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重构趋势下的PDM体系结构设计

来源:CIOZJ 作者:龚茜茹 蔡丽霞

   本项目来源于与某“机械设计研究所”的合作项目。该所历史上在管理和设计模式上采用传统的层次化垂直结构。但是近年来,随着用户对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越来越快、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竞争日益剧烈、外部压力日益增大的形势下,该所在管理模型上重新定位,打破长久以来形成的垂直结构,形成一种趋向于水平集成的业务模型,这就形成了企业重构的趋势,使企业能更专注于自己的业务特长,在产品研发时,能更好地利用国内更先进的技术力量,以实现合作方异地协同设计。

1 合作方的协同设计

    该所以某型产品的设计为基础进行转型试点,他们选定3家具有资质的异地设计单位作为合作方(出于保密性要求,本文暂且称为北京方、上海方和广州方,以此来突出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性,而不特指该城市),利用地域和知识优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来设计相关部件,而机械设计研究所负责项目的整体设计、系统集成、过程管理和监控等工作。其简化的工作模型,如图1所示:

 

    这个模型被称之为合作方协同设计PCD(Partners Cooperative Design)。为了避免管理方法与业务模式的不匹配,机械设计研究所决定建立一套符合目前这种业务模式的信息系统。该所已经成功地把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用到本地产品设计管理中,将产品整个设计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数据,按一定模式加以定义、组织和管理,使产品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一致和共享,为企业设计和生产构筑一个并行产品开发和管理的环境。

    但是,现有PDM系统是针对当初封闭的管理模式而设计的,无法应对设计变更比较频繁的异地的合作方协调设计环境。因此,该所要求把原来的系统进行扩展,在原有系统上增加合作方协同设计能力,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合作方协同沟通平台,使得部件设计合作方能够在早期就介入产品的研发过程,及时获取产品信息和变更通知,并将相关的信息及时反馈到企业,缩短主要设计部门和合作方的沟通时间,提高合作方在新产品设计中的响应能力,实现各方共赢。

    PDM系统的开放性,将为实现产品的异地、异构设计提供强大支持。通过合理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实现分布式数据源整合,实现数据物理位置的透明性,可以方便地实现对现有系统的二次封装,有效管理各子系统的信息。通过实现工程中设计、制造、测试、维护等职能的综合考虑,使新产品开发更加有序和有效。

2 基于Web Services的PDM系统架构

    根据调研的结果,PDM系统整体采用基于Web Services的架构形式有如下优点:

    2.1 有利于协调不同的服务领域间的异构数据模型

    本PDM系统的合作方协同设计是一些特定领域相关的服务集合,在这个服务领域中所有服务应该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型进行定义。但是,由于合作方业务的复杂性,数据服务来自不同服务领域,这就使得模型间语义与结构存在巨大差异,而且具有多点服务的特质。采用基于Web Services的PDM系统,将有利于协调不同的服务领域间的异构数据模型。

    2.2 便于实现面向服务的集成(SOI)

    SOI是使用Web Services进行的集成,通过使用Web Services来解决集成与互操作的问题。本项目的Web Services平台为完成相似项目将需要提供多种选择,必须选择一种标准化的契约(WSDL)来提供服务,利用WSDL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a、适应当前集成项目:改进现有数据模型,以适应当前集成项目。

    b、创建新服务:根据服务契约对传统系统进行包装,创建当前系统集成所需要的新服务。

    c、跨越不同数据领域边界:定义用于“进行不同数据模型的映射”的数据转换,以便数据能够跨越不同的数据领域边界。

    d、实施企业级的服务质量:为Web服务平台配置执行环境,以支持并实施企业级的服务质量。

    本项目Web Services所提供的服务,是把各个合作方本身异构的相关数据,通过Web Service中的XML层,转换为通用的XML形式,然后由PDM系统进行数据集成,这样就形成一个在项目内共享的数据总线。在这个过程中,WSDL在服务契约的定义担任了关键角色。这种技术路线的优势在于,各合作方的数据服务是独立而且异构的,采用Web Services技术就能够提供一种快速集成方案,项目将关注共享数据与可重用的服务,而不是专有的集成产品,因此能够更快、更轻松地确保IT投入与企业战略规划保持一致。

    在系统中采用XML格式可能会有效率问题,但是,本项目大量的工作是用于合作设计过程控制与管理,产品本身设计过程利用内部原有的处于封闭状态的PDM系统,因此,大部分相关数据的传输速率应该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至于少量大型工艺文件,考虑到合作方协同设计主要是在里程碑点上的传输,而不是日常的频繁传输,所以,速率问题不大。

    在这个架构中,合作方本身工作模型并没有改变,合作方的Web Service服务器只是为了建立数据总线的通讯,与合作有关的数据将直接保留在本地数据库相应的区中,这个数据区将直接与Web Service服务器有关应用程序相连。其他的数据将与这个服务器绝缘,以保护本地数据的安全。

