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七宗罪

来源:创业邦 作者:极客公园 ChaosHeart

作为一名曾在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过的测试人员,笔者亲身经历了不少创业项目,同时也与形形色色的创业者合作过一段时间,其间也见识到了互联网创业公司或创业团队对待产品的一些态度。国内有许多成功的创业团队创造出了受到用户喜爱的产品,但不得不说的是,一些有可能被称为“通病”的问题仍然存在于不少国内的创业公司中。下面的七条“罪状”并不是在所有创业团队中都存在,但也是笔者作为一个测试人员对于创业团队的真实感受。

下面的七条“罪状”只是笔者从一个测试人员的角度来看得出的,有叙述不妥之处请自行忽略。

1. 分不清团队与公司的区别

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若要付诸实践,总会经历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一个创业公司起初可能只是三五个人组成的一个创业团队。在一个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的创业团队中,很多资源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可能一名团队成员需要完成两三个正常职位的人员需要完成的工作,而作为联合创始人的几个初创团队的成员在项目成立初期并不会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因此可以说,在创业项目开始的初期阶段是激情和共同的梦想支撑着团队继续走下去。而一旦谈到一个创业型公司,很多在几个人组成的团队中不存在的问题便会出现,这些问题甚至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Leader和Boss可能是创业团队与创业公司之间比较明显的区别了。

作为一个创业团队的Leader,不仅要为整个团队指明前进的方向,同时也要与团队的成员共同努力,在团队中不断地相互鼓励,所有成员通力合作。毕竟一个创业团队在创业初期都是靠着激情和梦想来支撑着每个人不断走下去的,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来自天使投资人的资金支持,但整个团队内部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团队Leader的确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个Leader需要与其它成员共同努力,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制定大方向,在其他团队成员面前摆出一副颐指气使的姿态对整个团队有百害而无一益。一旦团队Leader过早地摆出一副Boss的姿态,与团队成员之间的距离也就在无形之中拉开了,一盘散沙的团队无法使整个团队效率最大化。

作为一个创业公司的Boss,扮演的角色自然也需要有一些变化,但一些最重要的素质是不应该舍弃的。除了具备很强的洞察力和对整个行业(具体来说就是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的独到眼光之外,创业公司的Boss不应刻意与公司的其它员工拉开较大的距离,无论是物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公司产品的一个版本成功上线或产品的用户量达到了新高时,一个鼓励邮件对于Boss来说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够的。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个五人团队完成的产品有了第一个用户使用时,凌晨在狭小的工作间内,桌上的五碗方便面和几瓶啤酒组成的简陋庆功宴。这样的情景在创业公司中永远也不会出现,但在取得成绩之后最需要的就是要让公司的每个成员认识到自己作为整个创业公司的其中一员为用户创造了多大的价值,明确现阶段取得的成绩与之后要面临的挑战。然而很多创业公司的员工得到更多的只是空洞的鼓励与虚无缥缈的展望,无法让员工了解公司产品的真实情况就无法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这种情况下创业公司的员工的凝聚力往往还不如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创业团队与创业公司本身确实有着很多的不同点,然而也有太多的东西是创业公司不应摒弃的。从团队到公司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创业的激情和梦想是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不应该抛弃的,从团队中的成员到公司中的员工,激情和梦想不应该消逝。

搞政治是在某些创业公司中存在着一个问题,我想这是对创业型公司危害最大的一个问题。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永远会有一个或者几个牺牲品,斗争的过程极大地削弱了公司的整体实力。创业期间的全部精力应该放在产品上而不是职位和权力上。事实上权力斗争是很多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出现在创业公司中而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毁灭性的。

2. 为自己而不是用户做产品

这一点不仅在创业公司中会出现,在其他互联网公司中也同样存在。产品永远是为用户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是为开发者自己而做。在创业公司中出现这个问题时最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产品初期没有做足够的用户调研

