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节奏,才能快速奔跑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丛非从

朋友说,感觉压力很大,很想回老家。究其故,原来是工作非常努力,认真,尽责。手上做着好几个项目,每天要处理些琐碎的工作,还要每天处理跟领导、客户、下属的关系,感觉精疲力竭,非常疲惫。领导是个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对工作要求也比较高。他很想趁年轻的时候多累积点资本,但是却感觉力不从心。我给他做了一段时间的咨询后,慢慢梳理出了这样一个思路:慢就是快。


想起了我曾经的一个领导就这样,很无奈的每天加班:你们这么不让我省心,我能怎么着。


说白了就是,知道如何停止的话,才能知道如何加速。


我很想说说这个话题。因为这几乎是这个城市甚至这个时代的通病:工作很努力。不满于手上的项目,会自动寻求多一个项目。或者当领导增加工作量的时候,不懂得拒绝。觉得应该把本职的工作做好。当被加班的时候,欣然或无奈的接受。每份报告会检查很多次避免出错,即使知道这样的检查其实不怎么必要了。每件事情都要做到最好,为了做到最好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总之,这是一个鞠躬尽瘁、努力上进的好模范。


努力是种病


也许是我病了,我觉得努力是种病。


我隐约感到这种努力的背后,代价是极其隐晦却惨重的。任何付出都有相应的代价,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当把时间和精力较多投入到工作中的时候:


家庭及伴侣关系会失衡。家人或恋人感觉到了你的冷漠与不关心,你会把工作中的情绪不自觉的带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如果有小孩你就完蛋了,依恋关系建立不良,安全感匮乏,对小孩是致命伤。很多男人会由此抱怨女人:我赚钱养家,你怎么就不能照顾好孩子呢?女人也会抱怨:我每天工作那么累,你为什么都不关心和体谅我下呢?


个人生活会失衡。那些你所兴趣的书法、绘画、烹饪等爱好都会相应的打折扣,这也就意味着生活渐渐丧失了相应的情调和调整,只能浅尝辄止的去做一点或不做了。当生活失去了调整心情的事物的时候,麻烦就来了,整个人就会找不到存在感,每天很努力的应付工作,但是失去了存在感,不得不努力,但是却找不到努力的动力。努力成为了一种自我强迫,心情更加糟糕。


失去了反思和觉察的时间。这个更糟糕,当你把精力大部分放到工作,小部分放到照顾家人的时候,你已经没有精力照顾自己了,更没有精力去反思现状,总结工作,洞察人生,提升智商、情商、灵商等一系列商值。这就意味着你只能去应付工作,盲目奔跑,而没时间停一下,反思下是否是在正确的方向上。这时候你不是在工作,而是在被工作,你正在被工作推着走。失去了反思的时间,代价是巨大的:专注能力下降,喜悦指数下降,直接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然后反过来再责备自己为什么不够努力及为什么不够专注,然后占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工作,陷入恶性循环。


同时创新能力也会失去。一旦工作被努力,愉悦轻松工作的心情就难以保持,而失去了愉悦和轻松,创新也就成为了奢谈。不能打破旧有的框架,不能寻找新的出路,不能标新立异,出奇制胜,只是在已经重复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上再次重复,于是有人说:你不是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你只是把一个经验重复了多年。然而工作的灵魂却是创新意识,当这个失去的时候,你的可替代性就变得非常强。于是你只能被定义为一个:一个好员工。


身体免疫力降低。这个可能比上面的更更更糟糕。努力就意味着要损耗大量的精力,需要长时间保持某个动作、过度耗脑、甚至需要用加班与熬夜来完成努力。当发动机拼命运转的时候,发热就过快,损耗过大,离着退休也就近了。大脑被过度使用的时候,也会发热过度。大脑自发的保护状态就是变得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来本能的保护。这时候你还不让大脑保护自己,那你的身体只能调送能量来供给大脑,服从你的命令。于是你会发现出现了很多年轻的老头,他们只有二三十岁,但是却目无光泽,免疫力低,未老先衰。或者这么说更恰如其分:又老又丑。


