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G/4G移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逐渐形成了“移动终端+无线通信网络+平台+应用”的价值承载体系结构,人们也逐渐习惯了借助移动终端完成互联网服务的消费,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服务提供商的要求,电信运营商需要在需求管理和应用开发模式方面进行创新。电信运营商传统的需求管理模式往往是业务部门在市场经营中形成对于业务支撑系统的需求,然后有软件开发商进行需求调研并开发实施。这种需求管理和应用开发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开发周期长,难以快速灵活地满足移动互联网市场需要。同时,某些业务需求往往需要多个软件开发商协作完成,这大大增加了需求管理和项目管理的难度,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科学的需求管理方法来收集和分解需求,填平业务需求和技术实现之间的鸿沟。
本文以电信运营商当前在需求管理和应用开发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起点,以国际电信行业和移动互联网最佳实践为参考,分析并探讨了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在需求管理和应用开发模式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1.面向移动互联网的需求管理模式研究
相比传统的互联网消费模式(姑且称之为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一步突破了时空限制,由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随身性,使得服务提供商能够实时准确地匹配需求和供给,移动互联网给予这个时代更大的想象空间。
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商店模式更加突出,面向人们工作与生活各个方面的创新型应用层出不穷,而电信运营商传统的需求管理模式(见图1)存在开发周期长、从需求到实现的映射复杂等问题将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需要通过需求管理模式变革来提升需求管理能力。
图1 电信运营商传统需求管理模式
电信运营商传统需求管理模式通常为单链条型,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开发周期长,不能快速地响应外部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应用极大丰富,生命周期短,只有那些“跑得快”并且通过不断修正后满足市场需求,拥有一定用户群基础的应用才能够生存。
图2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需求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第一,业务需求的提出不仅仅是业务部门平时记录下的零散需求,许多需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数据库和外部数据源(比如社交网站中用户对产品的评价数据),这样可以保证需求来源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保障需求的广度和质量。第二,面向移动互联网的需求管理模式中增加原型开发和应用试运营阶段,这样可以将应用快速推出并接受市场的检验,如果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满足市场需要,则可以推广实施,否则将该需求暂时存入需求管理数据库,以降低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第三,业务部门和IT部门基于共同的需求管理库完成需求的收集和确认。需求管理库可以参考电信行业最佳实践Frameworx框架体系进行构建。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将业务需求注入到业务过程框架和信息框架中,IT部门则需要以业务过程框架(eTOM,增强的电信运营图)和信息框架(SID,共享信息与数据)为基础,进行应用框架(TAM,电信应用蓝图)和集成框架(BS/Contract,业务服务/合约)的设计,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则需要基于应用框架和集成框架选择适合应用的技术,给出系统设计方案和部署实施方案。
图2 面向移动互联网的需求管理模式
2.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架构模式研究
电信运营商通常采用单一系统的应用架构模式,然后通过企业服务总线等进行集成,在各个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流程流转。当然,也有些应用采用“公共支撑平台+应用”的模式来实现,这种模式主要解决了多个系统之间能力复用和资源共享问题,提高了开发效率。传统应用架构模式如图3所示。
以上2种应用架构模式虽然满足了业务需求,系统之间也基于企业服务总线或者公共支撑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但是这种模式还是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应用提供速度和资源全球共享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能力分层的“平台+应用”开放架构模式(见图4)。
首先从下往上看图4: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架构模式分为资源承载层、能力执行层和能力封装层。资源承载层是服务提供商的物质基础,对于电信运营商主要是承载业务的IT网络资源和承载通信服务的通信网络资源,对于外部服务提供商主要为互联网和内部支撑网络资源。
其次,在资源承载层之上是能力执行层,这一层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对上主要是接收能力封装层下发的能力执行指令,对下主要是将业务层面的执行指令转换为资源承载层能够理解的指令。
最后,能力封装层则是对电信运营商内部和外部能力进行接入和聚合,为个性化应用开发提供平台基础,个性化应用无需关心能力封装的内部实现,只需基于开放平台提供的基础能力实现个性化需求。
采用分层架构的能力开放平台可以调动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信息和通信网络资源,调动全社会研发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快速灵活地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应用。
应用架构模式主要从空间角度描述从业务需求到资源供给的分层承载关系,无法体现应用开发的过程,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笔者将应用开发过程分为3个大的阶段,以便从时间角度看到应用从概念到实现的全过程(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主要完成能力开放平台基础能力的构建,交付成果为能力开放平台软件开发工具包和相应的说明书。第二阶段主要完成个性化应用的开发和测试,个性化应用以能力开放平台提供的基础能力为支撑,开发速度大大提高。第三阶段主要是完成个性化应用的审核和发布,通过审核的应用可以由测试环境转换到生产环境,成为个性化与创新型应用商店新的一员。
3.结束语
面向移动互联网的需求管理和应用开发模式主要是为了实现快速交付个性化应用的目的,但是这种模式主要还是从业务和技术角度设计,为了使得这种模式更加有效,必须配以相应的管理机制来共同完成。需求管理模式方面,需要业务人员和架构设计人员都要充分掌握基于Frameworx框架体系的需求管理方法,同时能够将零散的需求分解到需求管理体系中,这需要从管理角度明确需求分解的颗粒度,以便实现业务到技术的平滑交接。同时,应用开发模式也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开发个性化应用的激励制度,对于那些产生好的经济效益的应用,要给予应用开发者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应用开发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