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方式变革与供应链管理

来源:E-Works 作者:曲立

1 生产方式变革与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

    从18世纪中叶,工业生产过程首次形成,到19世纪末,生产方式主要是作坊式单件小批生产方式。工场或工厂主在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制造方面有着广泛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艺,他们使用手动操作的机械,按照每个用户的要求以单件或小批量方式生产。此时市场物质不丰富,为分散化的卖方市场。企业竞争焦点是如何高效地生产出产品,满足供应要求。因此企业管理尚未得到重视,而只是关注如何减少人们繁重的劳动,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20世纪初,泰勒提出了劳动分工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在此基础上,H.福特于1913年创立了移动式装配流水线,它标志着大批量生产方式的诞生,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第一次的变革。大批量生产方式由于采用专业化分工和流水作业,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一生产方式成为生产方式主流。大批量生产方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的产品,使人类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的进步。但这种生产方式,只适应了市场需求较单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这一生产方式下,企业注重科学管理,以操作标准化、专业化来提高效率,而且企业为加强控制,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采取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拥有一个牧羊场,出产羊毛用于生产本公司的汽车坐垫。但这种/纵向一体化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同时使企业承担过重的投资负担和过长的建设周期带来的风险,并不利于管理人员的沟通和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快,消费需求日趋主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市场环境由简单、静态向复杂、动态转化。这样大批量生产方式难以适应,便逐渐丧失其优势,很多制造厂家竞相推出一些生产间隔短,而生产数量又少的产品。这一生产方式被称之为/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即按订货组织生产。到了80年代,这一生产方式成为了主流。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一方面满足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不但增加了管理难度,也使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法无法行得通。为此,人们进行了大量探索,提出一些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如CADCAMCAPP、MRP、GT、CE以及FMS)。而进入90年代,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下企业的市场环境愈加呈现复杂化、动态化,而且随IT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世界的经济活动也出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征,这对企业参与竞争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个企业只考虑内部资源的利用问题,在21世纪的市场环境下将难以适应。这样,人们自然会将资源延伸到企业以外的其他地方,借助其他企业的资源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于是出现了/横向一体化的思维方式。全球制造链以及由此产生的供应链管理是/横向一体化管理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供应链管理早在本世纪前半叶提出,主要应用于军事作战中,从需求量的确定到物资的获取以及物资的储存、运输和仓库管理,整个被视为一个体系,统一管理,合理地调配所需物资,迅速满足战场的需要,后转为商业上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如何保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供应成为企业的主要问题,并随着计算机使用量的增加,供应链管理开始在企业中广泛运用,并在组织系统中逐步制度化。到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已取得很大进展,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人们认为供应链的管理就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在从原材料获得到最终产品交付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有效的物资运输和储存及高质量的服务和有效的相关信息所作的计划、操作和控制。而实际上,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概念出发,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前伸是指将供货商的活动视为生产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控制和协调;后延是指生产活动延至产品的销售和服务阶段。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包括从最初的原材料获得直到最终产品到达顾客手中的全过程。供应链管理对象是在此过程中所有与特定的信息流有关的活动和相互关系,包括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将顾客所需的产品能够以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数量和正确的质量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它体现了如下主要思想:

    (1)系统思想。传统的管理思想指导下,供应链中的各职能部门以及各企业通常只追求本部门的利益,部门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集成,结果微小市场波动会使制造商在进行生产计划时产生重大的不确定性,这被称之为0牛鞭效应0。而供应链管理则是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顾客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即供应链系统,并寻求整体的系统优化。

    (2)共赢思想。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其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只有整体优化才有意义。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可使供应商、制造商、顾客均获益。供应商通过为制造商提供产品使自己和制造商获益;而制造商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协作开发、生产,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收益;而顾客从优质、令人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中获益。这样使整个供应链系统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供应链管理中,不仅是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涉及到企业间合作,而且还需要同类企业间与全社会的合作。如几家企业一起实施共同运输,减少运输成本同时降低油耗,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上可见,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在企业之间建立一个供应链系统,以满足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下复杂的、动态的市场环境要求。