后院起火。当你生活、自身、身体都失衡的时候,你的工作会受到相应的冲击。人生是个系统,多方面相互作用。后院起火的时候,前线的力量也会被大大打折扣。然后你会陷入更加焦躁不安:工作做不好,生活处理不好,身体在变差。然后你更焦虑,更努力,恶性循环。


当然,人们这么努力的想做好,并不是都差,也是有所得的:人们的经验会告诉他,这样比较容易获得成功。老祖宗说了嘛不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山有路勤为径,书海无涯苦作舟”,从小我们也抱着“学习如爬山,爬山必有难,难中必有苦,苦中必有甜”。整个文化教育体系里都在宣扬一种努力吃苦方为成功的教育。于是我们拼命努力,假装可以成功,至少可以让自己心安。让你相信,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从来不反对人需要通过努力来改变命运。但是这么拼命努力,总感觉哪里不对。


比努力更好的方法就是不努力


我渐渐发现,比努力更好的方法就是不努力。因为不努力才能更好的努力。当然不努力不是放弃,而是学会随缘。


朋友若有所思的说了句:我只把我该做的做好就行了。


我说,完了,你所受的教育真正的限制了你。不是把该做的做好,而是把想做的做好就行了。一个有努力意识的人,他会把很多事都划分为自己的责任范围,都觉得应该做好,那么他应该做好的事,就非常多。即使他非常不想做也会强迫自做好。像曾经工作的我,觉得打扫好卫生、每天准时上下班、按规定打卡、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是应该做的。那么把应该做的做好,人就已经需要很努力了。


如果一件事需要努力才能做好,那么这个事根本就不值得你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是不需要努力的。当我花了很多钱报了个兴趣班,我会早早就到达去占座,这时候我根本不需要努力早起,我自动就醒来飞奔到上课的地点。当我脑子里产生了个想法,我根本不需要努力把它写下来,我根本难以控制自己想打开电脑敲下来,即使是半夜很晚的时候。当我想对某个女孩子好的时候,我自动就会忍不住想关心她,根本不需要努力关心她。当一个事需要努力才能做好的时候,只能说明你的潜意识是抗拒的,它不想做,是你非要逼着它委屈下去,让你意识里的超我发挥作用。心底压根就不想做的事情,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折磨自己呢?


也许你会说,对工作有热爱和兴趣是难的事情,而你要生存,要为工作负责。


而我却只能说这是你折磨得自己太累了。即使对工作没有那么爱,假如把你现在的工作量减少一半,你会做什么,你会很轻松的把现在的工作做好,不需要太努力,依然保持愉悦专注的心态,并且自动想做的更好。我所理解的责任,应该是在能力、精力、职责范围内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做到最多。


也许你还会说,工作繁忙,领导命令,不得不采用耗竭的方式完成大量工作。


我只能说,你太善于把责任推给领导或环境,而失去自己的主动权了。作为领导,拼命给你安排工作是他的责任和权利,是他该做的事。而你的责任不是无条件服从,而是选择一种能力范围之内的接受。拒绝,是你的权利之一。尊重现实,你的确能力和精力范围内都做不好,你的确有个人的生活需要处理无法加班,你可以拒绝加班和拼命。虽然领导会有意见,但是他有意见是他的问题,你要照顾他的感受,那就只能放弃自己的感受了。如果你会怕被炒鱿鱼,那只能说你过于努力而丧失了专注和创新,让你的可替代性太强。一个好员工绝对不是服从命令、努力工作的人,而是让领导又爱又恨、讨厌又离不开的人。因为他有主见、有想法、有灵魂。


这也是我想说的,当你放弃努力的时候,你才可能真正做好,才可能真正为工作负责。


对工作的负责是拿回主见、想法、创新、灵魂、轻松、愉悦,在一个工作点上精进,而不是大工作量。而完成前面一串心态的动作就是:减负,拿回时间。因为当你有时间,你才可以:


