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6年OECD提出知识经济的观念(OECD,1996),认为以知识为本位的经济即将改变全球经济发展型态;知识已成为生产力提升与经济成展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与高度运用,世界各国的产出、就业及投资将明显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1998年起全球开始评选最卓越知识企业MAKE(Most Admired Knowledge Enterprises)(Chase,2004)至今,知识管理的热潮已届满十年。
根据KPMG的调查报告(KPMG,2003),1998年知识管理属于摸索阶段,企业大部份都停留在可行性评估,高阶主管的参与度并不积极;2000年左右,企业导入知识管理的成效已逐渐显现,包括:主管决策更佳、对外在环境变化反应更快、对顾客掌握度更高、员工技能增加等(KPMG,2000),因此,企业开始逐渐投入人力,挖掘与管理隐性知识;2002至2003年的调查则显示,知识管理进入高成熟阶段,知识管理的重心已逐步由内部员工的知识,转移到外部顾客与供货商、合作伙伴等,且知识管理已朝向开发未来商机的方向努力。
本文整理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发现,KM可分别以第一代知识管理KM 1.0、第二代知识管理KM 2.0 和第三代知识管理KM 3.0 来表示其演化过程,详细特征分述如下:
一、第一代知识管理KM 1.0
KM 1.0是以信息科技为主要焦点,信息科技成为知识主要的载体,企业的知识管理范围集中在组织内部的知识工作者,由于知识管理刚起步,许多企业在本阶段的衡量知识重点是放在知识文件储存数量与点阅次数,知识文件管理成了知识管理的重点核心项目,当然也成了信息公司主推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块。企业的知识加值活动也都将重心放在如何在知识管理系统上储存知识、撷取知识以及使用知识,而知识价值观仍停留在拥有知识就是拥有权利与竞争力,此阶段分享的文化仍待加强。
二、第二代知识管理KM 2.0
KM 2.0时代,正是有些学者专家提出「以人为本的第二代知识管理」的年代(陈泰明,2003),因为知识逆差或对科技错误期待而受害者,经逐步修正而导入正轨后,发现知识的载体不单在信息科技系统,更重要还是人力资本。企业推动知识管理的范围,也逐步从内部员工的知识,转移到企业外部顾客、合作伙伴与供货商间的协同分享(Collaborative sharing)管道。知识衡量也不再狭隘地聚焦在文件数量,而是能否与平衡计分卡所强调的财务、顾客、流程、成长四个构面结合。知识文件管理也不是知识内容的唯一来源,由知识库、知识社群与专家黄页所形成的知识地图架构,成为推动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也逐步体认如何结合实体知识活动与虚拟的信息系统,让知识螺旋的效益在虚实整合之间发挥最大效果。企业开始建立全新的知识价值观,知识将因分享而愈来愈透明,相对地,也愈来愈容易取得。
三、第三代知识管理KM 3.0
随着第三代全球化(Globalization 3.0)(Friedman,2006)与第二代网络(Web 2.0)崛起(O'Reilly,2005),个人的力量逐渐强大,群众智慧逐渐发挥,KM 3.0的潮流将知识管理推向更高的层次。创新的能力与思考的技术,将取代信息科技或人力资本,成为知识应用的新焦点。知识范围也从实体企业内的外部知识,朝向虚拟知识资源与实体知识资源的同步管理。此处所谓的虚拟知识资源包括:虚拟工作团队、虚拟关系管理、新观念、新流程等;实体知识资源则包括:新科技、新工具、知识库、专家库等。当知识愈来愈透明,多元价值体系的社会也快步成形,企业应建立多元目标与多元价值体系,以迅速形成企业内外整合的知识价值链。知识内容也以整合为目标,知识管理与电子商务(EC)、顾客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规划(ERP)等信息系统,必须与企业的智能资本、创新思考整合应用。知识不再强调分享与加值而已,而是更积极的跨领域吸收新知,利用模拟思考,发现更多创新思维、找出更多未来商机,因此,领悟知识、触类旁通的能力将更具竞争力。
当领悟的新知不断产出,分享的文化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人人都可以是知识创造者,知识专家将仅是众多有拥有知识或经验的专家群之一,加上日积月累的知识库唾手可得,藏私型的知识专家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新优势团体将是分享型、思考型与领悟型的专家,或分享型、学习型与协同型的群众。
下表系根据知识载体、知识范围、知识衡量、知识内容、知识活动、知识价值整理了KM 1.0 到KM 3.0 的演进过程与特征。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