产品开发过程中缺少特约用户对产品原型发表意见

产品上线后没有收集足够的用户反馈意见

拍脑袋做产品

其中前三点由于受到公司资源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够完成的,但必要的工作还是应该做到位,然而“拍脑袋做产品”则是典型的为自己做产品。笔者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几个人在一晚上的头脑风暴之后,决定开始做一款产品,在没有进行必要的用户调研以及市场调查的情况下开始着手研发。半年之后产品上线,用户反映平平,未达到最初预期的效果,最终以整个项目停掉收场。在整个项目研发过程中,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到其中,导致了本应在线上持续更新的产品被迫停滞,这其中造成的影响无法估量。

所谓的头脑风暴,在得出一些初步的构想之后应对目标用户群做必要的调查,若是O2O类的产品还应对市场需求等进行相关的研究。然而部分创业团队往往有病急乱投医的问题,“拍脑袋做产品”的现象就十分普遍了。在头脑风暴中最常听到的几句话就是:我觉得这么做用户会喜欢…我认为用户习惯这样操作…我想用户对这样的产品会感兴趣等等。不能落实到用户的需求上,也就无法做出用户需要的产品。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即使时间再紧,必要的步骤也不应该省略,同时更要认清一点:使用产品的是形形色色的用户,而不只是办公室里面的那几个人。

3. 产品流程不规范

这个问题在创业团队中无法避免,因为由于人力资源的缺乏,几个人完成的工作需要一个人去完成,因此流程方面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而创业公司则不同,必要的岗位上都会保证人员齐备,员工也都各司其职,因此在创业公司中产品流程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笔者曾经作为一名测试人员在某移动互联网创业型公司工作,开发人员完成一个版本之后提交测试,提测邮件中对于新版本的改动位置、测试要点、可能的测试用例等均未提及,仅仅给出新版本的安装包了事。甚至有些版本未经过测试便直接上线,收到用户反馈出现问题后又重新进行测试并发布新版本。仅测试这一环的流程已经混乱不堪,难以想象其它环节会出现怎样的问题。规范的产品流程是保证产品质量、加强各部门之间配合以及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十分必要的一个关键,不论什么样的互联网公司都应该有一套规范的产品流程。

4. 缺乏危机意识

一个错误的观念往往会在互联网创业公司出现,就是如果我做的这款产品的用户量不大,那么产品出现了问题也不要紧,反正受影响的用户也不多。要知道对于一款拥有千万级用户量的产品来说,一个微小的问题就会对大量用户造成影响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于创业型公司来说,产品质量更是需要保证的一环。不论产品的用户量有多少,产品的质量标准都不能够降低,要知道一个小问题就有可能让长期以来刷榜单和渠道推广所做的努力付诸东流。很多时候创业公司不了解产品中的一个细微问题对用户产生的影响有多大,事实上对于一部分要求比较苛刻的用户来说,一个手机应用中的一个错别字都会给这类用户留下不好的印象,因为从这样的小细节中能看出开发者对于这款产品的态度以及对用户的态度。这样细微的问题都会对用户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更不要说一款应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闪退这样的情况了。

危机意识是需要在一个创业公司中的全体员工中培养的,并不仅仅是QA或者产品经理需要操心的问题。虽然不能保证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公司产品的重度用户,但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应该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保证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被定位并修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同样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发现了影响用户使用的产品缺陷后需要及时研究解决方案。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产品的每一个小缺陷都应该被当做一个“小危机”。但很遗憾的是,太多的小问题被标记为delay,导致了之后更严重的问题。

5. 无脑模仿

山寨作为一项中国特色,在各个行业中普遍存在,互联网创业公司也难以幸免。举例来看,前一阵国外火爆的阅后即焚应用Snapchat 在国内迅速有了咔嚓、跑跑信和秒拍等模仿者。而在红极一时的疯狂猜图也同样是借鉴了国外的一个类似的游戏。层出不穷的功能类似的应用出现在用户的面前,好像“创新”这个词在国内的意思可以被理解为复制创意而采用不同的界面风格和表现形式来产生所谓的“新产品”。

