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和互联网,两者在合作与竞争中构建新的电视生态体系。一方面,影响年轻人和意见领袖的主要媒体不再是电视台,而是各种互联网终端;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在专业制作领域则依然保持着自己传统的优势,二者配合才能形成效果最大化。
融媒体电视生态圈的特征:
>>信息传播:
电视台利用社会化媒体对自身高质量内容进行广泛传播,提高自身的关注度和访问量。
>>用户维护:
电视台更深挖掘用户需求并注重用户体验,不仅将社会化媒体看作传播渠道,更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开放的用户关系平台,与用户建立深层关系。
>>组织架构:
电视台设立新型的新媒体组织架构,开发/产品团队,内容落实到不同渠道,根据传播介质特点完成不同产品建设。
>>经营模式:
电视台探索营销资源整合新的方式,平台和应用,流量/用户和收益的共享,寻求广告主、价值链等各个环节和系统的协同效应。通过和开放平台的融合,带来流量、用户品牌的提升,实现合作共赢。
>>资源联动:
电视台充分利用主持人、明星、嘉宾资源,微博联动,将他们的微博粉丝转化为媒体自身的拥护者。
融合媒体时代电视生态圈三大体系
1.以电视媒体为中心的内容传播体系
新媒体渠道的发展,给了电视媒体一个新的机会,让电视媒体的内容有了更丰富、更能够反馈受众意见、与受众互动的传播渠道。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因为内容足够优秀,所以各种新媒体都只是内容传播的“渠道”和“工具”而已,电视媒体不但获得了高额的广告利润,而且在版权销售上也大赚了一笔新媒体的钱。
反之,如果内容比较逊色,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电视就不得不依赖新媒体,这时候不但成为免费提供内容的打工者,而且在新媒体上传播时,本身硬广告被替换,其原本的广告价值也会被弱化和分流。
2.以智能终端为载体的互动平台体系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之下,电视需要积极应用新媒体和新终端等各种渠道,提升自身的传播效果,并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电视节目的推广方式也紧随其变。构建以“社交网络+官网+移动平台+互动电视”为核心四位一体的全媒体电视节目推广模型,并形成紧密关联、相互协调的推广链条,才能使电视节目的实际价值迅速提升。
3.以产业布局为基础的广告经营体系
当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从传统媒体转向手机等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广告主的投放也必然随之转向。以此为基础,电视媒体的创收和发展策略也需要调整,多线程布控,多产业发展。
以往电视从“内容生产”这棵树上衍生出许多枝枝杈杈,虽然枝杈越来越多,但这还只是一棵树。未来,电视需要从一棵树扩展为“产业化”的一片森林,真正从产业而不是产品、公司的层面考虑电视媒体集团的发展。
大收视时代的广义收视率
iCTR在线调研结果显示,有75%的网民会通过电视观看节目,97%的网民通过电脑观看节目,69%的网民通过手机观看节目,49%的网民通过平板电脑观看节目……网络分流对各家电视台的冲击都很大,网络点击量占了节目收视总量的近1/3,但却被认定为无效收视,让电视人感到“很冤枉”。
在这个模拟与数字并存,电视媒体新老交替的时代,对于同一个节目,除了直播频道的收视率之外,数字电视、IPTV、OTT TV、互联网平台的直播、回看、点播所创造的收视价值都应该得到体现。目前,多家研究机构都推出了针对电视媒体的网络影响力评估体系。
>>泽传媒的全屏收视率
2013年下半年,泽传媒发布了中国首份卫视“综艺百强”全媒体收视率排行榜。
泽传媒的全屏收视率是取传统收视率与网络收视率之和。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网络收视率主要指一档节目在百度、谷歌上的搜索量,以及节目在优酷、土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乐视网、新浪视频上的点击量。这些数据一部分来自泽传媒的监测,一部分来自网络对外公开的数据。“全屏收视率”还会统计以微博、微信、百度贴吧、天涯社区为代表的社交网站,相关节目的话题数、转发量和粉丝数。
>>美兰德电视节目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TNI)
该评价体系采用“T3+2”的指标分类。“T3”指的是网媒关注度、网民评议度及视频点击量,“2”指的是将网民评议度细分为网民美誉度及微博提及量两个细分指标。该评价体系目前监测的对象包括:15家中央级电视频道、48家省级和副省级及其他上星电视频道;涵盖近3000多档电视节目、2500多部影视剧目和600余部专题纪录片。其中包括近400档综艺栏目,200余档新闻栏目,囊括了上星频道所有新闻及综艺类栏目。
>>开元电视媒体网络影响力评估体系
开元网络通过评估媒体在不同类型网络媒体的提及率或曝光度,总和得出媒体的网络影响力。研究中,会分别研究媒体在使用率高的搜索引擎中的收录量、在博客用户量靠前的博客网站中的提及率、在人气排行前列论坛的提及率,以及在知名门户新闻网站的曝光度,最终总和分析得出媒体在网络中的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收视统计在网站选择、数据来源、评价指标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技术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泽传媒发布的“全媒体收视率”为例,目前统计还没有考虑到网络视频收视时长的因素,只是单纯地统计点击量,网络视频下面的跟帖回复也还没收进来,都是下一步开发将要努力的方向。
电视观众进化论
互联网和新技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规则,也改变了人们的注意力分布规则,改变了媒介的整个格局。用一种媒介,一个屏就抓住所有的受众已经不可能了。媒介需要按照受众的生活轨迹和生活形态定义自己,而不再是按照自我属性去定义受众群体。
电视观众进化的三个表征:
家庭型消费 → 个性化消费
视频网站、IPTV、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手机电视以及各种移动互联网电视的纷纷出现延展了受众接触媒体的空间,从单一的家庭型消费电视的方式,转化为多空间、移动空间的电视消费方式。
集中式观看 → 碎片化收看
受众接触媒体的时间在不断延长的同时也呈现了碎片化的趋势,更多的人不再是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看电视,而是在行走、等待等细碎的时间段见缝插针地看电视。
被动式观看 → 主动式搜索
终端的互联网化、智能化带动了受众收视行为的颠覆性变化,受众从原来的被动观看直播,到主动搜索、寻找关联甚至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和传播信息,人与媒体形成了错位融合的局面。
视频网民一天的媒介接触轨迹
《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及媒体价值研究报告》显示:一个视频网民,除了在上午出家门之前的7:00前,以及晚上的19:00-20:00的时间段更多选择看电视之外,其他时间段开始被PC、手机、平板电脑观看视频所占据。
观众通过哪些屏幕收看电视节目?
iCTR在线调研显示:网民用户在观看体育节目的时候,选择电视机观看最多,其次看是电脑。而在观看电视剧、电影、动漫、新闻和综艺节目的时候,选择电脑观看的最多;尤其是观看电影和动漫的时候,选择电脑的比重要远高于选择电视机的比重(如下图)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