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尼路!牌子!“
不得不说,与当年火的一塌糊涂的《疯狂石头》合作,班尼路一点便宜都没占到,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随着电影和电影中黄渤的大红大紫,他的那句带着浓郁山东口音的台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人们相互之间拿来戏虐的玩笑和口头禅。
这种戏虐对一个品牌,尤其是以时尚标签为生存根基的服装品牌,简直是毁灭性的的打击。如果把服装品牌的定位拟人化,有定位秀美女孩儿的,有定位优雅白领的,有定位精致绅士的,哪怕是以体现个性十足为定位的服装在品牌宣传上也必须遵循“潮”和“酷”。而《疯狂的石头》中,那句戏虐直接将班尼路拉向了“丑星”的泥潭,而且是以自身缺陷取悦观众的“丑星”,既没有自黑的漂亮,也没有自嘲的得体,于是这真的成了戏谑——对品牌建设毫无意义的戏谑。
今天来看,当年这一次错误的广告植入,只是班尼路坏运气的开始。
2014年6月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集团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上一财年班尼路销售额27.54亿港元,同比下降9.3%。在一年时间里,德永佳关闭了内地及港澳台的465家门店。大规模关店使市场分析者普遍认为班尼路未来几年的市场份额将持续缩水。
这个数据即使剔除掉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模式的冲击,也依然触目惊心。
10年前,班尼路最风光的时候,大大小小的专卖店总是占据着一个城市最繁华商圈中的核心位置,代言明星从刘德华,到王菲,以及F4,都是华人圈最炙手可热的“天王级”明星。
然而一夜之间,孩子们不再把“班尼路”当做“牌子”,印着品牌LOGO的T恤简直要被当做屌丝形象的另一种诠释。那句花了大钱植入到《疯狂石头》中的台词,在今天看了,简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那些尚存在繁华路段的专卖店依然常年放着节奏十足的音乐,年轻的导购员依然站在店门口对来往的顾客热情的拍手欢迎,还有那些棉质T,牛仔裤,也努力贴上当季的流行元素。但是却并没有唤回更多的簇拥。只是10年,班尼路怎么了?为什么就被抛弃了呢?
如果说是《疯狂的石头》对班尼路造成了伤害,以至于其在之后都无法恢复元气,但是在这一喜剧电影中,做植入广告的并不是只有班尼路,服务员用来发短信的诺基亚手记,骗子用来骗人的可口可乐,按理来说,和“班尼路!牌子!”那种“与民同乐”的娱乐精神并没有什么不同,虽然现在诺基亚也不行了,但是就当时来说,从来没有人觉得诺基亚手机因为出现在一个服务员手里而被抹黑。诺基亚在早《疯狂的石头》几年前就已经在《天下无贼》中做了大量植入,效果不是都满正面么?那几年诺基亚的销售可以说在手机市场后无来者啊。那么,为什么好像只有班尼路受到了伤害呢?为什么只有班尼路这么倒霉?
实际上,这个错误的广告植入不过是班尼路战略失误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追溯来看,班尼路的定位原来是城市青年,而且是略有时尚意识的青年。在10年前,中国的时尚产业才刚刚有了点发展的时候,代表着品牌、时尚的服装产业很容易在市场上站住脚跟。就像在一片蛮荒之地,突然出现了几个小树苗,人们欣喜之余,还来不及对它有多少期待。
但是10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时尚的意识早已经不满足于“牌子”,而开始要求更多的品牌内涵。尤其是青年人,互联网时代将巨量的信息推送到他们面前,更宽阔的世界展开在他们面前,需要更加体现自我个性的商品才是他们的所需。而那些曾经是班尼路顾客的青年已经长大成人,迫切需要和一个没有多少品牌内涵的街牌划清界限。失去了旧的客户群体,又没有笼络到新的客户群体,是班尼路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
曾经与班尼路同属一个市场美特斯邦威,显然注意到了这一变化。尽管最近几年来,关于美特斯邦威库存问题的质疑经常出现,但是美特斯邦威在品牌拓展上无疑是成功的。自美特斯邦威衍生出的、定位轻商务的me&city毫无疑问是为了满足那些与品牌一起成长并且有了新需求的青年。
而班尼路错过了这个让品牌升级换代的绝佳时期,与班尼路共同所属母公司德永佳集团的其他几个品牌:生活几何、ebase及I.P.ZONE相互之间的定位差别不大,不仅没有形成相互借力,反而产生了竞争关系。
班尼路忽略的不是10年时间,而是整整一个互联网时代爆发式发展的时期。由于信息成本的降低,全世界的人们在消费意识、消费习惯、消费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ZARA、H&M、优衣库等为代表的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他们积压了班尼路和美特斯邦威原有的市场份额,而更高阶的奢侈品品牌陆续进入中国,也使得班尼路们在品牌升级上更为艰难。
归根结底,服装所贩卖的不是”必需品“,而越来越是为体现差异化而购买的”附加商品“。服装业早已经不是面料加工厂的组合,而是消费心理学和设计师的组合。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