各级工作任务的能力提升标准。
我们再看实现上述逻辑的支撑机制:设计逻辑五步中的工作任务,其来源以及两个标准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这就需要从企业价值观和公司战略从上往下的层层分解,从而获取工作任务清单,同时还需要合理布局,以规避大家对于标准认知不同导致的偏差。
最后,我们看看其落地将成为一种什么状态。工作任务清单,工作任务定价标准,以及工作任务的能力提升标准,这些东西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也就是大家俗称的SOP操作手册,其实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雏形。但是,与操作手册有区别,其产出结果,是工资的计算方式。
相信:抱有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笔者自己也见过了诸多企业在辛苦的实践这种管理模式,甚至还称之为“精细化管理”,但是,收效却与理想中的情景差别很大。某医院管理集团是该模式的积极拥护者。众所周知,知识分子难于管理,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明确的得分和工资表,对于被考核者的上级来讲,无疑是一种解放,因为有了说辞和籍口。但是,这套绩效管理方案推行后,却绝对不是形成了一个太平盛世。究竟其收到了什么样子的效用,我们反思其效用并对此进行悟道。
场景一:绩效管理的起码目标是能够挑选出绩效优秀的员工。但是,某医院在实施后,却发现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因为,绩效评估后的结果,我们发现优秀的员工普遍得分不高。或许是不屑,或许是其他,其表面原因在于:真正优秀的员工,是在于智力工作,是基于能力的。细化成工作任务,其好处是可量化,但其缺点却在于丧失了灵魂,尤其是在与薪酬直接关联后。
我们设想一下,针对一个牙医的评估,如果采用三个量化工作任务指标:拔牙数量和接诊数量。会形成什么后果呢?一个体力弱的女牙医,永远不会获得高绩效,因为她从来不拔牙,缺乏体力。于是乎,如果环境可能,体力弱的人将不会选择做牙医。同时,我们可以明显的得知,体力并非是“优秀牙医”的任何充分或必要条件。
场景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简单,而不是更加复杂。在另外一家医院中,绩效、激励与精细化管理三合一之后,出现了一个怪现状:医生们开始挑活了。好活,大家抢着干,孬活没人干。好在还有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
为此,该医院开始设置派活岗位。这种做法则将绩效管理的矛盾转嫁到了这个调度岗位上,即使是如此,仍然没有将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因为,工作任务的分派不公时有发生,并因此不断反馈到了院长的案头。同样的场景,在一家汽车4S店中也不断上演。因为,“活”等于“工作任务”,等于“个人收入”,那么与自己工作收入无关的活,则高高挂起,与别人收入相关的活,不背后使绊子,就是人品的发挥啦。这也是管理使得作为个体的人发挥了“性恶”的一方面,团队不复存在。
场景三: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的使命、远景和价值观。而不仅仅是为了精细化和分配,如果是为了分配,这不是管理,这是对管理的误用,而使得企业非付现成本高昂。
诸如医院,医院的宗旨是什么?救死扶伤。举一个朋友遇到的故事,或许会反映出与宗旨的背离。某天,朋友淌鼻血,路与一医院,挂号,诊断,然后大夫问‘带了多少钱’,答曰‘二百多’,然后大夫讲‘给你留五元钱坐地铁回家吧’。我可以肯定的讲,大夫的收入是与他开出的药方收入紧密相关。由于与收入挂钩,所以大药方漫天飞,大夫只顾个人的短期利益,不顾组织的长远利益,这绝不是员工的道德感差,而是机制将员工导引成‘恶魔’。朋友后来讲‘将不再去该医院看任何病’。
无独有偶,在汽车4S店,由于维修工的收入直接与其维修收入挂钩,导致同样的维修价格相差巨大,甚至还流传着‘维修工如何给汽车制造故障’以吸引‘回头客’,增加维修收入,从而个人获利。我想,一旦客户获取实情,将永不会踏入该4S店购买任何产品或服务。
针对上述场景的处理方法,我的客户基本上分为两类:第一类,进行改良与优化,即出现什么问题,由制度来改变这些问题,制度不断细化;第二类,进行管理变革,即回顾原管理模式存在的逻辑误区与哲学误区,重新搭建框架体系,并将原来的优点导入到新的框架体系内。后面的分享,第一类的解决方案,因为其管理价值与效用不大。将篇幅集中到第二类的内容里,可以对诸多企业有所借鉴。
如果要进行第二类的改革,我们首先要分析前述的做法在逻辑上和哲学上的偏差,以便于对症下药。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承认上述的管理模式对于体力工作者,基本上不会出现例数的场景。所以,描述偏差,从以下几个问题更加能够将事情的本源看透彻。
1. 智力与体力,企业倾向于哪一个?
2. 隐性与显性,服务水平是否都可以数据化的衡量?
3. 团队与个体,企业更加倾向于哪个控制内容?
4. 企业的灵魂在哪里,是否可以通过低水平的重复来获取?
