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零售碎片化,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作者:Bash

近年来,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其他类型的商家,都在瞄准社区便利店业务。几乎是同一时间,接连爆出家乐福、麦德龙、大润发、北京华联涉足便利店业务的消息。

从这些零售业标杆企业的变化轨迹可以看出,由于中国消费者在购物地点和购物方式上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选择,传统的零售商正面对一个碎片化的零售业“版图”,超级卖场模式再无延续空间。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14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零售业百强企业中百货业态的销售额整体增长9.6%,大型综超和超市仅为8.7%;而便利店逆势增长,主要代表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为18.2%,增幅在整个零售业中位居榜首。

事实上,顺丰、天虹等非超市类商家,也有着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顺丰号称一年内要开4,000家嘿客,除可以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具备ATM、试衣间与冷链物流等多项业务。

然而,这种大卖场模式失灵,零售走向碎片化的趋势,也对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配送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连锁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影响企业的赢利能力。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突出的问题是统一配送率不高、配送技术水平低、配送效率低、配送成本高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一方面,由于小型零售的商品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厂家或供应商都有足够的物流配送能力来满足超市商品的配送需求。大部分的供应商或生产厂家的物流配送功能并不健全,导致供应商直接配送服务不到位,达不到零售端的配送需求,反而会影响到超市商品的供应能力。

另一方面,快速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使得连锁零售业的大多数商品配送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对于这些小批量、多批次的商品,若采用供应商直接配送,便会导致运输的规模效益难以形成,运输工具的空载率高,运输成本增加。

自建物流自然是其中一个选择。但是,自建物流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建成后也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其运作,对于资金有限的连锁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模式是主要的发展趋势。据统计,西方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异常发达,日本、美国和欧洲的社会化物流配送分别占本国或地区物流配送总量的80%、57%、60%以上。

目前国内第三方物流鱼龙混杂,对这些需要改善物流配送体系的线下零售终端而言,控制供应链的成本成为现今转型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选择一家为其配备了灵活的运输服务、优化的仓储模式与先进的物流技术解决方案的第三方物流,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


相关文档推荐

AI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理解与落地安排.PDF

1743586083 侯宏 1.42MB 16页 积分5

字节AI战略全面复盘.PDF

1743585751  9.24MB 57页 积分5

小米AI布局.PDF

1740983781  2.01MB 0页 积分4

集团战略之品牌战略.PPTX

1736728448  1.23MB 85页 积分8

战略品牌管理.PPTX

1736727377  27.06MB 0页 积分15

战略成本管理及管理会计短期决策.PPTX

1735546857 陈力娟 4.91MB 89页 积分8

企业人才战略.PPTX

1735171681  1.58MB 47页 积分6

人才战略CEO如何排兵布阵赢在终局.PPTX

1735171590  7.98MB 104页 积分12

高手HR上承战略下接人才.PPTX

1735171526 周兵 3.79MB 68页 积分8

华为大学人才培养与发展战略.PPTX

1735171463  15.22MB 156页 积分12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