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败局:被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开除

来源:投资界 作者:春山

1988年出生的熊超没有想到,以往只是在小说、电视剧中出现的桥段,竟然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易主,创业伙伴分道扬镳,自己被“赶出”公司。这是熊超的第二次创业。

 今年,熊超开始了第三次创业。

 近年来,一大批80后、90后加入创业大军,他们中很多人屡败屡战,仍然在执着地坚持着。

 熊超:被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开除

 如今,各种打车软件风生水起,其实,早在熊超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就萌生了以打车软件为产品创业的想法。然而,仅仅3个月时间,他就败下阵来。

 2010年大学毕业后,熊超留在西安,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他没有驾照,平时打车也很多。2012年,熊超萌生了做一个“点点易招 车”软件的想法。当时,熊超偶遇一个学计算机专业的高中同学,两个人很快有了创业的共识。为此,这个同学放弃了到北京工作的机会,熊超正式辞职,两人在租 来的一间两室一厅的老房子里开始了创业。熊超写文案做设计图,他的同学写程序。

 创业,两人没有任何的经验积累。熊超抽空去旁听了一个创业培训班的课,结识了一位做互联网创业的导师。他告诉老师,自己想做一个手机打车的 APP。老师看完熊超的方案说,出租车司机的文化程度良莠不齐,智能手机还没普及,“建议你再想想”。现在想来,熊超觉得初次创业最缺的不是技术和资金, “站的高度更重要”。

 后来,熊超又去参加了一次投融资宣讲会,投资人的意见是,这个市场体量太小。

 这是发生在2012年9月到12月之间的事情。两边的声音让熊超犹豫了。

 2013年年初,熊超从新闻上看到,杭州和北京出现招车软件,拿到千万美元的投资。这时熊超和同学才下定决心做自己的招车软件,可3个月的先机已经失去了。两人边学边做,一个bug一个bug地改。5月,他们做出了安卓APP。

 有一天,熊超在坐出租车时跟司机聊天,才发现“狼已经来了”。那时,打车软件在西安的推销方式是:推销APP的人员在汽车加油站手把手教出 租车司机下载APP,还送50元手机话费充值卡和手机支架。熊超算下来,这家公司每个月的递推成本就是300万元。当时,他正在接洽一个风投,他所能获得 的整个营销投资不超过500万元。“这是不对等的战争”。

 在一次投融资现场,劳累过度的熊超突然晕倒,被送进医院。因心动过速,他在医院治疗了8天,被要求强制休息。第一次创业,就这样草草收场。

 2013年9月,熊超身体逐渐恢复。他和技术伙伴决定开始新的项目。这个时候,这个微型创业团队又多了一个程序员。为了生存,他们开始做一 些互联网的外包,“比如帮商家建微信网店、互联网商城等”。熊超骑着摩托车一家一家地去拜访客户,接到了不少订单,大多交易额在两万元左右。他们还招聘了 正式的美术设计、营销人员。

 2014年三四月,熊超团队承接了一家旅行社的订单。订单做完,旅行社负责人找到熊超,希望能合作做在线旅游方面的项目。借此,熊超团队正式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在这个过程中,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因为年纪轻、经验不足,不注重法务和协议签署。”熊超总结当年的失败原因,声音哽咽。2014 年8月,产品进行测试阶段,熊超回安康老家不过一周的时间,公司就发生变动,所有人员工资翻倍,管理人员换人,合作伙伴也换了人。

 按照先前的约定,熊超与旅行社新成立的公司中,熊超占70%的股份,对方占30%。就公司的变动熊超质问合作伙伴,对方说,他们之间没有签署任何文件,甚至公司都因为各种借口迟迟没有成立。熊超无奈离开。

 被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开除,对于熊超来说,事业一下跌到谷底。当年的合作伙伴,已经是那个公司的技术高管了,“他们已经成家,不可能放弃现在稳定的环境再跟我离开。我不仅失掉了项目,也失掉了他们”。

 消沉了一段时间,熊超又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新伙伴,还是做互联网项目。4个创始人商定,在拿到第一笔投资前,不拿工资。他们的产品今年4月即将上线。这一次,熊超更加用心地寻找投资人,“这次选择会比上次更聪明、谨慎”。

 徐红虎:5次失败之后再出发

 徐红虎,暨南大学2003级广告系毕业生。如今,距离他第一次创业,已经10多年时间过去了。这期间,他6次创业。

 2004年,徐红虎开始做关于电脑桌面的广告投放系统。“当时,大概控制了包括大学、网吧在内的6万余家电脑桌面,说起来这个成绩还算是不错的。”但是,也正是这个成绩,让徐红虎放松了警惕,“处在大二这个脑洞大开的年纪,想法自然特别多”。

 在做广告投放系统的过程中,徐红虎又发现了比这“更大”的事业。于是,他转战到玩图当中,所涉及的领域从电脑桌面延伸到了网页、手机、体恤衫、DIY定制……

 “产业链拉得太长,资源需求就越来越大,最后只能是望洋兴叹。如果当时只专心去做电脑桌面这一方面的开发,对这一领域的掌控也就越来越有把握。”徐红虎将第一次创业失败总结为对商业模式的认知不足。

 徐红虎的第二次创业失败,与熊超的第一次失败有点类似。

 “2006年,发现很多人不会写博客里长篇大论的文章,而qq个性签名却很火。于是就想做一个既有文字又可配图、跟现在的微博一样性质的 ‘短博客’。然而,投资方说没价值,老师同学也说没价值。于是在这样一种外界太多声音不认可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怀疑,可能我们的东西真的没有市场前 景。”徐红虎选择了放弃。

