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BPM,真是让企业的CIO们又爱又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美国著名的企业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提出了企业流程管理的理论,我们现在所熟悉的 BPM就在此理论上发展而来。其目的是让业务流程不受现有部门和工序分割的限制,通过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设计企业经营过程,最终达成企业各种业务环节整合。在过去二十多年中,这种BPM系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的业务流程变得“理性”和“稳固”。
1、“以客户为中心”:通过BPM,企业可以连接所有的部门,通过跨部门的流程协作,交付客户所需要的价值;
2、“业务为中心”:企业可以通过BPM把曾经难以连接、难以灵活组合的孤岛IT系统整合成一个整体;
3、“符合各种标准化需求”:现在市面上的BPM产品符合Petri网、XPDL、BPEL、BPMN等标准体系,可以把企业里的不同业务流程绘制成严谨、专业、强大、标准的流程图,并在BPM产品中执行这些流程图。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旧时代BPM系统的“优点”却正在成为禁锢企业进步的枷锁:
1、旧时代的BPM太“僵硬”了
很多大型企业已经习惯了多年不变的流程与组织架构。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为了顺应变化,机构重组与业务调整将变得司空见惯——“马上加一个移动互联网事业部!”、“赶紧将原来的8个环节压缩为5个”这些要求已经有太多都变成了身边的实例,作为CIO的你是否发现,你的BPM连接的部门越多,你越难“变阵”?
2、旧时代的BPM太“笨重”了
这仿佛是一个延续了很多年的“业内传统”——很多BPM厂商会说:“使用了我们的BPM产品,可以把你的上万名员工、100个IT系统产品线、 150项业务、60个组织关系都有条不紊、统一地管理起来,他们相当的‘稳固’(呵呵,你们最好坚持100年不变)所以,这套系统贵重得很有‘道理’”。
然而,在互联网这个变革时代,我们需要“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我们需要质疑原有规则。创新业务需要“去流程化”,用当今最让人侧目的“互联网思维”公司小米来举例子,一个6000人的公司,完全不需要“流程”与“层级”了,随便走任何一个“流程”,只需要在米聊上发个照片或截图。许多转型中的大企业看过了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扁平”后,都开始追求更加合理、简化的组织架构。但是,太多的企业将创新业务绑定在原有的旧BPM上,由于旧BPM的笨重,反而成为了其转型发展的障碍与拖累,失去其“以业务为中心”的根本。
3、旧时代的BPM太“难懂”了
尽管现有的标准体系和路由模式非常严谨和丰富,但这些标准就好似数学家与科学家的“玩具”:它们完全没有为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们考虑,打开一张BPM流程图,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完全看不懂要表达什么,更别提根据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敏捷、快速的调整了。这非常值得CIO们反思:如果业务人员与管理层都看不懂 BPM,又如何去衡量它的价值?改进它更是无从谈起!
在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在用户面前装“高大上”的做法已经过时了。越来越多的CIO希望能够看到像游戏地图那么简洁的仪表盘和像苹果手机的细节一样精美的BPM产品细节。
因为上述这些特质让旧时代的BPM显得过于“傻大笨粗”,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企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旧式BPM已经成为企业转型路上的绊脚石:
1、过于“僵硬”的BPM会导致企业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速度脱节
很多企业难以摆脱旧式BPM的束缚——它们如同设计好的程序,将企业牢牢禁锢在原来的轨道上,希望通过走一条一成不变的路,将企业送向光明的坦途。然而,市场中,一切井然有序与一成不变都是幻想,唯有改变才是不变的。所以,越来越多曾经成绩斐然的传统企业正在互联网时代黯然退场。
2、“笨重”的BPM让曾经优秀的企业摔倒在互联网时代
当雷军率领完全没有内部流程的小米从7个人迅速演变成6000个人的时候,曾经津津乐道于一流成本管控流程和全球供应链管理流程的诺基亚花费半个世纪建立的通信帝国正在轰然倒塌——“井然有序”而又“盘根错节”的BPM活活扼死了诺基亚。过多的组织架构与过于冗长繁复的流程将企业与最终用户割裂得太过遥远。当小米这样的企业迅速建立起粉丝经济的时候,诺基亚却在忙着裁员,疲于应付旧式笨重的BPM带来的“恶果”,再也无心倾听用户的声音。
3、“难懂”的BPM正在侵蚀CEO们的指挥权
当一个CEO敏感地意识到企业所面临的新风险或新机遇,希望在周一例会上当场修改一个流程时,他的需求往往不能当场实现。很多CEO都默许了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修改BPM对于组织架构来说无疑于一场地震,它牵扯的流程、部门、业务实在是太多太复杂了。因为要顾忌已有的流程,这些旧有的BPM正在左右着 CEO们对企业发展未来的判断。
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是时候摒弃那些旧式的、要人命的BPM了!只有满足以下特点的BPM,才真正适合能够在激烈的互联网时代存活的企业:
1、连接大数据
