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的梦想与传承的现实
在中国大陆,虽然10年前人们还不怎么提“家族企业”这个概念,每每提起,也联系到保守、守旧。但经过这么多年的进步,国人又重拾家族传承的理念,越来越意识到,拥有一个百年老店是荣耀,而不是负担。
但从家族传承的现实来看,目前的主要问题出在两个方面。第一,家族两代人之间理念和意愿的分歧:究竟谁来接班,怎么接,什么时候接。第二,家族里亲戚太多,介入家族企业过多而导致矛盾太多,人情问题难对付。
有的家族儿女太多,人人都想接班,矛盾频发,众口难调。有的家族,独生女儿生性内向,对家业毫无兴趣,也迟迟找不到有商业头脑的女婿,头疼后继无人。有的家族,父母抱怨儿子贪玩不上进,儿子却因为父母常年累月的训斥让他感到不被信任和尊重,所以破罐破摔。
这种种矛盾折射出的,不仅仅是能力与意愿的问题,更多的是代际沟通与理解的心理问题。这关系到能否“富过三代”的百年大计。
因为此问题的重大,所以我捐款2000万元给浙江大学,希望通过3个5年的实践,形成一个针对家族企业特殊人群的特殊教学、培训、咨询、跟踪服务体系,找到“家业长青”的答案。
我眼里的“二代”
那么,目前探索的二代传承问题有哪些共性解决方案呢?
创一代通常出生于1950、1960年代,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有强烈的使命感,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看重实业。而二代普遍拥有高学历,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有海外留学经历,见多识广、创新意识强,比较看重文化创意和互联网相关的产业,在90后二代身上,这一点极为突出。
但是,和父辈相比,二代缺少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以及对企业生死攸关时刻的把握和敏感,缺少面对危机时的应变魄力和能力。尤其对仓促接班的二代来说,因为没有经受过挫折,而对创业持有想当然的懵懂和乐观。
另外,看不起父辈的二代也不在少数,对有些人来说,父辈的基业是一件并不喜欢的礼物甚至负担。
尽管有种种问题,以我对二代的观察,虽然2010年以前,创二代被贴着“富二代”和“负二代”之类的标签,其实这个群体有很多精英。他们与没有受过“创业家教”影响的年轻人相比,更成熟,更早接触到社会真相。他们有父母打下的基础,实现创业梦想更容易,也更有保障。因此,未来30年必然是创二代的天下,他们之中将诞生很多伟大的企业家。
而二代接班者在我的经验里,没有留过学的人创业更容易成功。不是说通过留学开阔眼界没有用,而是说长期在国内的人更懂得国情,准备得更充分。留过学的二代中也各有不同,一类人回来以后已经看不上旧的产业和模式,高不成低不就;还有另一类谦虚好学、洋为中用,对新产业模式和机会有更多思考,这样的海归容易成功。
二代的最大对手是没有创业经验的同辈年轻人,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擅长创新,因为没有资源,所以也不害怕失去,敢豁出去,简简单单搞一个产品就能上马。
对二代要有耐心
二代能否延续前辈的成功,保持基业有效传承,需要一个宏观完整的体系,从战略眼光、经营管理能力,到道德素养、健康的心理等,缺一不可。而使命感、能力、责任感、道德品质,都是可以培养和磨练的,所以成功的创二代是一定能够被带出来的。
IBM的二代“小沃森”,年轻时是个纨绔子弟,后来的从军经历让他内心发生了巨变,他以军人的意志和魄力来创业,成了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意大利的菲亚特,是爷爷传给孙子。那个孩子也是一个败家子,但后来出了一次车祸,突然醒悟开始专心事业,最终成为一代工业楷模。
谁能传承家业,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老一辈需要传承,而新一代需要闯荡,需要验证,他要追求自己梦想,需要先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梦想可以和家族梦想联系在一起。
5年,10年,15年,经过严密持续的培养和言传身教,优秀的二代企业家是能够产生的。你要相信时间和家族的影响力。如果时间不能给予你想要的结果,那就是后代的志趣不在这里,只好另谋他法。
方太传承中的“口袋理论”
我女儿创业在先,她的凌克电器公司由她全权管理,我儿子没有权利参与。同样,方太是我和儿子一起创建,让儿子交班是顺理成章。他们两人能力都很强,各做各的是最好方式。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传男不传女”,“传给长子”。但时代变了,观念也应该有改变,应该是谁优秀,谁适合,就把家业传给谁。
有的二代可能是家族的唯一继承人,但不一定具备创业者的素质或创业意愿,属于被动传承家业。与其强行把使命交给他,留下衰败隐患,不如选择更适合,也更愿意接班的人。
我有一个“口袋理论”:把最多最重要的钱放在“一个口袋”里,否则会给企业埋下“定时炸弹”,最终导致家族和企业的分裂。
两个子女以上的家庭,儿女能力有高低,意愿也不同,那么按照“口袋理论”,应各自立户互不干扰。能力不强的则不必自立门户,原有公司里给他一定的职位或者股权,但不让他参与决策。而对同一个“口袋”的继承,儿子不行就培养孙子,没有儿子,女儿又没有能力继承,那就选一个女儿喜欢也有能力的女婿,让女婿改姓来传承,生了孩子,必须姓你的姓——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1996年我和儿子一起创立方太。“带三年”过程中,我将研发权交给他,他研制出第二代抽油烟机,1998年销量全国排名第三;然后在“看三年”过程中,我又把营销权交给他,他把公司原有体系改成股份制,销量做到了全国第一;“帮三年”阶段,我基本上看都不看,已经彻底放心了。
儿子茅忠群对方太的改革,从管理理念、制度优化、品牌更名等各方面都很成功。我的心得是:对接班人要信任,要放手,要帮助。要全心全力的鼓励和帮助他,让他有试错的机会和进步的动力。
“富不过三代”的最大挑战
“人情”、“血缘”是中国人做事业绕不开的一种情结,中国人做企业难以富过三代的最大软肋,就是让人情和关系凌驾于制度和规则之上,凌驾于企业发展规律之上。很大程度上,家族事业的成败都与之相关。茅家人格外齐心协力,很好地平衡了亲情、人、制度和规则之间的关系。
当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后,职业经理人的引入是必然的,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家能够解决和预见所有的问题和危机。经理人能帮助企业走向更远更高的地方。二代要信任他们,给予他们权力,但又要慎重放权。要保障职业经理人为你所用,更要加强企业制度的保障。避免遇到职业经理人水土不服、不起作用的情况。要平衡考量他们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这不容易。要练就长期长远看人的眼光。
我能给后代留下的财富,更多是创业精神和做大企业的梦想,而不是钱。我们方太,宁做500年,不做500强。即便有一天科技发达,人类的生活方式改变到不需要抽油烟机的程度,或者说后代中有人想做汽车,想造船,产业扩大或改变形态了,也一定不能丢掉方太的牌子,方太一定要成为百年品牌,一代一代传下去。
CIO之家 www.ciozj.com 公众号:imciow