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企业中,是否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 企业缺乏科学的经营决策体系,经营决策的盲目性大。
2、 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缺少监督和管理控制功能。
3、 从纵向上看,企业高层难以了解各层下级的真实运营状况与业绩,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
4、 从横向上看,由于部门职能、各部门之间协调通道设计不合理,使得组织结构不能快速响应业务发展、突发事件的需要。
5、 由于纵向上集权、分权设计不合理,横向上各部门功能界定不明确,导致职责权不对称,易出混乱,积极性不高,组织效率低下。
6、 有的组织部门设置与人员配备不合理,能干事的人不多,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大大影响员工积极性和整体效率,也有的企业发展较快原有组织不能适应发展需求,要做组织调整和人员增加。
7、 企业基础管理制度不健全,决策与管理行为靠直觉。
……
从企业全局来看,这些都是组织结构设置的问题,需要运用组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方法来解决它;而如果单从一个层面切入的话,往往会发现,某一个特定方面的问题,往往和这些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它解决好了,可以成为解决全局问题的一个契机。比如信息部门的设置。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IT组织结构的设置问题也得到了越多越多的重视。IT部门作为企业整体组织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要做到合理设置,不仅需要考虑组织设置的共性和一般原则,又要考虑IT部门的个性和特殊作用,使它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
一、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实质是一组契约关系。罗纳德·科斯在其著作《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企业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组织内部协调管理的成本低于市场交易费用。由此,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就是提高组织运转效率,降低费用开支。信息部门作为组织部门的一种,其设置也必须符合这一核心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学者和实践工作者们又提出了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归纳起来包括:
任务、目标原则:每一个组织和这个组织的每一个部分,都与特定的任务、目标有关,否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分级管理原则:也就是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关系,达到既能保证统一指挥、使上级摆脱日常繁琐事务,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大决策事项上,又充分调动各级员工积极性,各自对自己的职责和权限负责的效果。
相对平衡原则:组织设置在符合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也需要根据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
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围绕组织本身所具备的性质,也就是比市场交易更有效率这一点而衍生出来的。信息部门组织结构作为组织结构的一种,也必须符合这一原则,保证组织运行的低成本和高效率。
二、IT治理对信息部门组织设置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急据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分离,由此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即由于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这个问题正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要解决它,必须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和高效流通,而有效传输和处理信息又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功能,因此IT治理应运而生。
对于IT治理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但是归结起来,从公司治理本身,从治理的目的,也就是解决所有者和管理者利益不一致,使公司的运行和发展符合所有者的权益这个角度来看,笔者认为IT治理的内涵不外乎两点:
1、 对IT的治理,包括对IT的投资支出,以及IT本身带来的风险等,这些都与所有者的权益密切相关,这时的IT是治理的对象。
2、 利用IT进行治理:公司治理的根本途径就是使得信息更加真实、迅速、共享,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保障所有者权益。而IT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因此这里的IT是治理的一种手段。
无论把IT看作治理的对象,还是治理的手段,信息部门的设置都是关键。其设置合理与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从IT部门的特殊性来看,在考虑其合理设置的时候,一要发挥IT部门对于组织内部信息高效畅通流动的作用,同时也要保证IT决策的科学合理。事实上,在很多制度不健全的公司,由于缺乏对IT投资的有效控制机制,导致了极大的投资浪费,产生了名副其实的“IT黑洞”。这是IT组织结构设置的时候必须引起注意的方面。
三、信息部门组织设置的原则
综合考虑IT组织结构设置和一般组织设置的共性和它的个性及发挥的特殊作用,结合咨询实践中的调研和需求分析,目前,比较合理的IT组织结构一般具备以下特征:
