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快递巨头的跨界逻辑

来源:天下网商 作者:徐伟

近日,一则顺丰酝酿第三代便利店的消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消息称,顺丰正在筹备一套定位于社区生活服务平台的线下连锁店方案。按照方案,顺丰将在中端住宅区和办公楼区开设连锁店,通过店中的屏幕为消费者提供物流、广告展示、虚拟销售、预售、试衣间等多种服务,而店铺数量预计30000家。

消息一出,观者哗然。

对于顺丰来说,这已经是试水便利店的第四个年头了。自2011年7月在深圳与7-11展开寄件代理的合作后,顺丰的便利店情结便愈演愈烈:先是在各地开设自营店,在不到一年又纷纷关店,其后又开始瞄准社区计划继续开店。

事实上,顺丰的“跨界”并不只是便利店,从2013年开始,顺丰在供应链物流、仓储服务、货运和电商快递等业务上四处出击。

电商物流后发者的困境

顺丰四处出击当从顺丰的困境说起。

今天,在互联网上,我们依然能够轻松找到一份名为《关于顺丰目前面临主要经营问题的几点意见》的材料。据称,这份材料是王卫在2012年7月的一次内部演讲形成。在演讲中,王卫提到了当时顺丰在业务上的两大问题:收入增长放缓与盈利能力下降。

王卫所言非虚。

 

在公开的资料中,我们很容易的看到这种变化。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快递业务在电商行业的带动下开始飞速增长。在这一时期,顺丰也在增长。不过,在进入2011年以后,顺丰的增长开始减速,以至于一度低于行业平均速度。尽管顺丰的营业额在2012年突破了200亿元,增速却成为顺丰历史上的低谷。

毫无疑问,对于中国的快递行业来说,电商是最主要的推动力。以申通为例,在申通快递单量中,有60%的快递件以上来源于电商,而部分加盟商占比甚至超过 90%。而在2013年,仅双11当天,申通接收的来自淘宝的订单就达到1550万。庞大的快递单量不仅支撑起了申通的高速增长,也使得申通成为国内仅次于顺丰的第二大民营快递公司。

相比之下,顺丰的电商快递占比则低得多。在2012年,顺丰接收的电商快递仅为其业务总量的 10%左右。而另一组数据是,当年快递行业增长率达到50%,电商对快递行业贡献达到72%,远离电商成为王卫所言顺丰增长放缓的主因。

然而,远离电商却并非是顺丰刻意为之,电商的行业数据可以说明。

电商快递的价格争夺直接拉低了收单价格,纵观2007到2013年快递行业数据,这种趋势越发明显。

 

尽管行业的收单价格降低导致企业压力增大,但这种压力对于顺丰来说更为明显。从2010年到2012年间,顺丰的利润率逐步下降,而主要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在逐步上升。

 

快递行业本质上依然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收单价格降低的背景下,国内的人工成本却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对于拥有18万快递员的顺丰而言,主动参战并不一定具备优势。

于是,顺丰陷入了两难。在体量上,凭借电商快递的高速增长,四通一达正在崛起;在服务质量上,以圆通为代表的后来者也正在逐步提升。对顺丰而言,如不有所作为,地位就面临挑战。而网上王卫那广为流传的言论,也很好的诠释顺丰的纠结:“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如果说电商业务只是限制了顺丰的发展,那固有业务受到冲击则直接会动摇顺丰的根基。2012年9月,联邦快递和UPS获准在国内经营,由于定位与顺丰高度重合,将于顺丰正面竞争;而国内,EMS也开始发力。2013年8月,准备冲刺IPO的EMS把上海发往长三角的散客首重标准价格从20元降至10元,这意味着顺丰以文件合同递送为主的高端业务将直面冲击。

显然,顺丰需要突破。

破局:向上游去

2013年的顺丰开始频繁发招。

2013年8月,一向与资本绝缘的王卫开始接受元禾控股、招商局及中信资本等机构的投资。而这一年,顺丰增加了600多个县级经营区域,服务网点也从4000多个扩充到6000多个,远超计划扩张规模。

