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新东方的末路
网友 网络

20年前,应试教育范围扩大到出国留学领域,新东方紧抓契机,在国内英语培训行业顺势崛起,成功上市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教育行业第一股。经过20年风雨发展,应试教育培训在国内趋于饱和,供大于求的时代已经完结。


竞争对手不断蚕食市场、行业发展持续低靡,尤其在2012年因浑水公司质疑造成股价暴跌后,对于“中国合伙人”能否延续曾经的风光,我们不禁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新东方崛起得利中国教育的失败
提起中国教育,多数人会不约而同冠以“应试”二字。从奥数热到英语潮,教育一次又一次地被作为谋取优势资源的工具。教育工具化催生二级市场的深耕与细分,奥数、英语、作文等一系列领域迅速被开疆辟土、跑马圈地。自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后,由于前期市场空白,教育培训业迎来野蛮式高速扩张与暴利增长,弄潮儿新东方由此成就了“中国合伙人”这一段传奇故事。


商品市场化的前提是标准化与计量化。而教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学生发展状况为成果,但一个学生的好与差往往无法简单通过量化指标加以衡量。因此,教育市场化首先必须实现教育成果标准化,应试教育的分数恰恰提供了一个可参考指标,学生通过分数成为了可计量化的“产品”。


在英语刚刚成为高考拦路虎、出国通行证的年代,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一时难以掌握这门外来语言的学习方法。新东方将英语考试系统化、方法化,通过传授考试技巧,使学生在高考、托福、GRE等各类英语考试中获得高分。通过分数上涨给予家长、老师学生能力提高的表象,新东方在依靠应试教育成功后,相应地强化了应试教育在家长、老师心中的地位,让社会误以为高分数必然带给孩子好前途。


新东方的壮大与应试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连,而对于国内无数被考试压得直不起腰、喘不来气的孩子而言,新东方成功的背后也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新东方关店裁员背后的真相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时代不断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意。智慧的企业家应当懂得将企业的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必然落后终致淘汰。


今年上半年,新东方董事长兼CEO俞敏洪在发布201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时表示,新东方第三财季共关闭22个教学中心,裁员1200人。表象上看是新东方快速扩张导致课程质量下滑与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双重作用下的急刹车,可究其问题根源,无人察觉是其商业模式遇到了瓶颈。

 

新东方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办班、招生、收费。在如此简单的商业模式下,新东方利润的增长靠的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招生规模扩大的关键便是其课程内容。如今,新东方依然沉湎在应试教育催生的应试培训模式中,以提高考试成绩为招生大旗,在素质教育浪潮下固步自封。内有快速扩张带来的授课质量下降,外有安博、新航道、学而思等同质企业虎视眈眈,无法适应社会变化升级原有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才是新东方衰迹出现的本质原因。

 

从新东方2011财年营收构成我们可以看出,优能中学与泡泡少儿两项业务增长强势。

 

从2009年开始到2012年,新东方主营业务留学考试营收增长逐渐放缓,而K12业务(优能中学与泡泡少儿)营收趋势日益增强。两者之间的优势互易,表明了新东方应试业务板块的衰落,少儿教育的崛起。


而K12业务的崛起,并不意味着新东方发现了真正的出路,只是搭乘了一趟“顺风车”。

学生自杀率日益增高,高分低能一次次上演,应试教育的弊端已让全社会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老师、家长已经逐渐意识到,孩子的分数并不能决定一切,孩子的习惯、人格的塑造才能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应试教育不断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全社会对少儿的关注。


泡泡少儿起初做少儿英语,后来拓展到全科,目标位3-12岁群体;优能中学是中小学课外辅导品牌,为13至18岁的学生提供全科学习培训。虽然把握住了少儿教育的趋势,却仍是应试为主,没有触碰到素质教育的核心。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坦言:“自己最大的失败便是新东方的上市。上市就要对股东负责,就要追求规模和利润增长。而扩张之后的质量如何保证?“
新东方早已经从高利润的蓝海市场进到低利润、同质化更激烈的红海市场。突破发展瓶颈,适应市场成功转型就必须一方面稳固留学培训的核心业务,另一方面开拓素质教育市场,积极发展青少年素质教育业务。
企业的战略思维决定企业未来的成败,诚然,目前新东方在公司组织结构、分校经营模式、员工素养、教学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亟待改变,但是如果这一切没有正确战略方向的支撑,都只是在红海中的挣扎而已,无法实现真正地突破发展。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看起来很近的路程,对于新东方“中国合伙人”而言,却是眼下最遥远的距离。

 


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培养兴趣、传授方法,家长期望的是好习惯的塑造、优秀人格的形成。如果无法做到这点,新东方将很快落后于真正的素质教育企业。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