    项目要求与合作协同设计有关的业务,通过瘦GUI Web客户端程序或者浏览器实现人机交互。在设计的初始方案中有4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这个系统如何来处理以协同设计为特征的业务模型工作流:第二,在PDM处理工艺图纸的时候,由于文件体积庞大,需要重点解决文件存放结构与调用方法的问题;第三,互联网上信息传输的不安全性,是设计本身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第四,Web Services技术如何实现,实现过程中需要处理哪些问题。

    设计要求各合作方的Web Service组件只处理与合作项目相关的数据和文件,所有合作方均通过中心服务器使用数据和功能。所有传输数据协议一律采用XML,不需要改变合作方内部的任何工作方式。包括应用层和传输层两个方面的安全机制需要仔细考虑,以保证各方商业秘密的安全性。

3 PDM体系结构设计

    3.1 高层体系结构设计

    本项目系统设计共分成3个子系统,它们是:

    项目管理与过程管理子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and Process Management,PM&PM)。

    工程图档与文档管理子系统(Engineering Drawing and Document Management,ED&DM)。

    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子系统(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and Change Management,CM&CM)。

    各子系统要求设计成具有独立系统架构的完整系统,为了减少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并增加子系统的内聚度,项目设计要求各子系统之间不得直接交互,它们只能通过共享的数据总线(Data Bus)进行交互,从而减少了开发、集成、调试、维护以及后期升级的难度。系统的整体体系结构关系,如图2所示:

 

  系统的数据总线通过Web Services技术来实现,隔离了远程异构数据的物理位置、数据格式等信息,把本地数据和远程数据结合起来,使用者并不需要知道这些远程异构数据源的具体情况。系统还提供了公用的数据格式与交换、缓存和安全机制,提高了模块的可复用性。

    系统在设计中采用垂直分层,水平分模块,力争结构清晰。垂直方向基本按照表示层、业务层和持久化3个层次划分,使关注点分离功能分割清晰,而且通过接口分解了模块之间的耦合性,便于系统维护。

    在表示层,按垂直方向分离了用户接口组件和用户接口过程组件;在业务层,按照统一的接口对外,水平分离了业务流程、业务组件和业务实体;在持久化层,水平分离了数据访问组件以及服务代理,实现了统一的数据总线机制,使整个体系结构清晰度得以提高。

    3.2 子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

    本系统要求子系统是具有独立体系架构的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只能通过数据总线进行交互,这种规定确保了子系统的独立性,下面简要介绍各个子系统的高层体系结构。

    3.2.1 项目管理与过程管理子系统(PM&PM)

    本子系统需要对项目合作方进行统一无缝的项目管理与监控,所以具备一般PDM系统所不具备的功能。子系统的下层分为模块,也就是独立的业务单元。项目设计规则要求,各模块是独立设计的,模块之间不能直接交互,而只能通过接口用规则的方法交互,项目的这个要求,确保了模块的高内聚与低偶合,也确保了后期的升级和维护成本比较低。该子系统的项层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3.3 工程图档与文档管理子系统(ED&DM)

    工程图档与文档管理子系统是这个项目的重要部分,也是PDM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用于检索,修改、变更工艺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设计文档与图形文档,其中可能还包括三维演示视频文档,本子系统的顶层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3.4 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子系统(CM&CM)

    本子系统主要用于处理整个工程文档的演化与版本控制,其中包括可视化的版本跟踪,企业编码的生成与应用,批次文档的查询与组合,以及产品零部件的配置等重要信息处理。PDM文件处理只有和配置管理系统结合起来,才可能发挥相应的作用,而变更管理是新产品设计与发布的重要一环。本子系统的顶层体系结构,如图5所示:

 

4 结论

    本PDM系统应用Web Services的重要目的是综合各个合作方的数据,通过隔离合作方不相关数据,保证合作方本身内部数据的安全。PDM系统综合各方数据以后,将把这些异构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XML)的信息,便于各方面的应用。由于采用Web Services技术,各种异构数据和异构平台的整合变得可行,就为系统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推荐

QQ音乐PDM价值评估技术与应用.PDF

4228118458  2.29MB 40页 积分6

PDM文档管理.PPT

2138101467  3.67MB 56页 积分4

PDM系统概念介绍.PPT

2138101466  1.64MB 23页 积分4

华为PDM产品介绍.PPT

2138101465  2.4MB 38页 积分5

PDM概念培训.PPTX

2138101464  1.36MB 21页 积分4

PDM产品数据管理.PPT

2138101463 Solidworks 2.99MB 28页 积分4

PDM原理.PPT

2138101462  2.57MB 49页 积分4

PDMPLM区别与案例.PPT

2138101461  7.93MB 59页 积分4

PDM中的编码技术.PPT

2138101460  0.29MB 70页 积分4

PDM培训教材.PPT

2138101459  2.03MB 92页 积分4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