 “3年后,新浪微博横空出世,自己心里难免悔恨,如果我们坚持做下去,极有可能获得成功。”直到现在回想起来,徐红虎都觉得这是一次“尴尬的失败”。

 此后,徐红虎又做了几个项目,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经历了几次失败后,徐红虎渐渐领悟到,自己对于社会驾驭能力和资源把控的能力太有限,对于商业模式、互联网运营技术也都不是很清楚。于是,他在总结整理经验教训的同时,又开始了第五次创业。

 第五次创业,徐红虎想要建立一个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自行车交易平台。“因为有前几次创业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所以网站的推广运营都比较顺 利”,然而新的问题找上门来。“梅雨季节的广东几乎天天下雨,而我们当时的仓库又是那种租金很低的平房,结果自行车全部生锈了”。

 第五次失败的经历让徐红虎领悟到,原来创业过程中的每一节点都是有学问的,“本以为什么方面都考虑到了,偏偏仓储管理不在我的知识范畴之内”。因为创业失败,徐红虎负债累累。他暗下决心,3年之内不再创业。

 “随后,经过两三年的成长积累,社会人脉和资源也都统筹得不错,这个时候发觉自己尽管状态越来越好,岗位越来越高,但是离互联网创业的梦想 却越来越远”。于是,几个有梦想的青年再次聚到了一起,“我们发现社会公共服务这个领域还未被大型互联网公司介入,那么这个领域将来必定是一片蓝海,这是 个很值得我们去做的一项事业”。徐红虎再度迎来创业的春天——在团广州市委与南方都市报社共同帮助下开启了新的事业——全国首家公益社交平台志愿时。

 毛陈:太过自信让我们沿错误方向走得很远

 同样是在2012年,南方医科大学大四学生毛陈开始第一次创业。

 身为学生会主席的毛陈,把学校里擅长摄影、平面设计等的同学聚到一起,建立了一个针对校园的文化传媒工作室。“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得到了学校老师的支持,还给我们投了10万元,让我们买设备、租场地”。

 但是,“因为当时还是学生,需要上课,对创业也不是很懂,所以项目整体的运作比较松散。”毛陈回忆,整个项目运行了一年后,团队受到了一个 致命性的打击,“我们团队里面基本上都是学医学的学生,到了大三之后学业压力非常重,再加上来自父母的压力——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创业,更多的是希望 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所以这个时候有些队员开始提出退出团队”。

 随后,毛陈的整个团队出现了很大的震动。一个接一个的人提出退出,在这种破窗效应的影响下,团队成员所剩无几。“大家都是医学专业的学生, 所以各方面人才的配备都不是很到位,对于公司化的运作没有经验。仅仅只是几个同学,有创业的兴趣,然后为了挣钱,就凑到一起,甚至连创业的决心也不坚 定”。

 通过第一次创业,让毛陈明白创业决心、团队和商业化管理非常重要。这时,他自己也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中:“到底自己是适合创业还是就业?”后来,在找实习工作的过程中,面试官鼓励他去创业,这让他很受鼓舞。“在那之后我很认真地想了几天,然后下定了创业的决心”。

 第二次创业,是与同学一起做避孕丁字裤的项目。“当时这个项目做出来,还登上了广州《羊城晚报》的头版,陆续还有许多网络媒体来采访我们。 我们当时也参加了第一届广州青年文化创意创业大赛,团广州市委觉得我们这个创意不错,给我们对接了一个投资方,并且给予我们200万元的投资”。

 然而,令毛陈他们意想不到的是,问题出在了投资方身上。“我们的投资方以往主要是投资在酒店、房地产这样的实业上,给我们投资没多久,就赶 上整个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投资方没钱了,我们200万元的投资也就落空了。”毛陈只好另找投资方,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又遇到了问题。“投资方看我们大多是 学医学专业的学生,没有什么管理的经验,所以都不敢投。再加上当时自己虽然有决心,但是其他的团队成员决心还是不够。有些人总想着创业、就业两头兼顾,项 目暂时被搁置了”。

 但毛陈并没有放弃。在参加比赛的时候,毛陈发现,很多团队都是在做移动互联网项目,受他们的启发,毛陈将移动互联网项目与自己所学专业结合,目前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投资方。

 毛陈说:“前两次的创业经历让我深刻地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而要想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首先必须要具有资源整合的能力和快速学习的能力。其 次你要清楚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建立你的团队,你去哪里能够挖到你想要的这些人才。最后你要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但同时我们也要怀有梦想,不能 为了创业而创业,太过自信只会让我们沿着错误的方向走得很远,要有自我反思的意识。”

相关文档推荐

DeepSeek给我们带来的创业机会.PDF

1741572850  5.27MB 0页 积分6

创新模式引领商业.PPTX

315565140  2.88MB 47页 积分6

商业模式系统.PPT

315565139  4.14MB 0页 积分5

商业模式基础.PPTX

315565137  0.43MB 20页 积分5

商业模式画布.PPTX

315565136  4.86MB 50页 积分8

商业模式设计及案例.PPTX

315565134 黄刚 3.71MB 39页 积分6

技术人如何走上创业之路 从架构师走向创业者.PDF

3168341817 郝峻晟 3.99MB 16页 积分6

新范式新时代新机会.PDF

315565133 陆奇 10.86MB 54页 积分5

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影响要素讨论.PDF

315565132 姜珂 5.26MB 13页 积分4

相关文章推荐

巴菲特:不纠结过去的事,人生只能向前看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 

以客户和利润为导向: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 

一文读懂商业模式

为你加参 郝爽Cherry 

为什么企业越大,越缺乏创业精神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 

构建成功战略的7个要素

morethandigital Benjamin Talin 

如何从0搭建公司后端技术栈

互联网后端架构 CIO之家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