1、定位原则
信息部门作为企业中的一个职能部门,和其他部门一样,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此才能明白自己拥有的权利和担负的职责,进而有效地执行任务。这正对应了组织设置地任务、目标原则。
随着IT日渐成为企业业务发展有力的“使能器”,IT部门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要了,包括:支持业务战略,推动业务的快速发展,并始终保持协同;定位于业务领域,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关注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规划IT战略,实现IT愿景;组织IT项目实施和维护;实现IT设施、系统、人员等的有效管理,发挥综合效能等。这些都应写入IT组织的规章之中,而支持与促进业务发展更是重中之重,以切实发挥IT/IS的作用。
2、层次原则
对应组织设计的分级管理原则,IT部门组织结构设计也须体现一定的层次。根据IT部门所行使的功能,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战略指导层、系统运作层和基础支持层。每个层次履行不同的职责,并配备相应的IT组织要素。如图1所示。
从国内企业现状来看,在IT组织要素的设置上,大多数IT组织承担的多是基础支持层次的功能,尽管工作一板一眼,但由于缺乏对业务和用户需求的关注,缺乏整体的IT规划,体现不出IT的重要作用,IT部门的地位也难以得到有力提升。即使设立了诸如首席信息官(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等的职位,IT战略委员会的组织要素,但往往名不副实,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或者某些IT组织要素职责不清,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功能。这些现象都是与组织结构设置的基本原则不相符合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发生变革,以适应业务的需求。
3、弹性原则
变革时代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弹性趋势。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组织结构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这种现状。詹姆斯·昌佩和尼丁·诺利亚在其撰写的《管理的变革》中指出,未来的企业组织将以特有的形式出现。它应该是以信息为基础、在组织上分散而又被技术紧密连接、有快速敏捷的应变能力;既有 创造性又有团队合作精神;员工中拥有各种类型的知识人才;有自我控制能力。在这种新型组织 中,管理将不再是生产的基本动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自我管理型的网络组织会自行发展。
IT部门也不例外,也需要寻找一种弹性的设计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今,在大部分企业内,专门从事IT工作的人员数量往往并不是很多,毕竟很多企业和领导的思维中,IT仅仅是个支撑部门。如何将这些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完成必要的职能的同时又要确保灵敏高效?
近年来,“能力中心(Competent Centre)”在IT领域得到重视。所谓能力中心,是由某一领域的专家或相关人员组成的这样一个团体,他们致力于该领域最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应用途径。这样的团体组成了机构的“人才库(talent database)”或“资源池(resource pool)”,当需要时,就可以从中选择组成项目进行运作。显然,这种“动静结合”的组织较符合高效灵敏的要求。最初,各大IT/IS公司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能力中心组织结构,据调查预测,到2000年底,国内外近70%的IT/IS公司成立了能力中心,并把它看作是为项目提供技术人才的有效工具。随之,在其它公司的IT部门也开始效仿采纳。
4、混合原则
国内企业的一般情况是,在刚成立IT组织机构的时候,往往是“集中的”,即由成立的IT部门全面负责IT职能的运作和资源的管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IT作用的日益彰显,这种集中式的管理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加强与业务部门联系与合作,有效发挥IT对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于是,有专家认为,必须分散IT组织与资源到业务部门去,业务部门也必须承担一定的IT职责。走向另一个极端,企业内不设一个专门的IT组织结构,而可以在各业务部门分别设置具有IT职能的组织要素,这就是“分散”的IT组织结构。
从IT治理的角度,即从控制力度和信息透明度方面看,这两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过于集中导致IT作为一种治理手段,没能发挥应用的作用;而过于分散的后果往往是对IT的控制力度不够,产生各种成本和安全问题。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更好的选择往往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IT组织结构,即企业必须集中IT规划、控制和标准,但分散IT支持资源到业务部门,主动地为业务人员提供服务,从而在体现IT集中控制的基础上,发挥IT资源的规模效应,以强化IT组织的战略作用。纵观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IT组织,都在走一条资源共享,统一规划,紧密集合业务的道路。IT组织结构的混合模式正在成为普遍采用的方式。图2中四个箭头指向就是这种发展趋势。
IT组织的设计,在实践中已经有很多成功例子。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是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的创新之举,离不开IT组织结构的本质属性和所扮演的角色。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