智力与体力。我们知道‘企业去人则止,团队无才成空’,所以说,很多企业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投入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但是,我们的管理者,为了规避管理中人性的问题,进行管理的细化和量化,并将绩效与薪酬混为一体,从而形成错误的导向,激励员工‘出发的太远,已经迷失了方向’,最终导致管理的短视。
我们相信:我们的企业家都会选择智力重于体力。这个理由很容易给,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资本论》进行分析和获取。马克思认为:生产三要素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随着资本的集聚与发展,资本效率将不断下降,为了实现资本效率的提升,资本将跟权力结合,通过地租来放大资本效率,其本质也就是:总量不变,剥削无产阶级。这也是权贵资本主义阶段。所以,马克思断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但是,事实的演化,出乎了马克思的预料,资本主义没有走向灭亡,反而发展的不错。原因是什么?人。通过管理,发挥人,尤其是知识工作者的能力,使得资本效率获得提升,最终实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智力因素的重要体现。但是,在前述的管理模式中,我们企业的导向,却违反了这个原则,更加注重体力要素。
隐性与显性。在企业的实践中,发薪周期都是以月度为单位的。所以,前述管理模式的表述,即短期工作任务核算员工月薪。所以,在不少企业中,销售人员在秉承一个原则:大单做小,小单做快。从而去错误的引导‘无知’的客户,实现销售人员个人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至于将来销售人员将‘自有留爷处’,烂摊子还会由企业自身来承担。因为,显性的容易看到,隐性的难于发现。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透支了企业未来的长期收益,而获取了企业的短期收入。除了报表稍好看些以外,没有任何其他价值的体现。
我们同样相信:我们的企业家都会选择隐性重于显性。但是,我们通过什么管理手段,来传递隐性重要的信号呢?这就涉及到了隐性的数量与质量的衡量标准问题。在某汽车销售企业中,在员工层面开展的尚未得到定论,就要在管理层中开展。但在开展的过程中,企业高管的绩效与激励按照这种方式开展,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是不是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隐性的东西,对于企业的价值贡献更大,越加由高层的管理者来运作?曾经在讲课中,屡次提及的三个问题:如果中国只剩下一家航空公司,那将会是谁?如果中国只剩下银行,那将会是谁?如果中国的银行和航空公司只剩下一家,那将会是谁?第一个答案:南方航空;第二个答案:招商银行;第三个答案:招商银行。因为他们都是在从客户需求出发,并探索客户的潜在需求予以满足。客户满意度,不仅仅是那几个简单的数字。隐性的内容,客户每一次接触的愉悦感,更加能够表明长期远见。
团队与个体。我们知道:企业的存在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管理的魅力在于发挥“1+1>2”的协同效应。更加经典的在于我们的古语与俗语,“人多力量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所以,海尔集团在自主经营体中,“共同目标”是基本原则;联想控股,隐藏在“定方向”幕后的是发动机文化。
我们也相信:我们的企业家都会选择团队重于个体。但我们在前述模式中的选择呢?每个人都是根据个体的结果数字核算自己的工资。在海尔集团的自主经营体中,其实吸收了稻盛和夫的阿米巴哲学,作为管理顾问,笔者不看好将自主经营体框定到个人,虽然这个内容很是吸引眼球。其实,海尔集团直至目前为止,也仅仅是成立了三级自主经营体:一级自主经营体,平台自主经营体和战略自主经营体。笔者的理由,在于管理是有成本的,核算是需要客观条件的,如果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管理是否会得到预期的收益,亦不可知。况且,标准和定价,尤其是内部定价,如果是“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进行内部定价,这可是一个相当大的系统工程。如果能够做成,我有理由相信:企业成本理论将成为历史。
企业的灵魂。吉姆·科林斯认为,伟大的公司不在于有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而在于有一群有着共同信仰的人。这个共同的信仰,其实也就是企业的灵魂。国内著名的咨询公司和君咨询也曾提出过“产业为本,创意为魂,战略为势,金融为器”,恰如画龙点睛的提出了创意,也就是智力、隐性和团队行为所能够形成企业灵魂,其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机制与制度,对目前阶段的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讲,还是重于流程与技术的。
至此,问题基本剖析清楚了。其关键的核心在于,企业在使用绩效、激励与精细化管理三合一模式的时候,错误的导向了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其历史基础是:这是我们历史上成功的经验——短期收益重于长远利益。那么,事情应该怎么解决呢?
咱们回归到首段,管理就是分类和下定义。问题的解决,说简单点儿,就是将三合一拆分成三个部分:绩效、激励和精细化管理。这是所谓的分类,也就是:权衡企业的长短期利益,按照管理目的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管理工具与方法。那么,什么是下定义呢?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给每一个工具的使用界定上一个目的或目标。比如,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将员工按照绩效和能力进行分类,激励管理的目的是合理分配企业所创造的价值,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规范行为层面的内容。
我们必须切记: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绩效,经济绩效的来源在于“一切基于创造客户价值”,这也是我们的出发点与目的地。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标,更加不是成本。否则,正应了一句话“我们在路上,我们走的太远,已经迷失了方向”。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