3 供应链的物流与信息流管理

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下,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要靠企业内部资源优化与利用,更在于借助于其他企业资源达到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其他资源创造竞争优势,而供应链下的物流与信息流管理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物流与信息流管理。

3.1 供应链的物流管理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给方向需求方流动过程,这种流动过程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供应链的物流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流动,还有企业之间的运输和实体分销。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供应链系统的合理布局。供应链系统合理布局包括企业的合理选址和设施的合理布置。制造商的厂址应与供应商及目标市场接近,以便及时沟通信息和降低运输成本。企业的设施合理布置原则为减少物流的迂回、交叉,以及无效往复运输,避免物料运输中的混乱现象。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要求企业能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供应链的合理布局,可以使制造商接近顾客,及时了解掌握市场需求,并缩短与供应商之间的距离,及时获得生产所需物资,和减少生产系统中不必要的物品传递,缩短生产周期,以快速响应市场。

    (2)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运输方式可以影响企业的成本与效率。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下,市场竞争激烈,单以成本为竞争手段难以生存,企业还应缩短生产制造周期。而随着加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运输时间等非生产时间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缩短运输时间,对缩短制造周期很重要。同时,企业间协作越来越密切,交往频繁,物品不仅需在企业内传递,还需在企业间运输,来完成整个市场过程。因而,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对企业越来越重要。企业内部的运输应根据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能,确定运输机械化水平,并不断提高运输机械化水平。企业间运输根据效益与效率的原则,综合利用空运、船运、铁路、汽车等运输方式。

    (3)控制库存。企业库存有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库存。库存一方面减少了缺货风险,保证生产连续进行;一方面库存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而且大量的库存隐蔽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种资源浪费。供应链管理中,由于存在供应链中的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交流,这样可减少各环节库存,实现准时化生产,这是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之一。

    (4)选择适宜的分销渠道。分销渠道一般有: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生产者)零售商或批发商)消费者。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有政策性因素、产品因素、市场因素、企业本身因素。正确运用分销渠道可以使企业迅速及时地将产品传递到用户手中,达到扩大销售,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用的目的。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下,企业在分销渠道选择上应建立多渠道的渠道网络,以全方位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3.2 供应链中信息流的管理

    对供应链信息流管理首先是对信息的正确理解。供应链中的信息是用于描述企业之间连接点的特性的,这种信息的传递就形成信息流。供应链中信息传递是网络式的,而不是逐级传递的。因此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运行情况。对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有效的管理,可以避免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这需建立供应链信息系统来实现。供应链信息系统的职能是将供、产、销各环节中的数据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的信息处理,如建立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DI),并配合决策支持技术,对供应链中涉及的各部门,发出协调指令,从而实现供应链管理和决策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以及低成本的目标。


4 结束语

    现在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真正的市场竞争已不是企业与企业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思想与方法目前已在许多企业中得到应用。有资料表明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可取得以下成功[4]:¹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使总成本下降了10%。º供应链系统中企业的按时交货率提高了15%以上。»订货)生产的周期缩短了25%~35%。¼供应链中企业的生产率提高了10%以上。½主导企业的资产增长率为15%~20%。可见理解和掌握供应链概念和思想,进而建立和应用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供应链管理模式,是21世纪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关文档推荐

浅谈 MLSecOps 中大模型的软件供应链管理.PDF

2140302322 刘靖毅 2.59MB 18页 积分5

AISecOps软件供应链管理实践.PDF

2186141662 张鹏 3.73MB 25页 积分5

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参考功能框架.PDF

21381001239  1.16MB 39页 积分5

AISecOps 软件供应链管理实践.PDF

316881981 张鹏 1.84MB 17页 积分5

智能制造项目供应链管理战略方案.PPTX

315617591  9.16MB 71页 积分10

供应链管理.PPTX

315617589  1.8MB 0页 积分12

人才供应链管理手册.PPTX

315224626  4.15MB 45页 积分8

供应链管理SCM.PPT

315617575  2.46MB 74页 积分8

运用SCOR模型供应链管理咨询项目经验.PPTX

315617558  1.05MB 44页 积分6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