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迷城里的国内企业

来源:36大数据 作者:晨曦

史蒂芬说:“大数据”一词已经变得炙手可热。任何人群、任何行业似乎都开始步入大数据的行列,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又有多少企业是真正了解和正确使用大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一词已经变得炙手可热。任何人群、任何行业似乎都开始步入大数据的行列,各行各业都视“大数据”为自身发展的一个新的契机甚至是转折点,众人面对大数据的海洋纷纷一拥而上投入大数据的怀抱。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又有多少企业是真正了解和正确使用大数据?更多的国内企业似身处迷城的人们,貌似看到了走出困境的希望,却一直在数据的迷城中转圈,直至迷失自己。

以“大数据”为噱头,盲目豪赌

王健林宣布豪赌50亿元,指望借助大数据将万达电商打造成新的帝国;

美的空调扬言要斥资150亿元,基于云、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家居业务;康师傅也希望耗费巨资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集团食品业务的升级。

无论是传统大型企业还是新兴的中小企业,都纷纷竖起了“大数据”的大旗“揭竿而起”。然而,这一系列喧嚣的背后,却是大数据应用的落后。

除了互联网公司出于自身特质具有立足于数据价值运营的思维和技术,更多的中国传统企业在数据的运用方面可谓一塌糊涂。恰如国外的《经济学人》声称:中国的企业目前远没有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更没有参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趋势。国内的这些打着“大数据”旗号的企业,看似是在寻找“新的春天”实则是在盲目的进行一场以“大数据”为噱头的豪赌。传统企业经过多年的信息化摸索,确实有了一些数据的积累,部分企业也已经开始基于数据展开营销工作,但数据开放程度低、数据共享难、数据处理技术基础薄弱、大数据人才稀缺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制约了国内大数据的发展。

“三驾马车”的如鱼得水

就在国内传统企业面对“大数据”味如鸡肋,碰得灰头土脸之际,互联网三巨BAT却风光无限。百度拥有巨大流量、腾讯的用户遍布全球、阿里巴巴的收购随心所欲,李彦宏、马化腾、马云哥仨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而且杀气腾腾,他们就像三辆不断扩张的战车,把新兴企业收编完了之后,还在传统企业面前舞刀弄枪,吓得他们纷纷自乱阵脚,病急乱投医。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成为最著名的BAT大佬。凭借出众的技术能力他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进而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出了价值可观的数据宝藏,最终在国内的互联网行业中鱼如得水,处于国内整体企业的金字塔尖。

星星之火,燎起“数据荒原”

面对让众多国内企业碰得灰头土脸不知所措的大数据宝藏,并不是所有的国内企业都似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这三驾马车一样拥有强大的数据资源和分析手段,也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雄厚的资金去做这样的事情。是否意味着众多的国内企业只能望梅止渴亦或画饼充饥,让大数据的宝藏变成被遗弃的“数据荒原“?

其实,对于众多的国内企业而言他们完全可以换个思路,去”借鸡生蛋“。通过借助现在国内外的大数据技术研发公司的技术或者购买使用他们的数据分析产品,变自己企业的”数据荒原“为数据宝藏。比如,利用诸如tableau、IBM大数据平台、大数据魔镜等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省去企业自我挖掘数据的环节,直接获得可视化的分析结果。而这些诸如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的大数据技术就似星星之火,必将燎尽”数据荒原“,露出无尽的数据宝藏。

结束语

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借助这些新兴的大数据技术研发企业能够引领中国走进大数据时代。事实上,众多国内企业需要摧枯拉朽的变革,需要透明度,需要逐步降低对廉价劳动力依赖。或许,未来在寻找新技术支持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将会成为企业的“指南针“帮助企业走出“数据迷城“,实现变”数据荒原“为数据宝藏的远大目标。


相关文档推荐

离散制造破局之道主数据管理平台重构.PDF

1742450737 詹慧超 4.6MB 37页 积分6

Database Copilot在数据库领域的落地.PDF

1741937032 李粒 6.08MB 59页 积分6

AI大模型技术在数据库DevOps的实践.PDF

1741935803 叶正盛 2.67MB 30页 积分6

预训练 3.1 预训练之数据工程.PDF

1741174667 唐天一 3.53MB 45页 积分6

数据中心产业图谱研究报告.PDF

1740031966  1.7MB 37页 积分10

数据中台规划应用实践解决方案.PPTX

1739756939  2.82MB 64页 积分6

基于密态计算的数据要素流通及其能源领域应用探索.PDF

1738973722 闫守孟 16.31MB 19页 积分5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