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ERP应用瓶颈及出路
孙嘉玉 E-Works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面临世界贸易竞争的大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高技术、多样化、客户化的产品,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多变,产品交货周期越来越短,要求准时供货。这一切都对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如何对其整体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成为一个关系企业能否生存壮大的根本课题。因此向管理变革要效益,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理念,ERP不可否认地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自引进第一套ERP软件以来,我国ERP的应用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些企业实施过程多次反复,最终没达到预期效果,也有些企业勉强建成,验收报奖之后系统就废弃,不再运行,还有的甚至在建设过程中就难以为继,骑虎难下,投资收不到回报,只有少数企业成功地利用ERP降低了库存,降低了成本,获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收到了丰厚的回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ERP实施成功率低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基础管理、企业管理层的认识、人员素质等因素,也有企业外部的因素,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国内企业应用ERP的瓶颈。

一、中国企业ERP应用瓶颈

    1、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对待ERP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认识误区,他们把ERP作为单纯的软件产品来看,当成是一种消费品,因此,要么只挑国际大牌,认为价格最贵就是最好的,不管其是否适用,要么就不断的砍价,谁便宜买谁的,导致许多厂商陷入恶性的价格战之间,作为弱势方的国内软件厂商们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只能接受客户这种错误的认识,从而阻碍了国产软件做大做强。实际上ERP并非就是一个软件产品那么简单,她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良药,因此应该将其看成是一种投资,ERP产品价格要依据投资效益分析的结果来定。

    2、企业基础管理薄弱

    企业基础管理薄弱也是制约我国ERP应用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管理混乱、基础管理薄弱、管理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我国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许多企业花费巨资实施了国外巨头的软件产品,但鲜有成功之例,不可否认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外软件在国情化、厂情化考虑的不够充分。国外ERP软件虽然已开始在国内建立研发中心,但受母版在海外的限制,难以为中国本土企业提供符合中国企业管理基础的解决方案,在产品的适用性和易用性方面不够理想。而本土ERP厂商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产品中融入了中国的国情,在充分了解中国企业的管理基础和管理水平前提下,给企业开出对症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药方”,同时在产品研发、用户化、实施和售后服务方面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这样使企业既不会因“消化不良”而失去对实施ERP的信心,又能在结合自身特色基础上提升管理水平。

    3、人才缺口巨大

    由于我国企业真正走向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尚需时日。相当多的软件企业可以凭借刚起步时的冲劲和优势,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规模。但是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就面临着管理体制跟不上的尴尬局面,往往在一阵轰轰烈烈的登场之后,便停滞不前,甚至销声匿迹了。这种现象也造成了企业无法留住优秀人才,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本来进行技术创新,人才瓶颈也限制了ERP的应用。国家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要做到两化融合就涉及人才战略,建立强大的人才队伍。现在中国企业缺少两类人才,一是深刻理解信息化,有改革决心的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另外就是热心信息化事业,有敬业精神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我们经常将ERP项目称作“一把手工程”,是因为实施ERP的最终目的是要支持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而这个战略是一把手提出来的,实现了企业的经营战略直接关系一把手的工作业绩,一把手是上ERP最大的受益者,要想受益,就要负责,所以一把手又是第一责任人。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懂计算机又懂管理的人才。有数据显示,我国ERP人才缺口为50万,一方面ERP厂商的专业人才紧缺,另一方面,企业的ERP应用型人才也大量缺乏。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巨大缺口已经成为制约ERP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中国ERP的出路

    信息化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两大行业巨头,这些外资巨头们运用资本优势全方位渗透挤压中国软件业,本土ERP厂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年轻的ERP产业要想赶上乃至后来居上,就必须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ERP自主创新之路,拥有一批可以与国外软件巨头分庭抗礼的、能支撑世界级制造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ERP产品,大力发展中国的ERP及相关服务产业,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更大发展。而这一切要依靠政府、本土ERP供应商和企业用户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1、政府大力支持本土ERP厂商

    软件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政府的大力支持,能为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国策,国家科技部门对制造业信息化的推动,信息产业部门对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建立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政府为我国的软件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优良的政策环境。

    众所周知,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必须要处理好每一个作业环节,让流程上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保证整个企业运作的顺畅与投入产出的高效。而设计一套这么复杂的ERP软件,再把这样一套ERP软件在企业中实施,牵扯到的人与事千丝万缕,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没有足够的专业底蕴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的本土ERP供应商,并着力完善相关政策,比如,引导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更多采用国产ERP软件及服务,大中型国有企业采购首选国内的ERP软件产品,明确国产软件和服务在整体项目中的比例,如不低于50%;将应用成功的国产ERP软件产品列入国家的采购清单,给予支持;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专用资金用于支持发展本土的ERP软件,对本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给予专项基金支持;对ERP人才培养基地给予专项基金支持;重点支持本土的专业性厂商,尤其是擅长于生产管理的厂商,因为生产制造环节才是制造业竞争的核心。

    2、本土ERP厂商加大技术投入,积极创新应用

    中国本土ERP厂商在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肩负着振兴中国软件产业和中国制造业的双重责任,任重而道远。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实施的ERP仅停留在供销存加财务的层面,而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整个供应链的计划协调与优化的成功案例甚少。很多人怀疑ERP的作用也是因为生产计划控制没有做好,这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另外,本土ERP厂商们还需要扎扎实实的长期跟踪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发展实践,深入行业,在技术上要不断掌握最新的技术,去创新功能,在产品上要不断的主动追寻客户的变化,积极创新应用,提炼产品,不断的提高应用成功率,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成功应用ERP,从而推动自身及整个ERP产业的发展。

    3、企业用户理性对待,认清真实需求

    我们的企业用户需要清醒的认识自己的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企业在选择ERP软件的时候,应该着重从企业管理需求和管理目标、软件厂商的行业成功应用案例、软件功能的拓展性与稳定性、二次开发工具及其易用性、良好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软件厂商的专业实力与信誉、合适的价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企业在选型时应该把要参与项目实施和应用的主管领导纳入到选型小组来,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实际应用和需求部门,“只选对的,不选贵的”,避免“品牌免职论”。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企业在项目选型时还应做投资效益分析,包括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另外,企业对于上ERP不要急于贪大、求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企业现有的管理基础上,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实施一块,成功一块。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
关联的文档
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