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以消费者为最终目标的应用开发者都应该解决以下三个核心挑战:
与众不同的产品体验
形成用户基础,扩大用户数量
保持用户参与度
在移动领域,能覆盖到上述三点的策略和方法还寥寥无几。下面,我会将把这三点拆开来谈一谈并在最后提出我心中的重要问题。
打造与众不同的产品体验
迄今为止,移动设计的主流一直是小屏幕、触控手势模版的定义和界面导航的更新换代。这些方面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是它们在激发产品体验的潜能上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在创造可持续性的产品特色方面也是如此(由新老更迭时设计上的不一致性导致)。
为用户提供只有移动计算技术才能带来的功能将是新一点设计的重点。这种设计将不受地域的限制,以众多传感器为接收器官,为用户打造高度互联和深度个性化的服务。很大一部分服务将是移动设备独占的。
下一波移动产品会充分利用移动技术的诸多特色,比如传感器的使用(陀螺仪、地理信息和温度计等等),不同的联网类型和诸如行为模式等抽象化概念。如今,移动设备的信息,如地址簿和 SMS 都被用来促进用户群体增长或者参与度,但是他们在提高核心产品体验方面的潜力仍然没有得到全面发掘。在已登入用户账户的安卓设备上,开发者就可以利用 Google 服务提供的大量信息。Gmail,呼叫历史,网页记录等,都是可以为打造体验提供无限可能的宝贵资源。
形成用户基础和扩大用户数量
在寻找用户这点上,“移动优先”的原则让不少开发者走了弯路。这个原则把推广渠道限制在了应用商店或设备之内,问题是,让用户在浩如烟海的软件中找到你的几率实在是太小。
如今的开发者们大多通过社交网络、同系应用内的交叉推广、附赠软件、广告甚至是线下品牌营销等方式拉动下载量。可是,推出 web 版本其实是更有力的武器,在它的帮助下,用户可以方便地尝试应用并且在各平台间实现无缝切换。但是,这种方式被大部分人忽视了。
Google Chrome 就是这种跨设备体验的典型范例。当你登录进 Google 账号后,电脑端 Chrome 的内容可以轻松地在手机端继续浏览。对开发者来说,允许用户在设备和平台之间无压力地切换是拓展用户关系,培养用户对应用依赖感的好方法。
保持用户参与度
你当然可以用钱或者其它福利交换流量和装机量,但在无法将用户活跃度保持在一定水平的情况下,这样的增长方式无异于竹篮打水。
那么,如何使得用户在试用过后继续保留你的应用哪?靠第一印象抓住客户的常规做法显然不是答案。达到目的的关键是找到应用的神奇数字(magic number)。神奇数字是测量用户参与度最有效的一个度量衡。
在社交应用中,这个数字通常意味这用户的好友人数;在效率类应用中,最能体验使用频率的信息就是神奇数字。Dropbox 就有一个极其聪明的方式来找到属于它的神奇数字,我相信就是客户端的使用程度(使用服务的设备数目和使用服务完成的不同行为数目等。)
即时通信软件在提高用户参与度方面做得非常成功,由于几乎每一次通知都代表了另一名用户的行为,使用相同软件回复信息的行为无形中就强化了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软件之间的互惠关系。以此类推,你可以通过减少发送“非用户”通知的方式变相地增强这种关系。
最后,我认为电子邮件是最被低估的渠道之一。你应该通过 email 与用户进行互动而不是一味地将之当做发送通知的通道。想象一下用户在移动端点击特定链接而直接启动应用的场景吧,你得在重塑用户在移动端点击行为这件事上更有想象力一点。
这些挑战本身不存在争议,但是它们却在某种程度上使人忽略了所有创业者都必须解决的一个基础问题:目标(优先级)的确定和资源分配。因此,我相信最重要的问题就归结到了起步平台的选择上。别想着用多管齐下的方式来跳过这一步,相反,你应该先在一个平台上解决掉上述三个挑战。
如果你有个前无古人的想法 – 比如打造全新的用户行为,你最好选择 iOS 做为起点,并在第一个版本上就尽量做到最好。参考 Instagram 和 Uber。如果企业用户是目标群体,你仍然应该选择 iOS,因为它相比安卓有着更高的市场渗透率。
然而,当你想要以迅速的迭代或者病毒式传播来取得成功,那么安卓将会是比 iOS 更好的选择。前者几乎没有阻力的审查机制使得你尽可天天推出新版本甚至通过服务器悄悄地像客户端推送更新。但相应地,你也会损失一点东西,比如没有统一的设备规格和全面的平台功能性。也有人说,在安卓上设计出漂亮的软件很难。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