正如最典型的互联网公司腾讯的愿景所云,互联网时代就要是“连接”。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快速及时地将新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声音、需求反馈等“信息洪流”传导至企业内部,并将来自微博、微信这些新入口的数据无缝地衔接至企业原有的业务平台中进行汇总、监控、分析与使用。如果企业的BPM系统不能够连接大数据,那么这一切都是妄谈,将导致企业被淹没在舆论与信息的洪流中。越来越被“管道化”的电信运营商们也处于这种“洪流”的风口浪尖上——如何快速转型、掌控从新媒体入口的“信息洪流”迫在眉睫。
作为三大运营商之首的中国移动更是为此投入了巨大资源。2013年底至2014年,中国移动通过打造新媒体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成功连接大数据”——将原有的BPM工单服务处理与微博、微信产生的数据信息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顺利对接。该平台凭借中国移动7.81亿用户、6亿的微信用户和5亿的微博用户,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企业的新媒体分析和运营平台。实施此项目的摩卡软件BPM项目总监卢学军称:“中国移动通过这次连接主要实现了:1、内部和外部连接,能够快速从微博微信上导入用户声音;2、可承载中国移动所有省公司及同级别分公司所有客服运营业务(在线客服中心、呼叫中心)。”
2、连接互联网
在过去,一台PC就可以将用户与企业相连接,而今时今日,越来越多的用户活跃在微信上,他们对于企业微信平台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将企业微信平台作为新的业务信息导入和服务窗口,将各种信息数据导入原有的BPM业务平台形成新的闭环,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迫在眉睫的需求。
尤其是像银行、交通、能源等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就更需要快速建立这种以微信为入口的更简洁、便利、高效的新服务窗口了。民生银行敏锐地捕捉到了用户需求的改变,今年5月份上线的“民生银行空中理财”企业微信号集大客户理财、积分兑换、社区活动等功能于一体,既为最终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线上银行理财服务,又使得管理后台可以更快速地获取客户需求信息,同时给予用户更及时的反馈。
实施该项目的摩卡软件总工程师刁经理说,像银行这样的机构可以从这样的企业微信解决方案中获得两方面的收益“1、银行可以更快速地推广银行的理财产品,与此同时,用户可以获得更便捷的服务。像民生银行,目前就已经绑定了20万用户;2、各类银行、交通等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摩卡的企业微信解决方案构建自己的企业微信平台来增加新的服务窗口,后台可以通过摩卡BPM产品将前端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对接,成功将企业的业务流程延展、连接到互联网中,获得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3、连接ERP
目前,世界500强中超过80%的企业都启用了ERP系统,因为ERP系统对于过程的强调与把控可以使企业对于资源配置一目了然。然而,传统的ERP系统过于关心效率,对于敏捷变化处于几乎忽视的状态。与此同时,ERP属于企业内部的管控系统,太过于封闭,导致企业闭环以外的客户端、合作伙伴端的实际状态无法反应在这个闭环中。而且,大多数国外厂商提供的ERP流程僵化,很难符合国内企业的现状。
基于此,企业特别需要既符合国情,又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BPM产品。通过这样的BPM产品可以帮助企业连接原有的ERP系统,打通企业内部、下游合作伙伴以及外部客户。比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就使用 BPM对其SAP和 Oracle的ERP进行了“流程重构”。亲历过这两个项目的摩卡软件BPM实施部门郁经理介绍说:“第一,相当于有些流程可以在ERP体外循环,实现了更灵活、更本土、更加精细的流程管理需要,通俗的说就是为了中国路况改ERP流程。第二,也可以节省ERP的许可证费用。第三,比如基站施工的工人,随时可以拿手机填工程进度,这些进展可以通过摩卡BPM流程汇入ERP。”
4、连接CEO
传统的旧式BPM很难做到满足CEO的需求,例如CEO在周一管理例会上想改个流程,多久能改好?能不能当场就改?对于过去的旧式BPM而言,这个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甚至这个问题本身都是个“笑话”。然而从BPM的本质“业务流程管理”出发,CEO难道不是最高的业务管理者吗?他难道没有需求出于对企业发展环境变化的灵敏判断要求迅速更改BPM里的流程吗?由于旧式的“僵硬而强大”的BPM使这个顺理成章的问题变得“不可思议”起来。
不过,摩卡软件的BPM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将BPM的决策权“归还”给了CEO们。以某电信运营商的两次业务重大重组为例,某电信运营商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在一年内改变了两次组织架构,每一次变化都是“地震级”的,然而,启用了摩卡BPM,这一切就像在图纸上画线那么简易。
在互联网时代,你需要的是能够连接互联网、ERP与CEO的BPM——摩卡BPM自1998年诞生至今已经跑了10亿个流程,而且已经和业界主流ERP全部有超大型的集成案例,是业界领先的通信商社会化运营背后强有力的BPM支撑者——CIO们,是时候告别旧时代那些傻大笨粗的BPM了。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