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自我的哲学

来源:CIOZJ 作者:德鲁克

历史上的伟人,比如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都很善于自我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成为伟人的原因。不过,他们属于不可多得的奇才,不但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天资,而且天生就会管理自己,因而才取得了不同于常人的成就。而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包括那些还算有点天赋的人,都不得不通过学习来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我们必须学会自我发展,必须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最大的贡献,而且还必须在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投入,也就是说,我们得知道自己应该何时换工作,以及该怎么换。

一、我的长处是什么

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即便是在这一点上,人们也往往认识不清。然而,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如果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是无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了。

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途径就是回馈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我本人采用这种方法已有15到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回馈分析法使我看到,我对专业技术人员,不管是工程师、会计师还是市场研究人员,都容易从直觉上去理解他们。这令我大感意外。它还使我看到,我其实与那些涉猎广泛的通才没有什么共鸣。

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后,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没有做)的哪些事情会让你的长处无法发挥出来。同时,你也将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力不是特别强。最后,你还将了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完全不擅长,做不出成绩来。

解读:

要点1、集中精力发挥你的自身优势。你能够在哪些领域发挥优势。创造出优异的业绩和成果,你就属于哪些领域。

要点2、加强你的长处并加以改善。回馈分析法很快就能发现人们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技能。或者必须学习哪些新知识。它可以指出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所需,需要更新。它还告诉人们在知识面上存在哪些差距为了胜任某项工作。人们通常有能力掌握任何足够的技能和知识。

要点3、发现自身在井底之蛙的傲慢倾向。这个结论显得尤为重要。回馈分析法很快就能帮助我们识别出这些领域。许多人,特别是在某个领域知识渊博的人,瞧不起其他领域的知识,或认为“耍小聪明”就可以不用学习了。于是,回馈分析法可以迅速发现,人们在工作中创造不出成绩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或对自己专业领域外的知识不屑一顾。

另外有两点点也同样重要:纠正你的不良习惯。所谓不良习惯,是指那些会影响你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表现的事情。这样的习惯能很快地在回馈中反映出来。

与此同时,回馈还会反映出哪些问题是由缺乏礼貌造成的。礼貌是一个组织的润滑剂。礼貌,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说声“请”和“谢谢”,记住别人的名字,或问候对方家人这样的小事,但就是这种不起眼的细节,使得两个人能够融洽相处,不管他们彼此之间是否有好感。

二、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

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时是怎样把事情给做成的。实际上,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表现。许多人不是以他们习惯的方式工作,这当然就容易造成无所作为。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可能比“我的长处是什么?”这个问题更加重要。

同一个人的长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由人的个性决定。不管个性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它肯定是早在一个人进入职场前就形成了。正如一个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是既定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基本固定,它可以略微有所调整,但是不可能完全改变,当然也不会轻易改变。而且就像人们从事自己最拿手的工作容易做出成绩一样,他们要是采取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方式也容易取得成就。通常,几个常见的个性特征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方式。

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首先,你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读者型还是听者型的人,如何理解上面这两种人十分重要。

  • 读者型的人善于从书面材料中,从厚厚的报告中获取信息。哪怕是厚厚的长达100页的报告放到他手边,他不觉得是个负担,反而会满心地期待能从报告中获取相关的资料。

  • “听者型”的人是与读者型的人相反的,给他一本报告,哪怕只有3几页纸,他也会感到头疼,他喜欢的是把人叫到自己办公室,听取对方的口头汇报。

绝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读者型和听者型之说,而且很少有人既是读者型又是听者型。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更少。

三、我如何学习

除了需要了解个人的工作方式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如何学习。许多一流的笔杆子都不是好学生,温斯顿·邱吉尔就是一例。在他们的记忆中,上学往往是十足的折磨。然而,他们的同学有这种记忆的却很少。他们可能在学校里得不到什么乐趣,对他们来说上学的最大痛苦是无聊。有关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笔头好的人一般不靠听和读来学习,而靠写来学习,这已成了一种规律。学校不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所以他们的成绩总是很糟糕。

像邱吉尔这样的人靠写来学习。还有些人以详尽的笔记来学习。例如,贝多芬留下了许多随笔小抄,然而他说,实际上他作曲时从来不看这些随笔小抄。当被问及他为什么还要用笔记下来时,据说他回答道:“如果我不马上写下来的话,我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我把它们写到小本子上,我就永远不会忘记了,也用不着再看一眼。”有些人在实干中学习。另一些人通过听自己讲话学习。

解读:

第一个问题是人际关系。在自我管理中,学习与他人相处十分重要,一些人作为团队成员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单独工作最出色;一些人当教练和导师特别有天赋,另一些人却没能力做导师。

第二个问题是自我规划。学习做规划(周、月、年、职业生涯等)都是职场人士的必修课,失败与成功都能总结出经验,消化吸收。

第三个是压力处理。工作中的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学习自我压力处理与帮助他人减压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四、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要能够自我管理,你最后不得不问的问题是:我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不是一个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我想说明的是如果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不为自己所接受或者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容,人们就会备感沮丧,工作效力低下。

组织和人一样,也有价值观。为了在组织中取得成效,个人的价值观必须与这个组织的价值观相容。两者的价值观不一定要相同,但是必须相近到足以共存。不然,这个人在组织中不仅会感到沮丧,而且做不出成绩。

