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代表的思路大体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医院信息系统开始大幅度提升移动设备的使用比例,包括使用PDA、专用的移动设备完成查房;医疗信息在各大医院系统间的快速流转;医院的个别数据和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有所介入,方便提醒患者与信息收集。
互联网创业公司表达的思路是:医生在新的互联网平台上工作,为患者提供服务。在这个平台上,医生通过各种信息设备,以多媒体的模式与患者展开互动,完成诊前问询、线上(远程)诊疗和诊后随访等方面的工作。
表达完大家的认识,大家开始互相讨论,两派争执不下的话题主要关于“医疗信息系统复杂性”、“信息安全问题”、“医疗保险问题”、“医生是不是能跳出医院这个圈子”,“为患者提供什么样的医疗服务”。
作为职业互联网人,笔者认为争执两派其实都意识到,新的移动医疗通过技术产生了重要变革。其中最显著的革新就是提高医生看病的效率,降低成本。无论是基于移动设备的医院医疗信息流转,还是远程问诊,都是让过去可能需要一周完成的事情缩短至一、两天,甚至几小时。所以看起来无论是医院信息负责人,还是移动医疗创业的CTO们都在琢磨如何提升效率。大家因此为了谁更代表所谓“先进生产力”,谁的系统有漏洞,谁的系统不能满足医疗复杂性方面而争执。这样的交锋也在情理之中。
但其实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重要一点是两种运营IT模式最大的差别,那就是互联网下的“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
说到以人为本,大家通常认为那就是服务和治疗患者。所以看似医院和互联网创业者都在做。可笔者认为最大的区分在于,在垂直互联网领域下的“以人为本”,对象不仅仅是2C,而且是2专业C--那就是以医生、医助、护士、护工等为代表的群体。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垂直互联网的核心人群,他们所拥有的话语权,不是某种被赋予的话语权,而是高级知识分子所独有的话语权。经济时代,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经济壁垒的主要原因,互联网打破的也正是这个。“但无论怎么打破,多年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无法被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在短期内打破的。”
因此我们需要承认一个事实,现代医院作为一个“企业”,无论如何改进升级信息系统,其核心必然是一个“管”字。所以现代医院的整个HIS系统,就如同企业ERP系统一样,不断提升着医院管理的效率,当然协同工作、重要信息文字化等也是管理的重要组成。举一个例子,大概几年前,江苏某医院一位产妇盆腔大出血,当时医生用了许多方法没能阻止,于是决定请上海一位非常知名的医生连夜紧急前去抢救。救治的过程中,这位知名医生采取了一个极端的方式,从患者的输尿管进入完成对出血位置的控制,最终取得了成功,患者得救了。多年后,这个例子被作为一个成功医学案例公开了出来。但是在当时的HIS系统记录里,是无论如何不会出现这样的内容,原因很简单,担心有医患纠纷问题,毕竟这种做法属于违规。如果不是医生的专业,专注和认真负责,患者也许挺不过那个晚上。但是一旦患者出现问题,医生可能被牵连进医患纠纷,医院也会因此承担连带责任。举这个例子更多的是为了说明医院信息系统的管理职能(至于好坏这里不讨论,还是有点复杂的)。
反观互联网创业,大多来自于以人为对象的服务产业。既然是服务业,为被服务者创造价值就是互联网的宗旨。不难发现,互联网通过信息透明化,使草根经济富足起来。电子商务碰了大型商场的奶酪,让无数小本经营富足了起来;专车打车碰了租车公司的奶酪,让的哥和闲散客运者富足了起来;P2P碰了银行的奶酪,让有些小钱的老百姓也能享受高息回报。如今,移动医疗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让医生更富足一点,这里包括知名度、研究成果等精神上的富足。所以移动医疗所做的努力,必然是以医生为本,通过提高信息使用效率,扩展医生个体或组织的能力范围,无论看病答疑,慢病管理还是转诊交流。医生依然可以在医院作一名“职员”,在医疗信息系统下工作,但如果希望更多的回报,医疗互联网提供了一种可能,在里面寻求更多的收益和收获。至于要不要跳出体制——笔者昨天还听到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到他在观望要不要从“体制内”跳出来加盟“专车”,其实打车进行到现在,大家依然在观望,不是说不能跳出来,而是风险还是挺大的。所以在这方面,笔者持审慎乐观的态度,但表示有信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医疗互联网,如同前些年几个垂直互联网改造一样,在一段时间内并不会对传统医疗产生直接的竞争,更多的是在拓展传统医疗领域的不足。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为传统医疗在医学众筹研究、院外患者持续跟踪、医生社区建设等方面进行补充,将医生为代表的专业C以价值更加透明公开的方式提升丰富,以此改善患者的就医水平,进而实现医疗领域的进步。至于下一步,我们都拭目以待。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