在业务上,顺丰也开始在电商、货运和供应链上进行扩张。

2013年11月1日,顺丰推出了一款专门针对电商的“电商特惠”。相比顺丰标件,这款产品价格只有原价的6折,而时效也比顺丰的陆运件高。由于是在双十一之前推出,这款在价格上只有标件6折的产品也让顺丰在双11首日以316万进入快递单量排名前六。

同样的突破还出现在B2C领域。2013年11月底,顺丰宣布与易迅达成合作。这次合作中,顺丰收获了易迅30%的订单。

尽管在电商领域的扩张效果不错,但对顺丰来说,这却并非最好的选择——依托于人力扩张,电商快递并不是一个高附加值的大市场,顺丰能够施展的拳脚并不多。从成本角度考虑,顺丰进入电商市场更像是一种防守策略。

相比之下,向外延伸的零担物流、仓配物流以及供应链物流更有机会。2013年9月,顺丰连续推出服装供应链和手机供应链解决方案。在这两个方案中,顺丰宣称将要为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营商以及电商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

顺丰向上游扩张的做法其实在国外已有先例,UPS也是通过快递配送逐步发展到供应链领域。对于顺丰而言,要成为综合物流服务商,进入供应链物流已是必然。

“这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一位在供应链物流沉浸多年的物流从业者,曾经如是评价顺丰切入的供应链物流领域。在他看来,纵使是目前国内向上游走的所有快递企业都来分这块蛋糕,也并不见得会产生多少摩擦。

顺丰的跨界新尝试

除开在物流领域的扩张,作为快递领域的趋势探索者,顺丰还喜欢玩“跨界”。

“跨界”的典型是便利店。早在2011年,顺丰就已经与便利店开启了合作,合作范围主要是寄件服务。而到2011年底,顺丰开始了自营便利店的征程。当时,顺丰的目标是在全国建立1000家便利店。不过,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各地的不少便利店纷纷关闭,最后只剩下20家。

快递业与便利店的合作,在国外有不少典型,FedEx、UPS、DHL都是通过收购社区门店实现到社区的布局。对于快递企业来说,与便利店合作的优势一方面能够帮助快递企业增加到社区的“触角”,增加快递单量,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快递的存放减少快递时间原因造成的重复配送,提升配送效率。

不过,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的便利店企业相对分散,这就给顺丰的收购和合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眼下顺丰计划中的“嘿店”和第三代便利店都还有待观察。无论如何,对顺丰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突破。

便利店之外,顺丰的电商同样如火如荼。

2011年6月,顺丰E商圈上线。2012年5月底,顺丰优选上线。相比顺丰优选2013年的4亿销售额,其在冷链领域为顺丰积累的经验更具价值。在自建的冷链物流队伍和冷库运营逐渐成熟之后,顺丰速运也正式进军冷链物流,开始向外界提供食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

显然,顺丰的跨界将不止于此。对于顺丰来说,通过跨界的尝试寻找新的突破点并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正如一位知名的物流高管所言:“顺丰一直在打子弹,找靶心,找准了,才会发射炮弹。”

相关文档推荐

Hudi 数据湖在顺丰的应用实践.PDF

4218621426 唐尚文 5.57MB 28页 积分5

顺丰基于 Flink CDC + Hudi推进实时业务落地.PDF

4218621351 唐尚文 2.48MB 32页 积分5

顺丰供应链数智化能力.PDF

21381001020 赵雨生 6.51MB 25页 积分5

顺丰数据治理实践.PDF

2208472414 王敏君 0.9MB 20页 积分5

顺丰大数据架构稳定性保障实践.PDF

2208472351 林国强 1.31MB 24页 积分5

顺丰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做培训.PDF

315224438 许人冰 15.63MB 14页 积分5

顺丰快运基于线上压测的性能优化之旅.PDF

4236133203 宗立博 2.67MB 40页 积分5

顺丰科技架构升级之路.PDF

2237134976 刘谭仁 2.09MB 18页 积分5

顺丰科技运维转型之路.PDF

214071283 周辉 18.71MB 48页 积分5

顺丰科技互联网运维转型之路.PDF

214071219 曾宪成 3.14MB 27页 积分5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