有创新与主见。只有有精力,你才可能精进,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


有愉悦的心态。愉悦的心态不仅来自于对工作的得心应手和从容,还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当你去拾起对生活的热爱,有时间陪家人,有时间写书法,有时间做烹饪,有时间调节生活,让自己的生活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状态,并把这种愉悦的心态迁移到工作里,在工作里也可以享受。


有能力。能力除了练习外,还取决于你的悟性能力、知识范围、人际广度。你有了时间,才能静下来,才能去读书、思考、参加活动认识人。


而这一切都会反过来反哺于你的工作,让你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做的更好。所以这才是一种脱颖而出,一种负责的方法。


但是代价也是有的。我一直会说到,打破一个旧模式,进入一个新模式,需要启动无安全感来作为支撑。给自己减负,删工作量,拒绝领导,是一件很需要克服安全感的事。不仅意味着会遭到领导的嫌弃、不爽,还需要克服自己一段时间内收入会相对降低,甚至担心被辞退。实际上单位招人成本过高,除非过分,单位一般不喜欢辞退,有被辞退担心的人很可能是不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虑。招你进来及培养你成本都很高,谁喜欢主动放弃呢?何况你只是减少工作量,并不是不工作了。


慢比快更容易成功


慢下来,你才懂得生活,懂得开始,懂得进步。哲人说,选择大于努力。成功不是你有多努力,而是在每个选择点上你都做出最佳的选择。而最佳的选择则是建立在充沛的精力、良好的体力、愉悦的心态上的。这就要求你:慢。给工作做减法而不是加法。



我曾经有两段时间非常忙,但是不怎么快乐,效益也很低。


一段时间是在我第2份工作里,我非常努力,上班手里的项目比同事都多,下班时间还兼职给杂志写稿子。我常常写到睡着,并暗暗欣赏自己这么努力,每天工作16个小时。


一段时间是我辞职在家后,信心爆棚,接了一本书稿,没日没夜的写,然后被否定,然后不甘心更努力的写,最终写了近10万字的尝试后,无疾而终。这两次我都很努力,但显然我违反了劳逸结合,停才能走的原则。后来我绝望的放弃了写作,反而会出现了时不时冒出灵感,忍不住要写的冲动。后来,我写的没那么疯狂了,却也发现更受欢迎了,质量高了。这个事让我真正明白,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而质量不是取决于多努力,而是在多精神饱满的愉悦的去做,这则取决于多慢。


人可以做自己的领导者。最好的领导者绝不是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而是司马懿那样耐得住寂寞,审时度势。所以纵然司马懿在战争中屡战屡败,但是最终却赢得了整个三国。最好的工作者不是冲在前线冲锋陷阵,关注当下的任务量。而是能跳出来站到更高的角度看待长线,从长远的角度来布置现在,能够跳出现状并反思,然后重新选择现状。只有受害者角色才会觉得生活无奈,身不由己,无法生活只能生存。


记得,你才是自己的主人,你才是生活的主人,你才能为未来负责,你才能为自己负责。


相关文档推荐

DeepSeek赋能职场.PDF

1739405448  4.45MB 33页 积分5

时间管理技能.PPTX

1736902056  18.8MB 56页 积分6

时间管理实践员工培训.PPTX

1736899089  43.82MB 30页 积分8

让时间变得高效.PPTX

1736759440  6.84MB 34页 积分6

高绩效人士的五项管理时间管理.PPTX

1736751248  0.27MB 27页 积分5

职场软技能的硬应用.PPTX

1733998910  0.48MB 37页 积分6

职场软技能与岗位胜任力.PPTX

1733998785  0.09MB 16页 积分4

做好决策需掌握的基本原则.PDF

39091293  4.3MB 54页 积分0

85个著名认知思维模型.PDF

39091292  7.26MB 85页 积分8

学会提问.PDF

39091291  5.52MB 187页 积分15

相关文章推荐

有哪些职场潜规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CIO之家的朋友们 罗sir 

在职场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大厂人事 宋叨叨 

职场高效沟通的秘诀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 

项目经理的时间管理法则

简书 难忘的一天 

被忽略的23条职场潜规则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 

麦肯锡的 14 条超级职场建议

CIO之家的朋友们 CIO之家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