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长处很少发生冲突,相反,两者能产生互补。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一个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好、相当成功的事情——可能与其价值体系不吻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所做的工作似乎并不值得贡献毕生的精力(甚至没必要贡献太多的精力)。

如果可以,请允许我插入一段个人的故事。多年前,我也曾不得不在自己的价值观和做得很成功的工作之间做出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个年轻人,在伦敦做投资银行业务,工作非常出色。这项工作显然能发挥我的长处。然而,我并不认为自己担任资产管理人是在做贡献。我认识到,我所重视的是对人的研究。我认为,一生忙于赚钱、死了成为墓地中的最大富翁没有任何意义。当时我没有钱,也没有任何就业前景。尽管当时大萧条仍在持续,我还是辞去了工作。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换言之,价值观是并且应该是最终的试金石。

五、我的贡献是什么

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他们还不得不提出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提出过的问题:我的贡献应该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必须考虑三个不同的因素:

  • 当前形势的要求是什么?

  • 鉴于我的长处、我的工作方式以及我的价值观,我怎样才能对需要完成的任务做出最大贡献?

  • 最后,必须取得什么结果才能产生重要影响?

请看一位新任命的医院院长的经历。这是一所享有盛名的大医院,30年来一直就靠名气顺利经营着。新院长上任后决定了自己应做的贡献:两年内在医院的某个重要领域建立起卓越服务的标准。他决定以急诊室为重点,因为该院的急诊室地方比较大,受人注意,而又秩序混乱。他决定,到急诊室就诊的每一个患者必须在60秒钟之内由一名合格的护士接待。一年之内,该医院的急诊室变成了美国所有医院的样板,又过了两年,整个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正如这个事例所表明的,把眼光放得太远是不大可能的甚至不是特别有效。一般来说,一项计划的时间跨度如果超过了 18个月,就很难做到明确和具体。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提出的问题是:我在哪些方面能取得将在今后一年半内见效的结果?如何取得这样的结果?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对几个方面进行权衡。

六、管理后半生的职业发展

当多数人的工作是体力劳动时,你不必为自己的后半生担心。你只要继续从事你一直在做的工作就行了。如果你够幸运,能在工厂或铁路辛勤工作40年后撑下来,你就可以快乐地度过余生,什么也用不着干。然而,现在的多数工作都是知识工作,而知识工作者在干了40年后,仍能发挥余热,他们只是有些厌倦。

我们听到了许多有关经理人中年危机的谈论,“厌倦”这个词在其中频频出现。45岁时,多数经理人的职业生涯达到了顶峰,他们也知道这一点。在做了 20年完全相同的工作之后,他们已经得心应手。但是他们学不到新东西,也没有什么新贡献,从工作中得不到挑战,因而也谈不上满足感。然而,在他们面前,还有20到25年的职业道路要走。这就是为什么经理人在进行自我管理后,越来越多地开始发展第二职业的原因。而发展第二职业的方式有三种:

  • 第一种是完全投身于新工作。这常常只需要从一种组织转到另一种组织。

  • 第二种方式是,发展一个平行的职业。平行的工作,通常是在非营利机构,每周占用10个小时。

  • 最后一种方法是社会创业。社会创业者通常是在第一职业中非常成功的人士。

发展第二兴趣(而且是趁早发展)还有一个原因:任何人都不能指望在生活或工作中很长时间都不遭遇严重挫折。有一位很能干的工程师在45岁时错过了晋升的机会。另一位也很能干的普通学院的教授在42岁时认识到,即使她完全具备担任教授的资格,她永远也不会在一所有名的大学里获得教授职位。在这样的时刻,第二兴趣不仅仅是业余爱好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这位工程师现在知道他在工作上并不十分成功。但是,在公司以外的活动中,例如负责教会资金的管理,他是成功的。

在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里,拥有各种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历史上来看,却没有“成功”一说。绝大多数人只期望坚守“适当的位置”。唯一的流动性是向下的流动性。然而,在知识社会里,我们期望每一个人都能取得成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许多人来说,能避免失败就行。可是有成功的地方,就会有失败。因此,有一个能够让人们做出贡献、发挥影响力或成为“大人物”的领域,这不仅对个人十分重要,对个人的家庭也同样重要。这意味着人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有机会成为领袖、受到尊重、取得成功的第二领域,可能是第二份职业,也可能是平行的职业或社会创业。

自我管理在企业面临的挑战看上去比较明显,自我管理需要个人、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做出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于是,人们在自我管理的认知正在企业事务中掀起一场革命。

文 | 彼得.德鲁克    来源:培训经理指南

相关文档推荐

离散制造破局之道主数据管理平台重构.PDF

1742450737 詹慧超 4.6MB 37页 积分6

指令微调 4.1 指令微调与常见策略.PDF

1741174475 唐天一 2.71MB 23页 积分5

当创新药拥抱AI能否破局双十定律.PDF

1741071159 谢辉 3.76MB 32页 积分6

DEEPSEEK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PDF

1740034311 陈亚盛 3.89MB 60页 积分8

推倒部门墙跨部门沟通与有效合作.PPTX

1739245187 邱明俊 1.49MB 73页 积分10

跨部门沟通与协作.PPTX

1739245160  0.11MB 32页 积分6

跨部门沟通与协作.PPTX

1739245127  0.69MB 60页 积分8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