对于创业公司说,模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脑模仿。国外的一款产品之所以能够成功,与特定国家的用户构成、用户习惯、市场特点和消费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脑模仿可以将产品的表现形式抄袭过来,但无法复制使用产品的用户和市场特点。

以“按月订购”服务为例,这一服务之所以能够在国外收到欢迎,不仅与国外用户的收入水平有关,消费习惯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国外用户普遍使用信用卡刷卡消费,按月订购模式每月从用户的信用卡中自动划除相应的费用并为用户邮寄产品,这样给用户制造了一个十分流畅的消费体验,避免了每月手动缴费的付款压力。而信用卡在国内的普及程度并不像国外一样,大多数用户习惯使用储蓄卡进行刷卡消费,因此“按月订购”的服务模式在国内没有想象中那样火爆。由于不同地区的用户存在差别,无脑模仿并不一定可以将“成功”也模仿过来。只考虑表现形式而忽略用户习惯和潜在的商业模式,等待创业者的结果只有失败。

6. 盲目试错

试错在互联网创业公司中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盲目进行这一过程,试错成本问题同样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往往与“拍脑袋做产品”一起出现,在拟定一个项目的初步方案时考虑不够周全,总认为有的是时间和资源来试错,大不了放弃这个项目再启动个新的。殊不知在整个项目周期中,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进去之后得不到应有的产出,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如此试错,岂不是在拿投资人的钱打水漂。

在创业公司中,一个项目在成型初期总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试错不可避免。但在拟定项目时要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尤其是这样的一个项目对于用户是否有价值这个问题。盲目试错带来的是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最终浪费的是投资人的资金和创业公司宝贵的时间,葬送的是用户的信任和忠诚度。

7. 缺乏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创业团队或创业公司中是必不可少的,这在前面也提到过了。取得成绩的时候要给予员工一定程度的鼓励,让员工明确现阶段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接下来要面对的困难。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要及时总结原因,避免再出现同样的问题。然而很多创业公司对于激励机制不以为然,认为创业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不需要其他多余的东西。但就像前面说的,五碗方便面和一打啤酒的庆功宴虽然简陋,但足以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远比群发邮件中的一句 Good Job 来的更真实。

说到激励机制,就不得不提到 Team Building。毫不夸张地讲,这个词离我已经比较遥远了,上一次 Team Building 已经不知道是哪一年的事情了。TB的过程并不只是大家坐在一起吃个饭聊个天,更重要的是能够借着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庆祝阶段性成功或者总结失败教训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完成。尤其对于创业团队来说,继续走下去会面临更多的困难,这就需要整个团队的成员都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和一个共同的理想,TB正是这样的一个机会可以让这些目标、信念和理想在每一个成员的心中扎根。缺少了必要的激励机制,团队也就成了一盘散沙,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团队可以做出一款好产品。

写在最后

笔者仅从一个测试人员的角度简单谈了一下对于国内互联网创业公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其中肯定有一些问题是大多数创业团队并不存在的。国内仍然有许多优秀的创业团队,他们的产品也深受用户的喜爱,这其中少不了团队成员的努力,当然更少不了一股创业的精神。我想创业者们在创业过程中同样也在思考着他们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创业本身也就是这样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关文档推荐

DeepSeek给我们带来的创业机会.PDF

1741572850  5.27MB 0页 积分6

创新模式引领商业.PPTX

315565140  2.88MB 47页 积分6

商业模式系统.PPT

315565139  4.14MB 0页 积分5

商业模式基础.PPTX

315565137  0.43MB 20页 积分5

商业模式画布.PPTX

315565136  4.86MB 50页 积分8

商业模式设计及案例.PPTX

315565134 黄刚 3.71MB 39页 积分6

技术人如何走上创业之路 从架构师走向创业者.PDF

3168341817 郝峻晟 3.99MB 16页 积分6

新范式新时代新机会.PDF

315565133 陆奇 10.86MB 54页 积分5

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影响要素讨论.PDF

315565132 姜珂 5.26MB 13页 积分4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